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的故事(下)

米娜的故事(下)

前情回顧《米娜的故事》:米娜因為不能吃烤串兒,不能去看衣服就會任性地生氣很久,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上期劇情後的會員留言反饋:

蛋蛋的憂桑:一天天哪那麼多事,不開心還在一起幹什麼,果斷分手,別苦了自己,還害了別人!

簡簡單單:一點小事不如意就發脾氣,年輕人,還是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和說:我們年輕時候也這樣,可以理解,但是這樣老吵架,哪個男生會接受你?

囡囡說:多想想開心的事,別那麼死心眼,老盯著彆扭過。

森林說:倆人各退一步,米娜學會控制自己,阿燦多順著米娜就好了。

米娜的故事(下)

可是這些留言,米娜並不買賬,米娜會說:“大道理誰不會?可是……。”

米娜的故事(下)

米娜的“可是”的背後無非是氣不過、學不會,米娜第一次描述自己的困擾時,思緒就陷入了這個怪圈,米娜老是說:“我就是希望他讓著我,別老教訓我,”“我也想控制自己的情緒啊,但是我……做不到。”

米娜最近與阿燦越來越容易爭吵,小到吃一個麻辣燙,米娜都會覺得,你為什麼最近老對我發脾氣,剛才一直要管我,讓我吃這個,不讓我吃那個,你開始厭煩我,不想再寵著我了嗎?每天都陷在這樣的不安感和生氣情緒中無法自拔,米娜也不知該如何是好,對朋友傾訴,朋友總會急著給出“分手吧,誰讓他這麼愛發火”,或者“米娜你要學會包容和忍讓”這樣的建議,這些都不是米娜想要的,可是米娜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其實,本來米娜是極不情願和諮詢師溝通的,心想:“不就是使個小性子嘛,我心理健康著呢,有病的人才來看心理醫生!”而且米娜是被男朋友“扭送”到諮詢室的,以為諮詢師會和男朋友串通好教訓自己,好大一會都在和諮詢師較勁。

如果這個時候諮詢師說了像留言裡的話,或者像朋友那樣的話,米娜早跑了,也不會有現在這些樸實無華的故事了。

所以諮詢師的神奇之處究竟在哪呢?讓我們一起跟著故事去發現吧。

米娜的故事(下)

其實諮詢師第一次出現在米娜面前時,也是被排斥的,米娜充滿了好奇和懷疑感,就像很多人一樣,不知道這個神秘的陌生人,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不同的感覺。

米娜走進諮詢室後,諮詢師打了個招呼,然後把身體舒適地放在沙發裡,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但上身微微前傾表示對米娜的尊重,毫無半點居高臨下之意,“你的男朋友講了一些你們的故事,但是還是需要你講講這些事情,你的感受和看法是很重要的。”

米娜缺少的恰恰是阿燦的理解,在阿燦眼裡,米娜就是任性,脾氣發的都莫名其妙。於是,米娜不停的說起來,一件件往事就像是被擠在籠子裡的小山羊,一個接一個地蹦出來,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在此刻都成了天大的冤屈。

在整個傾訴的過程中,諮詢師一直全神貫注地認真傾聽,有時會通過重複來表達關注,有時會給米娜適時地引導,有時僅僅只是微笑、點頭與鼓勵。米娜並不知道看似簡單的傾聽背後,其實是一個成熟的諮詢師要反覆打磨的貫注技術。你沒有覺察到任何刻意的使用,卻能讓你對一個陌生人不斷袒露心扉,建立信任。

米娜的故事(下)

等米娜把所有的委屈、情緒發洩完,緩了一會,她問諮詢師:“你是不是會覺得我很小心眼,在你看來,這些事情是別人都不會介意的吧。”

諮詢師說:“你是在詢問我對你的評價嗎?”

米娜:“……我沒有這樣想,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問……。”

諮詢師:“所以你希望我對你的評價是什麼樣的呢?”

米娜:“……我……我不知道。”

諮詢師:“如果你是我,你會說什麼,你會怎麼評價,把它說出來。”

米娜:“我會說……。”

諮詢師:“你可以直接以第一人稱說出來,現在你就是我。”

米娜:“嗯……我沒有覺得你很小心眼,女孩子應該都是這樣的吧!”

