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貧困老鄉有個「約定」

和貧困老鄉有個“約定”

富源縣十八連山國家森林公園漫山杜鵑盛開,枝頭嫩葉隨風起舞,春雨滋潤大地,春芽破土而出,卡錫的春如期而至。

卡錫村村民世代以農耕為主,家家戶戶守著貧瘠的一畝三分地辛勤勞作,貧困面相對較廣,以農為業的傳統思維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做好脫貧工作也相對艱難。剛駐村時,隊長馬開禹對我們說:“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直到貧困戶真正瞭解政策,明白我們是真正能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的人。”

和貧困老鄉有個“約定”

駐村以來,一直忙著進村入戶宣傳脫貧政策,調查瞭解貧困戶生活近況。在不斷的入戶中,貧困戶對我們、對政策有了更多的瞭解,從開始的牴觸、排斥到現在的配合、歡迎,甚至電話聊家常。幾個月的時間,潛移默化中他們在變化,我們也在變化,這種變化只因我們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脫貧致富奔小康。

印象中,這種變化開始於幹海子下寨的建檔立卡戶趙龍清。第一次到他家遍訪時,分析了他家當前的致貧原因和發展規劃,並指導其種植政府補貼的石榴和山藥,告訴他只要“管、養、護”到位,收成肯定比現在好,脫貧致富也不是難題。趙龍清想了想說道:“沒有什麼可說的,這麼好的政策來了,我們不主動抓住機會,難道還要一直守著過苦日子嗎?”

和貧困老鄉有個“約定”

聽到趙龍清的話,我們很是吃驚,但也看到了希望,一個深度貧困戶想要自強致富的殷切盼望。

“我家只有4畝地,種植莊家產量不行,收入上不去,政府補貼種植石榴和山藥,種出來後還統一收購,保證我們的收益,我決定把去年種植玉米的2畝地騰出來,種植1畝石榴和1畝山藥。這樣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再加上還有駐村幹部的幫助和指導,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我願意跟著政策走,相信收入一定會好起來。”當問到打算種植多少的時候,趙龍清對我們說道。

和貧困老鄉有個“約定”

工作隊走後的第二天,趙龍清就按照種植要求把石榴地和山藥地進行了平整,據我所知,他是全村第一個開始幹,並將土地整理出來的人。趙龍清種植石榴和山藥的事情在四處傳開,在動員其他貧困戶時,跟他們分享了趙龍清的想法和做法,對他們觸動很大,紛紛報名種植。到目前已有48戶建檔立卡戶種植山藥63畝,55戶種植石榴55畝。

今天,我們依舊行走在進村入戶的路上,從村到戶來來回回很多次了,不知不覺我們已是老鄉們的“老熟人”,遇到種菜的大媽,馱糞的大叔,揹著奶娃上山的大姐,都會客氣的向我們打聲招呼,哪怕只是簡單的寒暄和問候,都讓大夥心裡暖暖的,就像回到自家村寨一樣,到處是親朋,處處有關愛。

和貧困老鄉有個“約定”

辦實事、解難題在於我們是本職,老鄉們卻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句“什麼時候來的,去家裡坐坐”讓我覺得,以前這群成天走村串戶找事的“麻煩人”,已經慢慢變成了老鄉內心暗許的“家裡人”“暖心人”。

老鄉不脫貧,工作不挪窩。這是精準扶貧的規章制度,也是我們對貧困群眾的承諾,還是我們和老鄉之間的“約定”。

和貧困老鄉有個“約定”

(郭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