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漢化的高潮, 另類遊牧帝國的崛起, 說漢語、行漢文、用漢法!

中亞漢化的高潮, 另類遊牧帝國的崛起, 說漢語、行漢文、用漢法!

世界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強盛的遊牧帝國,他們都實行采邑制來維持統治。

所謂“采邑制”類似於我國古代的“分封制”,就是把土地分封給功臣、子弟來管理,這些受封者就相當於土皇帝。

但是,在中亞歷史上曾經誕生過一個強大的遊牧帝國,它居然不採用遊牧部落的慣例,而採用中國“郡縣制”的方式統治帝國。

中亞漢化的高潮, 另類遊牧帝國的崛起, 說漢語、行漢文、用漢法!

這個帝國就是喀喇契丹,中國人又稱之“西遼”。它是遼國皇室後裔耶律大石,在遼國被金國所滅之時,率領部下來到中亞所建。

當年,耶律大石被迫西走,在葉密立(今新疆的額敏)稱帝,大遼帝國再次滿血復活。公元1133年,耶律大石率領數萬將士踏上西征之路,吞高唱回鶻、佔東喀喇汗國,定都八拉沙袞(改名“虎思斡魯朵”)。

耶律大石念念不忘被金國佔據的中原故土,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1136年斬白馬、青牛祭天后,西遼大軍東征金國。

“此非朕與爾世居之地”,中亞的土地再怎麼好,也不如故鄉的河水甜,耶律大石當時是鐵了心要收拾舊河山、定都中原。

中亞漢化的高潮, 另類遊牧帝國的崛起, 說漢語、行漢文、用漢法!

可惜,事與願違,西遼東征大軍頗為悲慘。西征要經過茫茫沙漠,此次大軍遭遇風災、雹災、沙塵暴、瘟疫肆虐,部隊走了一半的路程就已經人馬倒斃無數,只好班師回中亞,再往前就是送死了。

耶律大石感嘆“皇天弗順,數也!”既然故土相隔萬里,大沙漠阻隔前路,暫時沒法子東征,那就好好經營中亞之地,且把他鄉做故鄉。

東征不行,那就西征唄。耶律大石既要在中亞保存契丹血脈,且要為大遼開疆拓土。中亞河中地區自古稱之富饒,唐朝的時候曾設立“河中府”,耶律大石擊潰塞爾柱王朝佔有該地。

一時之間,西遼國勢達到定點,已經成為以虎思斡魯朵為中心的大國,疆域東西達到萬里,威名遠播中亞、西亞、歐洲。

中亞漢化的高潮, 另類遊牧帝國的崛起, 說漢語、行漢文、用漢法!

西遼統治下的民族有很多,有操波斯語的塔吉克人、有操突厥語的突厥人,有僑居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也有從中國遷來的契丹人、漢人和其他民族的人。

西遼的契丹人過著遊牧的生活,然而他們同其他遊牧征服者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他們採用的是漢族文化。

例如,西遼的官方語言只有一種,那就是“漢語”。西遼的官方行政公文也要用漢字來書寫。西遼的流通貨幣則完全按照中國的圓形方孔錢鑄造。

中亞漢化的高潮, 另類遊牧帝國的崛起, 說漢語、行漢文、用漢法!

此外,西遼的稅賦按照漢族的按戶徵稅制度,每戶人家徵一個迪納爾。藩屬國則按照定額的貢賦,交與西遼派遣的稅吏。

在直屬國土的控制上,小編上文提過,西遼不是採用遊牧帝國慣用的“采邑制”,而是用漢族的“郡縣制”方式。

西遼的官制上也很中國,原來中原遼國的舊制在西遼都能見到,什麼南、北院,六院司大王,招討副使,樞密副使,兵馬都元帥,駙馬等等。

看過世界上諸多的帝國,除了中國的王朝之外,西遼是最讓人感覺到親切的,因為它是那樣的中國化,熟悉爆了!可惜立國百年,遭遇蒙古崛起,亡國於成吉思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