諮詢師:“很好,你覺得女孩子都是這樣的,具體是什麼樣的,能跟我說說嗎?”

米娜:“就是會有小脾氣的樣子。”

諮詢師:“所以你說的小脾氣就是剛剛你提到的麻辣燙,手機等事件裡面,你的那些表現是嗎?”

米娜:“嗯!”

諮詢師:“那你覺得男孩子都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米娜:“就隨著自己的性子來就好了,至少小事上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諮詢師:“那你覺得阿燦是這個樣子嗎?”

米娜:“不是,他經常管我。”

諮詢師:“所以你覺得你的小脾氣是女孩子都應該的樣子,但你認為阿燦經常管你不是男孩子都應該的樣子。”

米娜:“……(沉默)……不一定有應該不應該,就是我希望是那樣,然後不是我希望的那樣的時候我就會想,別人是不是這樣呢?那我為什麼就不能是這樣。”

諮詢師:“所以你要求自己的男朋友是自己希望的那樣。”

米娜:“嗯,希望他會是我希望的那樣,但是每次有期望,就可能會失望。”

諮詢師:“所以你希望的是,你有你的小脾氣,並且阿燦不要管你,他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米娜:“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是我心情好的時候可以聽他的,他如果有不好的毛病,我希望他改,但是我會有選擇性的告訴他,平時他如果說我不好的地方,我就會不開心,他總說我嘴硬,不知道認錯。”

諮詢師:“所以你希望你自由,是否聽他的要看你的心情,並且如果發現他不好,會要求他改掉自己的毛病,如果對方發現自己不好,讓自己更改,你會生氣。這是你希望的感情。”

米娜:“是。”

諮詢師:“如果你是阿燦,你希望的感情也是這樣的嗎?”

米娜:“不是。”

諮詢師:“為什麼,他不會?”

米娜:“因為我總希望我可以有特權。”

諮詢師:“你剛剛提到,你喜歡自己有特權,除去在愛情中,你還在做什麼的時候,會產生特權感。”

米娜:“在人際交往中也會有,就像希望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時間,我會是她特別的朋友,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個朋友。”

諮詢師:“明白,在家裡呢?”

米娜:“在家裡,我覺得我的爸媽是給我一定的優先權的,如果我要學習,有工作,就不讓弟弟妹妹打擾我。”

諮詢師:“所以,在家裡,在朋友那,你都會追求一種特權感,特權能給你帶來自己是特別的這樣一種感覺,你享受這種感覺。”

米娜:“應該是吧……。”

諮詢師:“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米娜:“會覺得自己很特殊,很重要,有安全感也會自信吧。”

諮詢師:“很好,所以你在感情中追求著自己的特殊與地位,以這種方式建立著自信與安全感。”

米娜的故事(下)

諮詢的對話就呈現到這裡,我們可以近距離看出來很多,不論是米娜對性別不同的要求標準,還是米娜內心隱藏的特權意識,這些都是我們和朋友聊天時不會觸及到的內容。

首先,諮詢中,未處理情緒時講道理,都是無用功。心理諮詢講究“助人自助”,來訪者沒有改變的意願,諮詢師決不會強制干預。每一次諮詢都是以諮詢師的傾聽與貫注來開啟。因為我們誰不是健康地病著,被子女挖空的父母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滿足,感情封閉的女強人卻總在生活裡獲得滿足,誰又能去評價對錯,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決定什麼時候累了、什麼時候要改變。而諮詢師所能做的,其實是讓人們安心地袒露情緒,宣洩情緒。

其次通過邏輯提問,重述、具體化、完型對話等方式,都是引導來訪者理清自己的思路和困惑,在諮詢師的引導下不斷頓悟,發現自己行為背後的潛在原因與心理活動。憤怒之下是無助,討好之下是憤怒,特權之下是不安,所有的這些都隱藏在一層層事件與表面情緒之下,而諮詢師,正是那個為你抽絲剝繭之人。

最後,也是文章中所沒有繼續體現的部分,透過現象,看待整個行為模式,輔助來訪者清晰自我意識,理清楚自己的思路,通過系統的心理諮詢,來訪者會發生不可思議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