《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了辩护,理解共鸣什么的是不需要的,又不是要交朋友。

---《第三度嫌疑人 三度目の殺人》(2017)

本期要推荐的佳片是来自日本导演是枝裕和2017年的作品《第三度嫌疑人三度目の殺人》,作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独立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枝裕和的作品的风格都充满着人文主义色彩,尤其擅长通过家庭亲情的诠释来反衬社会关怀。例如2015年的《海街日记 海街diary》,2016年的《比海更深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也都是如此。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作为很少或从未涉及心理推理悬疑类拍摄的是枝裕和,可小编为什么还单单会推荐这部电影,最主要的一点就因为感觉电影有些被低估了,至少不低于豆瓣7分以下的其他作品。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剧中的主线是由福山雅治扮演的律师重盛朋章接受30年前就有杀人前科的杀人犯三隅高司委托为其辩护,可是通过案件证据的收集以及与三隅的多次接触后,原本供认不讳的“

杀人事实”渐渐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而在同时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因为情感的共鸣因素,让重盛朋章陷入了“好人误判”的愧疚中。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重盛朋章,曾梦想当法官的律师,“坚信法律策略就是真理”、“问我为什么要包庇这种人,因为这是我的工作”,辩护中最注重的只有如何有效的帮助委托人减刑或脱罪,至于“真相”并不是他应该在意的东西。而对于起初“杀人事实”明确的三隅高司杀人委托案件来说,他的辩护目的很明确“

让三隅免于死刑”。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可是当重盛朋章与三隅高司多次会面中,单调的双人长镜头对话,让剧情因为三隅的翻供而多次反转,而剧中的人物冲突也因为重盛朋章的实际取证和三隅的口述变得更加涌动和扑朔迷离起来。

最初与三隅会面后,重盛律师订出的最初的方案是“否认抢劫的故意性,将抢劫杀人变成杀人和盗窃;不是为了偷而杀人,是杀人放火之后才想到偷的”。

先不管证据如何,作为辩护方向,目标就在那里 - 仇杀,因为被开除而心生厌恨。

为什么?因为牵扯上钱或为钱杀人之时就会相对重判一些。

至于为什么选择仇杀,因为可以说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让人产生杀意,可以避开死刑。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可是却因为三隅说是山中社长的妻子为了骗取保险金而买通他杀死自己的丈夫而翻供,而更直接的证据就是三隅的账号有50万日元的进账。

因为三隅的直白翻供直接打乱了重盛的“法庭辩护策略”,但是未自乱阵脚的重盛对自己或者团队给出的“心安理得似的解释”是“要选择对委托人有利的方向,除此之外还有我们需要考虑的吗?反正也不知道到底那边是对的,那不如选择更有利的一方”。

如是他的第二套应对方案是“同谋犯罪,将山中社长妻子山中美津江弄成主谋,三隅与山中社长妻子之间的有男女关系”,在人道主义求情的基础上,让三隅免于死刑。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因为对三隅背景的深入调查,让重盛朋章追查到30年前让三隅免于死刑,更是减刑的法官是自己的父亲。而作为前法官的重盛父亲重盛彰久,30年前对三隅的判决是“因为三隅不幸的幼年、贫困等理由,非常酌情的减刑了”。彰久认为30年前为什么会有这种的判决,是因为时代的因素,认为犯罪是社会造成的想法还存在如世,就像他不支持废除死刑论一样。“杀人的人和不杀人的人之间,有一条很深的鸿沟,是否能跨越它,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尽管最后重盛朋章不认同父亲的观点,认为那是“不相信重新做人”、“傲慢”的观点,但是实际上他还是走上了父亲的同样道路。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律师川岛辉认为“没有被生下来才好的人是不存在的”而反驳了三隅的观点,而重盛朋章却认为“生命是被动的被挑选着,不需经过本人的同意,人就这么被生下来了,然后不明不白地被夺走生命什么的”。而这一点,也开始慢慢证明重盛朋章已经潜移默化的与三隅有了情感共鸣的开端。当然,当剧情发展到最后,当同样的话语再从三隅口中说出来后,一向思维敏捷的重盛朋章才诧异惊恐的发现,防弹玻璃后面的那个人,某些方面渐渐趋向自己的思维写照。

重盛朋章问三隅“为什么要给原法官寄明信片”,最初三隅的答案很模糊,但最后他吐露的真相却让重盛朋章感到了恐惧,“因为我羡慕他,法官他不是能自由地操控人的生命吗(30年前让他免于了死刑)”。

