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沉睡」現象,大人們更應該反思,孩子也很悲催!

近日,一篇關於大學生“沉睡”內容的文章,在一個大V級媒體上發表以來,引起無數人的關注,對大學生的痛批之聲,不絕於耳、鋪天蓋地,實在讓人無法繼續觀望下去,請問:

大學生“沉睡”現象,大人們更應該反思,孩子也很悲催!

沉睡的大學生

一、家長們沒有責任嗎

試問一些家長,孩子上大學是他自己的意願嗎?

我曾經與一位大學生交談過,他坦率的告訴我,上大學並不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出色的理髮師。父母都是農民一心要讓自己上大學,認為只有上了大學才能光宗耀祖、人前顯貴。結果,傾其家中所以、甚至借款高利貸,供他上了一所高價私立大學。他說:如果,自己不上的確對不起父母,但堅持上下去一是自己沒有興趣,二來即使拿到了大學文憑,按照目前的就業形勢,今後也很難達到父母期望的目標。自己也很糾結。

其實,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不僅在農村,在城市人的思想中也是屢見不鮮。花高價送孩子求學,無論孩子是否有基礎、是否感興趣,都是按照自己的規劃、自己的目標迫使孩子努力去實現。實際上,我們的一些家長一直在睡夢中,望子成龍。

大學生“沉睡”現象,大人們更應該反思,孩子也很悲催!

望子成龍

二、選人機制合理嗎

試問一些用人單位,打掃廁所需要研究生嗎?

前不久,在網絡上一則打掃廁所崗位招收碩士研究生的消息,大家還沒有忘記吧。並不是反對研究生從事這項工作,而令人遺憾的的是“唯文憑論”的觀點造成的社會危害太大。為什麼都要去上大學?原因就是,許許多多的崗位,都是以一張大學文憑為門檻,無論工作性質如何沒有大學文憑你就就靠邊站。

在央視一場詩詞大賽節目中,大家看到脫穎而出的外賣哥,其經歷很能說明問題,如果他上過大學,如果他有一紙大學文憑。如此深厚的詩歌文化底蘊,能去穿街走巷去做外賣嗎?可以說是選人用人機制的悲哀!

所以,造成許許多多的孩子,無論基礎如何、成績優劣,都要擠上大學這根獨木橋。雖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設法走進了校門,但基礎不牢、課程聽不懂,你說他能不睡覺嗎?

三、教學方法得當嗎

試問一些網友,上學期間你對老師所有的課程都感興趣嗎?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上課的經歷,老師教學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為什麼復旦大學陳果老師的課座無虛席,百聽不厭?

用網友的話說就是:“從她的課裡找到了力量” 、“一語驚醒夢中人” 、“比起貌美,智慧更值得叫好。”

我們不期望每一個大學教師都如陳果老師一樣妙語連珠、震撼人心。但只要認真備課,放棄照本宣科、老生常談。學生也不至於高枕無憂、美夢酣暢吧!

大學生“沉睡”現象,大人們更應該反思,孩子也很悲催!

因材施教

總之,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尊重他們的選擇;社會能夠形成“唯才是舉”的良好氛圍,不再以文憑論英雄;老師能夠因材施教、取長補短、妙趣橫生。沉睡的大學生一定能夠如夢初醒,夢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