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志書中從沒有爲藝人立傳之先例,歷史中想必有衆多的身懷絕技者

舊時,戲曲藝人身處社會最底層。舊志書中從無為藝人立傳之先例。史海的沉浮,時代的煙雲,不知淹沒了幾多對戲曲事業有影響有貢獻的人物,其中想必有眾多的身懷絕技者。本文將盡可能地記載藝術成就顯著、藝德可資學習的人物,以啟迪生者,紀念逝者。

舊志書中從沒有為藝人立傳之先例,歷史中想必有眾多的身懷絕技者

懷梆名老藝人簡介

1、荊萬全,男,生卒不詳。工懷梆淨行,活動於清末民初,是民國初年“蓋八縣”的花臉。嗓音渾厚峭拔,以丹田之氣衝鋒,常用炸音。扮相偉岸,善用眼神,常常吊起眼睛,瞬息白眼變紅。唱、念神精氣足,如雷震耳。是清末民初懷慶府人特別喜愛的懷梆淨角。

舊志書中從沒有為藝人立傳之先例,歷史中想必有眾多的身懷絕技者

2、楊寶,男,(1885年—1935年),工懷梆小生,沁陽縣南尋村人。他扮相俊美,氣度大方,表演細膩,在《風儀亭》、《轅門射戟》中飾呂布,能於驍勇驕矜中表現出色厲內荏的個性特徵。嗓音寬亮,剛柔並濟,唱腔華麗,遒勁飽滿,高則剛健峻峭,低則婉轉縈迴,腔調變化興之新至,令人只可意會不可言喻。他的藝術成就對懷梆的小生表演風格有一定影響。

舊志書中從沒有為藝人立傳之先例,歷史中想必有眾多的身懷絕技者

3、呂水仙,男(1898—1945),乳名葫蘆,工懷梆旦行。沁陽縣肖寺村人。十歲跟懷梆老藝人紅錐,苗發信學戲。出師後,在普慶會”、“李長順戲班”演戲。他擅長青衣、帥旦,唱腔高亢明亮,噴口灑脫,抒情韻味濃郁,慢而不散,快而不亂,越快吐字越清晰。素有佳話相傳:“聽見葫蘆唱,只把碗來扳”。“聽見葫蘆喊,只把碗來板”。他的代表劇目有:《五風嶺》、《穆蓮女徵西》、《桃花庵》、《反西唐》等。1945年誤入敵營,被日寇槍殺,終年53歲。

舊志書中從沒有為藝人立傳之先例,歷史中想必有眾多的身懷絕技者

4、張樹柱,男,(1892-1976),工懷梆老生。孟縣東孟江村認。12歲投師學戲(先師不詳),後四處搭班演出,先後在“普慶會”,“李長順戲班”演戲。他擅唱功,氣力充沛,高低音運用自如,行腔不求花巧,以簡樸取勝國。

舊志書中從沒有為藝人立傳之先例,歷史中想必有眾多的身懷絕技者

唱腔高亢激越,剛勁流暢,多以邊音發聲,行腔多在高音區。他於1955年加入沁陽縣懷梆劇團。1956年在河南省首屆戲曲匯演中獲演員一等獎。1960年因年邁離開劇團,1976年雙目失明後引火自焚。

舊志書中從沒有為藝人立傳之先例,歷史中想必有眾多的身懷絕技者

5、衛宇元,男,(1927-1998)原沁陽高村人,是一位造詣較深的武功教師。1957年受新鄉地區調遣來懷梆劇團,任武功教師。任教師五年中培養了一批青年骨幹演員,使這個古老劇種有了新的生命,規範了青年演員形體基本功,排練了多本古裝劇。

舊志書中從沒有為藝人立傳之先例,歷史中想必有眾多的身懷絕技者

費盡心血為懷梆培養出一批男女武打演員。摔打花臉王福江,長靠武生徐敬武,短打武生及武丑龐立虎,刀馬旦秦素芳、張秀英等。這一批青年演員在群眾中頗有影響現在的老觀眾還念念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