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衆化的麵食,從老到少每天都在吃從來不覺膩

燒餅,屬大眾化的烤烙麵食,品種頗多,有大餅、烤餅、縉雲燒餅、溫縣古麵坊傳統(老面)燒餅、傳統燒餅、湖溝燒餅、芝麻燒餅、油酥燒餅、起酥燒餅、發麵堆、掉渣燒餅、糖麻醬燒餅、爐乾燒餅、缸爐燒餅,羅絲轉燒餅、油酥肉火燒、什錦燒餅、爐粽子、杜稱奇火燒、牛舌餅等100多個花樣。

最大眾化的麵食,從老到少每天都在吃從來不覺膩

最大眾化的麵食,從老到少每天都在吃從來不覺膩

最大眾化的麵食,從老到少每天都在吃從來不覺膩

據史書考證,燒餅是漢代班超時從西域傳來的。為此詩人 白居易賦詩一首稱:“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 油香新出爐。寄於飢讒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續漢書〉有燒餅記載說:“靈帝好胡餅。”胡餅 就是最早的燒餅,唐代就盛行了。

最大眾化的麵食,從老到少每天都在吃從來不覺膩

時下流行的“掉渣燒餅”,起源於武漢。05年武漢土家族女大學生晏琳發明的一種抹餡燒餅。是在土家族燒餅的基礎上,利用了現代技術設備和經營理念,結合現代生活快節奏,講究飲食營養健康的特點,用獨特的發酵過程、全天然餡料創制的一個嶄新品牌。成為中國特色小吃大家族的一員新秀現正火暴北京、上海、武漢、長沙!!風靡全國!!掉渣燒餅是土家族特有的風味美食,口味濃香,外焦裡軟,採用純正老面、新鮮豬肉及幾十種天然佐料,將傳統工藝和現代製作方法相結合精製而成,以油而不膩、入口柔和、鮮香可口、回味悠長而深受市場推崇和喜愛。具有香辣濃郁、營養實惠、老少皆宜等特點,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衛生、方便、快捷、適合現代人生活節奏的需要,被美食界譽為中國式比薩,風靡武漢三鎮,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地也正在迅猛上市,燒餅風暴,正在席捲全國。

最大眾化的麵食,從老到少每天都在吃從來不覺膩

黃橋燒餅產於蘇北黃橋鎮,它之所以出名,與著名的黃橋戰役是 緊 密相連的。在陳毅、粟裕等直接指揮下的黃橋戰役打響後,黃橋鎮12農磨坊,60只燒餅爐,日夜趕做燒餅。鎮外戰火紛飛,鎮內爐火通紅,當地群眾冒著敵人的炮火把燒餅送到前線陣地,譜寫了一曲軍愛民、民擁軍的壯麗凱歌。時隔30餘年之後,即 1975年5月,粟裕將軍重返黃橋,黃橋人民仍用黃橋燒餅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燒餅,激動地勉勵大家說:“從黃橋燒餅我們看到了軍民的魚水深情,我們要繼續發揮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古代燒餅,制用精細。據《隨國食單》載稱,燒餅的製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麵炙之。”黃橋燒餅吸取了古代燒餅製作法,保持了香甜兩面黃,外撒芝麻內擦酥這一傳統特色,已從一般的“擦酥餅”、“麻餅”、“脆燒餅”等大路品種,發展到蔥油、肉鬆、雞丁、香腸、白糖、桔餅、桂花、細沙等十多個不同餡的精美品種。黃橋燒餅,或鹹或甜,鹹的以肉丁、肉鬆、火腿、蝦米、香料等作餡心。燒餅出爐,色呈蟹殼紅,不焦不糊不生。

最大眾化的麵食,從老到少每天都在吃從來不覺膩

以前小的時候,每次趕集總要纏著大人喝上幾碗油茶載加一個燒餅,美食的標配,不過只有早上才會有。現在也許是覺得在露天的街頭喝這種東西太不衛生了,所以每次去的時候每次光顧的人都再逐漸減少,但是很多本地老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早上品油茶。雖然如此,這種美味的油茶還是漲到了二元錢一碗。再配上一塊錢兩個的燒餅或者芝麻油團,那就確實太好了。

最大眾化的麵食,從老到少每天都在吃從來不覺膩

最大眾化的麵食,從老到少每天都在吃從來不覺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