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陽:中國廣告狂人的隕落

何陽:中國廣告狂人的隕落

2009年何陽站在他在全國演講的照片拼成的地圖前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佈“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知識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32歲的何陽從睡夢中醒來,突發感慨,人已過而立之年,要是再闖不出名堂,這輩子也就如此了。那還是1988年。他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北京一個化工廠做技術研究工作,收入穩定,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日子算得上悠閒。

不幸福是對比出來的。當時個體戶開始流行,一個賣牛仔褲的同學知道他一個月只掙56塊錢後,一臉不屑:我一天就能掙兩三百呢。

他請母親吃飯,進了一個像樣的餐館,那菜單上的價格讓他愣了半分鐘,很多菜品價格是20塊。他點了最便宜的,8塊一盤,但服務員說沒有。這頓飯吃得不是滋味,何陽心想:我怎麼混到這種地步呢,幸好是請老媽吃飯,要是請對象吃飯,那就更沒戲了。

何陽決定辭去公職創業。多年後,人們從一卷只適合成人觀看的錄像帶裡知道了創富的價值。他同多個年輕的女孩做愛,一家媒體還用“淫亂”二字形容錄像內容。很多人說,這是合作伙伴送給他的三陪女,他笑著說:“哎呀,你都不知道那些女孩子有多麼崇拜我,都是主動的,還用得著我去找嗎?”

最開始,何陽帶著團隊發明了多個專利,但就是賣不出去。國家舉辦了商品博覽會,何陽想進去推銷,但卻被保安攔住了,裡邊都是研究所,個體戶別來湊熱鬧。他看保安抽菸,就送了兩包大前門,軟磨硬泡進了會場。

大慶油田的副總拿著他的專利產品把玩,談合作。何陽說,我可以一分錢先不要,你賺了錢再給我。他拿下了博覽會的第一個合同,媒體們紛紛報道。他第一次見到那麼多的照相機和閃光燈。到第三天,個體戶和民營老闆看到新聞都找到他談合作。他把收來的錢裝進一個蛇皮袋子,回去以後就開始數錢,數到大半夜,他第一次見到那麼多錢,20多萬。

國家號召靠知識分子賺錢,何陽成了典型。《人民日報》發現,何陽在出售專利產品時,還附帶給企業提供經營策略。這種附帶的建議,也可以將產品或者專利賣個更好的價錢。於是,1992年9月,《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了《何陽賣點子,賺了四十萬——好點子也是緊俏商品》一文。

媒體的造星威力不可小覷。各地媒體開始轉載和二次報道的同時,將“點子大王”的名號送給了何陽。何陽明白了,原來點子也能賣錢,於是,他開始轉型賣點子。後來,那個屢次在航空雜誌露臉,在今年世界盃期間策劃了“旅遊之前先上馬蜂窩”的中國營銷策劃專家葉茂中說,何陽是一個“暴聰明”的人,“一分鐘可想出400個點子”。

何陽成為中國第一代廣告狂人。他本人也覺得自己很聰明。他回憶,北京醫院檢測說,他的智商距離滿分只差了兩分,“超超常”。“十幾年前有人勸我開一個廣告公司,我不幹。一個獨唱的人,比參加合唱團更能顯示水平。這就是帕瓦羅蒂不開歌舞團的原因。我就是帕瓦羅蒂。”

他的點子,常化腐朽為神奇。他建議將滯銷的杯子印上京廣鐵路路線圖,送到火車上銷售,救活一家工廠。他將檯燈設計為愛國者導彈的模樣,放到香港推銷,收到6萬酬金。浙江一家火腿廠半死不活,他建議將火腿開發成罐頭,一句話又收到10萬元酬金。

他成為時代的寵兒,牛群馮鞏以他為藍本,在春晚舞臺上說,點子讓生活更美好。他走遍全國,開始收費演講。那時劉曉慶的出場費是4萬元,何陽的出場費兩萬元往上,企業主想請他吃飯,拿號排隊再交3萬。他的門票價格都是幾百元,比當時香港四大天王大陸演出票價要高。他到達某地,當地領導將會親自接機,報紙會提前做預告,標題為“歡迎智多星何陽到我省講課,為我省經濟騰飛添磚加瓦”。

堆笑的官員,企業家,以及主動獻身的姑娘。他喜歡這種感覺,“有人喜歡聽我說話,還給我錢,哪裡有這麼好的職業。”當年有記者問他,“你被哪些報紙登過?”他不太高興:“你應該問,哪些報紙還沒登過我?”

