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民國是一個讓人無限懷想的時代。當我們穿越歷史的風煙,驚豔地發現胡適、梁啟超、魯迅、張愛玲、林語堂、徐志摩,他們無一不是活色生香,個個都構成絕世的風景,比走向油膩中年的我們要精彩得多。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才女兼美女林徽因

民國是女性開始覺醒的時代。女性紛紛走向職場,她們裙裾飄飄,衣香鬢影。其中,女作家一時風頭無兩,美貌兼才氣的女作家更是眾人的關注熱點。當年丁玲入獄,各種小報比今天還要八卦,時不時還有一些小道消息甚囂塵上。對丁玲命運極為關注的魯迅,就曾被小報上丁玲被槍斃的消息嚇一大跳。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年輕時的丁玲貌美沉靜

說到女作家,就不能不提到蘇青。蘇青與張愛玲在20世紀40年代成為上海女作家中的“蘇張”,也被後人譽為"海上姊妹花"。在紅塵滾滾的上海灘,兩個才女以寫作為生,紅遍上海灘。蘇青之妹蘇紅說她倆"好得同穿一條褲子"。張愛玲眼界那麼高的人,對蘇青卻是毫不吝嗇地誇獎。她說:"把我和白薇、冰心相比,實在不能引起我的自豪,只有與蘇青相比我才是心甘情願的。"可是,兩個好到無話不談的姐妹因為胡蘭成,最終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冰心是大家閨秀,相貌端麗

張愛玲認為“蘇青最好的時候能夠做到一種‘天涯若比鄰’的廣大親切,喚醒了往古來個無所不在的妻性母性的回憶,每個人都熟悉,而容易忽略的”。蘇青的《結婚十年》將十年婚姻中的芝麻穀子的零碎瑣事,直接、犀利,且洋洋灑灑地鋪排開來。講的是平常百姓的家務事,女人的婚姻以及一些拉拉雜雜的生活常事。這些飲食男女的俗事凡事,寫得不同凡響,諧趣十足。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張愛玲的側面經典照片

蘇青有哪些過人之處呢?我說她是民國時期的“咪蒙”,文風大膽,不拘一格,有文字為證,且看《蘇青、張愛玲對談錄 ——關於婦女、家庭、婚姻諸問題》。

一、金錢觀——用男人的錢天經地義

記者:從一個女性來看,是用自己賺來的錢快活呢?還是用別人的錢快活?

蘇青爽快地回答:那我要說,還是用別人的錢快活。

記 者:女人常說:男人都不可靠,你們以為怎樣?

蘇 青:我並不存什麼偏見,只不過在一切都不可靠的現社會里,還是金錢和孩子著實一些。

她還表示過,看著房間裡的一應物件,連牆上的一枚釘子都是自己買的,可這有什麼意思呢?無獨有偶,胡蘭成給張愛玲一筆錢,她歡歡喜喜地拿去置裝了。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張愛玲繪像

二、親情觀——寧願被孩子騙去感情,也不願被不相干的人騙。

記 者:這樣說,養孩子是女人比較好的投資了?

蘇 青:我並不覺得頂好,不過我們寧願讓感情給孩子騙去,而不願受別的不相干的人的騙。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年輕時候的蘇青

看了這些通體透澈的話,我們是不是覺得蘇青是一個非常爽直的女性呢?真真地說出了現代女性的心聲。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老人,明知道子女不成器,可是哭過罵過以後,還是無怨無悔地為子女做嫁衣裳。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三、兩性觀——女弱男強才有幸福感

記 者:蘇女士是不是覺得男女一切方面都該完全平等?

蘇青:以性心理為例吧,男的勇敢,女的軟弱,似乎更可以快活一些,倘若男女一樣的勇敢,就興趣全失的了。我有這樣感覺,倘若同男的一塊出去,費用叫我會鈔,我就覺得很驕傲,可是同時也稍微有些悲哀,因為已經失去被保護的權利了。這並不是女人自己不爭氣,而是因為男女有天然(生理的)不平等,應該以人為的制度讓她佔便宜來補足,叫我請客,便有不當我是女人的悲哀。假如我有,則我倒是很希望自己的丈夫常請人家客的。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肖申克的救贖》劇照

是不是很驚世駭俗?未婚人士看了可能覺得比較汙。看來,男女同行,女性不願意會鈔還真不是氣量小的問題,是你沒有把對方當成女性啊!所以,男士們以後得注意,如果有女同行,請做好紳士準備。看來我以後不會每次搶著買單了。難怪林心如年過四十,依然喜歡以“女生”來稱呼自己,原來這享受的是一種權利啊!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清秀的寧波女子的蘇青

四、兩性職業觀——一應平等,家庭主婦也是職業

“只要男女同樣做事就該同樣被尊重,固不必定要爭執所做事情的輕重”

“就是管小孩處理家務的女人,也同樣地出著勞力。”

“不過這也得有保障才行,法律該有明文規定:男女的職業雖然不同,但是職業的地位是平等的。”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關於蘇青的傳記

半個多世紀前的上海果然是一個開風氣之先,“東方巴黎”的美譽不是虛的。我們今天還在討論家庭主婦算不算一種職業時,蘇青很早就給出斬釘截鐵的答案了。所以,家庭主婦們,趕緊挺起胸膛來吧!

