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職場掃興人

不做职场扫兴人

周愷在一家動漫公司上班,人際關係中總是遇到困難,直接影響到他升職加薪。

在部門的年輕人中間,周愷的外號是KY,就是日語“空気読めない”的簡略寫法。這個詞一般作氣氛解釋,直譯就是“不會閱讀氣氛的人”“不審時度勢”“哪壺不開提哪壺”。KY一詞原本是流行在動漫界的一個心理術語,然而職場上的90後們也用其形容那些“不識時務的同事們”。

周愷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對自己的心理狀態和童年經歷進行分析。周愷在中學階段經歷父母離異、爺爺去逝、奶奶罹患重大疾病、父親因意外事故導致右腳殘疾一系列事情。他的應對方式是扮演丑角,插科打諢,做全家人的開心果、用樂觀的外表來自我麻痺。然而,在多年後夜深人靜的夜晚,往事悄然浮現,回想起那些令人煎熬的經歷,他仍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痛與絕望。

“掃興人”的心理創傷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遭受過一些心理創傷。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淡出記憶,有的卻深深地印刻在潛意識中,成為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和職業生涯。像周愷這樣深具潛力,卻在職場上一直扮演“掃興人”角色的男士,常常具有數個共同點:

1.用刻意的幽默、掃別人的興、插科打諢、給人潑冷水等行為來掩蓋自己的緊張與自卑。

2.靠誇張地發出反對眾人的意見來使自己顯得很特立獨行。

3.以自己的觀點為衡量事物正確與否的標準,缺乏包容性。

4.不懂得審時度勢,與他人經常產生交流障礙,心智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就停滯不前,無法趨向成熟。

經過心理測評,周愷發現自己的行為背後是更為複雜和多維度的心理動機,行為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水面以下的根本原因。

諮詢師幫助周愷意識到:過去的創傷不是一場悲劇,而是一份天賜的禮物,暗含著成長和成功的可能。然而,我們要做的事情是積極面對,讓心理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比如重新發現自我潛能與生活意義,更加成熟地應對職場人際關係,對他人更富有同理心和包容度等。

不做职场扫兴人

心理修復力,化腐朽為神奇

周愷在青少年時期的家庭變故中,因為要扮演“帶給家人快樂與盼望”的角色而壓抑了許多負面情感。他的大腦感情中樞受到損傷,直接影響到他成年後在職場上對他人情感需求的感知。

在心理治療中,通過情景再現,諮詢師幫他面對負面情緒,並且給他一個房間可以自由自在地“搞破壞”。房間裡有各種器皿裝的五穀雜糧、碎石沙子、碎布料、紙屑等物品,周愷可以盡情地灑、抓、咬、搓……把房間裡所有的東西倒騰出來鋪滿一地,然後用腳踢、踩、碾。這個過程讓他對過往經歷可以體驗、釋懷與饒恕,回到自己的感情世界中,重新找回失去的生命活力與智力能力。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我治癒力和心理修復力,這是一種面對創傷、壓力和挫折時的“心理反彈能力”。無論受了多麼大的傷害,只要為自己提供一個自由的環境並勇於疏導和宣洩,就會像丟了尾巴的壁虎一樣,逐漸治癒自我。

不做职场扫兴人

自我反思,避免成為“掃興人”

很多像周愷一樣的成年人,能快速地進行自我調整,緩解或者消除創傷性事件帶來的壓力和困擾,獲得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安全感,恢復正常的生活和社會功能。當他們逐漸具備這種在創傷與困境中迅速崛起的能力之後,可以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人性弱點,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求得自我發展。

當週愷決定不再做職場“掃興人”時,他經常自我反思,並且追問自己幾個問題:“難道只有我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嗎?”“掃別人的興,對我有什麼好處?“我能夠改變自己‘吐槽’和‘差評’的習慣嗎?”“每個人都有喜厭的權力嗎?我要如何尊重他人?”

漸漸地,周愷的人際關係好了起來。他不再隨便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而是能夠察言觀色和讚美他人,也懂得在某些領域中保持沉默。他發現審時度勢帶給自己很多益處,明顯提高了職場軟實力。

不做职场扫兴人

審核:韓麗晴

不做职场扫兴人

莫愁大觀園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