寧夏酸妞野生飲品公司是小型的民營公司,老闆叫夏虹鋼,腿部有殘疾。他花10萬元找何陽出點子,並轉賬100萬元給何陽,想在央視做廣告。等了半年,廣告沒播出,他向何陽索要剩餘的71萬元廣告費,被拒絕。

99年,夏虹鋼跑到何陽北京的家裡討債,未果。夏想在北京打官司,但是沒立案。他便回家鄉起訴。那年冬天,警察把何陽抓了。2001年3月,銀川市城區法院一審判決何陽犯詐騙罪,處有期徒刑12年,罰金5萬元。

有媒體說,這人遲早得出事。1994年春節時,何陽弄出個農民過年不買鞭炮要買何陽的點子的新聞。浙江一個農民想買何陽專利,言談期間順口說了一句“這8萬塊也就是村裡人放鞭炮的錢”。聽完這話,何陽又招來記者,包括央視的東方時空,製造“不放鞭炮買點子”的新聞。但事實上,這位農民並沒有買專利。一位記者有點憤怒:別管新聞真實性,拿記者開涮,不仗義。

當他入獄後,輿論開始一邊倒。一個評論員看不下去了,他列舉了媒體誇讚何陽時所寫的句子,批評起媒體:“說你好,能把你捧上天,說你壞,能把你打入十八層地獄。人家說好,我也說好,人家說壞,我也說壞,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使讀者無所適從,這不正是我們新聞宣傳上長期以來存在的誤區和頑疾嗎?”

據何陽自己描述,他在監獄的生活並不差。他看書、學畫畫、研究法制,編寫監獄裡的故事。獄友認識他,幫忙照看生活,幫他接洗腳水。獄友叫他何老師,他給對方上課,疏導心理問題。新來的混混別想欺負他。“黑老大都以結識我為榮,很照顧我。”他說,犯罪分子覺得他是學者,都尊重他。他偶爾可以上網,但瞭解外部世界,主要是通過朋友郵寄進來的雜誌。

給他郵寄雜誌的有一個姑娘。她連續6年給他郵寄雜誌、生活用品。他們沒見過面,姑娘一個月1000塊的工資,一大半用來給他買東西。2009年何陽出獄後,當面感謝了姑娘,談起了戀愛。他說:“十年前,多少女孩想跟我好,我都拒絕了,因為他們看中的只是我的錢,患難見真情,這才是真愛。”

出獄後,何陽的首要任務是翻案。他認為,這是寧夏警方地方保護主義介入民事糾紛造成的冤案。若能翻案,就會“影響中國法制進程”,但迄今沒有動靜。有人說,如果他覺得自己是冤枉的,那他在監獄裡算白呆了。4年前,何陽將東南衛視一檔節目告上法庭,索賠80萬元。他認為主持人將他描述成一個依靠他人施捨生活、完全脫離時代卻想騙人的傻子一樣的人物,侵犯了個人名譽。

在北京的家中,何陽保留著大量當年演講的照片和新聞資料,出門他也會攜帶著風光時期的合影,照片裡有曾志偉、馮鞏。牛根生與何陽還有一張合影,牛根生拿著一張“優秀學員”的獎狀。他認為,他的點子主要是賣給企業家的,“他們現在恰恰都是我這個年紀的人,而且他們當中有很多人當初是聽過我講課的大學生,我是有群眾基礎的”。

何陽重操舊業,做策劃。儘管年過半百,蹲過監獄,但他依舊口齒流利,思維敏捷。他說:“我這個能力(策劃)沒人取代,歷史位置也沒有人取代。”

一些房地產大佬找他做樓盤策劃,也想著接濟他一把。他去武漢幫電視臺做策劃,讓對方把城市中心的電視塔包裝成戶外廣告牌,取得不錯的效果。後來他又以一百萬年薪的身價加盟了浙江一家網站。

但這些都是他剛出獄時的新聞了。他似乎已經被遺忘。他在監獄的十年,正是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十年,等他出獄時,移動互聯網又拉開序幕。互聯網進一步放大了營銷的作用,葉茂中等本土派以及奧美等國際廣告公司開始圈地,向社會化營銷轉型,一些人成為了行家裡手,一些人則深諳黑公關之道。

何陽還在獄中時,有媒體評出“影響新中國青年的十大英雄”,何陽跟陳景潤、鄧麗君等人一同入選。他的母親還參加了一個策劃業會議,替兒子領回一個獎。何母問,為何頒給囚犯一個獎項,對方答“這是歷史”。

南都週刊,《點子大王何陽:江湖已不屬於他》

武漢商報,《何陽:我的點子永遠不會落後於時代》

中國新聞週刊,《何陽因詐騙罪入獄服刑10年 曾被稱為點子大王》

中國青年報,《誰壞了何陽》

*圖片購自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