四、情愛觀——找不到配偶可以先找情人替補,只要不妨礙別人

“女人以‘失嫁’為最可怕。過時不嫁有起生理變態的危機。不過知識淺的還容易嫁人,知識高的一時找不到正式配偶,……我以為還是找個把情人來補救吧。”

“丈夫是寧缺毋濫,得到無價值的一個(整個),不如有價值的半個甚至僅三分之一。不過這樣一來,社會對私生子應該承認他底地位。這樣說來,似乎太便宜了男人。”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難怪身邊剩女那麼多,不是她們不願意嫁,而是不願意屈就找一個三分之一男人。

五、婚姻觀——允許試錯,多嫁幾次無妨

“知識婦女自有其生活能力,不妨僅侵佔別人感情而不剝奪別人之生活權利。自然能夠絕對不侵佔更好,不過現代男人多數早婚,而職業婦女常常遲嫁。……而且每人的結婚倘若僅限一次實在太危險,因為年青人觀察力差,而年老了又要色衰。”

“我的主張是儘自己能力觀察,觀察停當(自以為停當)就結婚,雖然總想天長地久,不過就不久長也罷,多嫁幾次只不過是自己的不幸,既非危害民國的事,亦無什麼風化可傷也。”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蘇青代表作

這……這……這,太讓人心驚肉跳了吧!估計正派女性要跳起來罵了:這不是太有傷風化了嗎?不正經的女性看了可要暗自歡喜了!我們時常說亦舒尖刻、通透亦無情。其實,她從蘇青、張愛玲那裡受益多多。那些抱怨子女不該離婚的父母們,希望你們看後多一些諒解吧!真真不少人第一次短婚,第二段婚姻和和美美,白頭到老呢?何必一定要強扭著一輩子?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魯迅一家三口:魯迅、海嬰、許廣平

六、離婚孩子撫養權歸母親

當然,離婚孩子的撫養,蘇青也格外貼心地替現代人考慮了:

“離婚,不成問題,至於小孩子,依我說最好由父親出錢,歸母親撫養。”

“我總覺得孩子與女人關係來得密切,初未礙著男人什麼事,而後母管養前妻子女便不行,因為他們是時時接觸的,容易發生衝突。”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民國上海摩登女性

七、婆媳觀——儘量不住在一起

我們抱怨不休的婆媳問題,蘇青豈有不顧之理,她自己就是深受十年婚姻之苦,公婆重男輕女,對連生三個女兒的媳婦早已各種看不順眼了。所幸,離婚後,蘇青一個人將孩子們撫養成人:

“小家庭也苦,孤零零的,依我說頂好是跟岳父母同住,岳母與女婿一定相處得很好,而婆婆和媳婦因為婆婆感到做母親的太淒涼,所以會嫉妒媳婦的。”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婚姻是女性的第二次投胎。民國時期,“女結婚員”是一門職業,張愛玲對女性“謀生亦謀愛”充滿了哀憫與同情。《我的前半生》中,子君和子群雖然是姐妹,可是子群所遇非人,家宅不寧。子君前半生衣食無憂,皆因嫁得好。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八、理想丈夫標準

蘇青是怎麼看待女性的擇偶的呢?她認為標準的丈夫的條件必須是:

“第一:本性忠厚,第二:學識財產不在女的之下,能高一籌更好;第三:體格強壯,有男性的氣魄,面目不要可憎,也不要像小旦;第四:有生活情趣,不要言語無味;第五:年齡應比女方大五歲至十歲。”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改編電影

所以說,“咪蒙”式文風其來有自。八十年前的蘇青就已經很先鋒了!亦舒效法的正是蘇青的文學精神。有時間看看她的《結婚十年》,這種體驗恐怕更為真切些!《結婚十年當年》反覆再版36次,其盛況,恐怕只有林語堂、張恨水可以媲美吧。

民國時期的“咪蒙風”

少女時期的亦舒

蘇青還把《禮記》中孔夫子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赤裸裸地改成““飲食男,女之大欲存焉”,夠驚世駭俗了吧?赤裸的表達赤裸,刻骨的語言,無怪乎有人“加冕”她一頂“文妓”的帽子,此後她一直未曾脫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