随着山中咲江向重盛朋章坦言了她口中的“事实真相”,她与三隅有往来,而自己从14岁开始一直以来被亲生父亲性侵,而三隅是为了她而杀人的。

而早就陷在“事实真相谜团”中的重盛朋章,开始反思自己为三隅的辩护,是“制裁”呢,还是“拯救”?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暗灰色色调旋律和背景下,透过手指缝隙的光影,他眼中仿佛触到了真相,似若亲眼目睹了“三隅”和“咲江”江边杀人的全过程。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当重盛开庭前再次面对三隅,并转述咲江要在法庭上说出“真相”之时,三隅在重盛朋章面前再次翻供说自己没有去河边,也没有杀人,只是因为威胁社长要把伪造食物的事情曝光,并抢了他的钱包而已。

更是直接控诉之前的律师和检察官教他“只要承认杀人,就不会判死刑”。而他自己也认为“比起在那个工厂里靠封口费活着,不如呆在监狱,不用骗人来得轻松。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早已同三隅情感共鸣的重盛,还是被他的再度翻供弄得思维紊乱,更是直接打乱了他的“法庭辩护策略”。当律师同事摄津大辅开始质疑重盛朋章的意见“只要本人否认,作为律师就应该支持他的主张”之时,直接激动的咆哮着“做这种事(杀人烧尸)

的人,是正常人会干的吗”。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这种父亲被杀是理所当然的”不由的从重盛朋章口中蹦出,失落的摄津不禁想到此前检察官筱原一葵对重盛直言的那句话“他这样的律师,只会妨碍罪犯面对自身的罪行(直面真相)”。

至如重盛朋章为什么会这样,也许这可以转过头去说下导演为重盛朋章预设的那个女儿结花。他的女儿结花因为超市偷窃被保安所抓,却因为接到电话赶去的重盛朋章递上一张自己律师的名片而使问题草草了事。事后,重盛问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不联系母亲”,她直言道“因为觉得律师的身份在这种时候比较好用”。而重盛朋章心里却明白女儿是故意偷窃的,只是为了想见到自己而已。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就如结花电话里和重盛说,“如果发生了什么,你还会来帮我吗?不会装着不认识?

电话这端眼角微微泛红,说着“抱歉,应该更多的时间和你在一起...”这一点,何许更能解释作为父亲的重盛朋章会说出“山中社长这种父亲被杀是理所当然的”的话吧。

最终三隅高司被法庭判处死刑。

坦然面对判决的他,起身握住重盛朋章的手表示感谢,更是在走过咲江身旁之时做出了放飞金丝雀的动作,上扬的脸颊似若为恢复自由的金丝雀感到最终的欣慰。

从“认罪”到“翻供”,再到“坦然判决”,通过一系列的言语冲突和心理揣摩,无不在认证着导演到最后也没有给出的明确答案 - “事实的真相”到底为何。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身为律师的重盛朋章一厢情愿的猜测三隅翻供“否认杀人”,只是为了不让咲江说出那些痛苦的证词。

而三隅或者说是导演是枝裕和直接用“如果”二字,将真相再度掩盖在迷雾之中。

我以前一直想自己要是没生下来该多好,只要我存在就会伤害周围的人,如果你说的是真的,即便是这样的我,也能帮到了别人。

当然前提是你猜测的这件事是真的。

由最初的同意律师、检察官的“承认杀人可以不死”到不断的翻供,以及最后的“提前十天付房租”和坦然接受判决,也许不单单是因为父母、妻子的死而认为自己是“不详之人”的最终以死来自我救赎,更多的是为了那个与自己30年未见的亲生女儿一样腿脚不好的山中咲江。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因为三隅自己的罪行,让自己亲生女儿无法在小镇生活不下去,更直言希望“那种人早点死去”。当他得知咲江要在法庭上说出那段“不堪的真相”之时,他不想又一个孩子身上“背负着父母的罪行”而生存下去,他不想再因为自己“这个不幸的人”造就另一个家庭的更加不幸。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尽管那个金丝雀墓上的“十”字符号象征着“制裁”,但我更多的认为是为了反衬对“那只飞走的金丝雀”的救赎;尽管枝裕最终说的“正如,那个人所说,这里(法庭)的谁都不会说实话,谁制裁谁,由谁来决定”,直接反衬法庭上的一切都是谎言;尽管最后虽然站在十字路口,但是却有两条“死路”的重盛朋章,他抬头仰望的未尝不是那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的希望。

《第三度嫌疑人》:站在真相和救赎的十字路口,你更在意什么

虽然导演是枝裕和潜意识已经通过三隅高司说出了“那只金丝雀是自己有意放走的”,但是还是以三隅最终的自我“审判”,来向咲江印证 -

你已摆脱桎梏,逃离拘禁的囚笼,你已得到救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