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七國之亂」的發生,是因爲晁錯削藩太過著急了嗎?

在漢文帝時期,賈誼就已經提出過削藩的建議,在他被貶長沙之後,還曾經給漢文帝上《諫鑄錢疏》,希望國家能夠取締諸侯王甚至寵臣自行鑄造錢幣的權利,但是漢文帝都沒有聽取。在賈誼之後,又有晁錯在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上《削藩策》,他認為現在諸侯王對皇室的威脅太大,並且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即,不管皇帝削不削藩,諸侯王們肯定是要造反的,尤其是吳王劉濞。

漢朝“七國之亂”的發生,是因為晁錯削藩太過著急了嗎?

劉濞,就是那個劉邦曾經預言“漢後五十年”要造反的人。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給大家介紹過劉濞與漢文帝、漢景帝的個人恩怨——漢景帝當太子的時候,用棋盤砸死了吳王的太子。後來,劉濞又是告病又是告老,不再去長安朝拜天子。同時,他又因為佔據富庶的吳楚之地,有權、有錢、有兵,又對天子不禮貌。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他必然造反。

漢朝“七國之亂”的發生,是因為晁錯削藩太過著急了嗎?

但這都是假設,直到漢景帝真的開始削藩了,劉濞受到了真正的威脅,才舉兵造反,並且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將。少子年十四,亦為士卒先。諸年上與寡人比,下與少子等者,皆發!”他同時聯絡了齊王、淄川王、膠東王等六個諸侯王,發動了“七國之亂”。

漢朝“七國之亂”的發生,是因為晁錯削藩太過著急了嗎?

但是直到七國之亂平定之後,也沒有人找到劉濞在削藩之前就已經準備造反的證據,所以,晁錯“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只是一個猜測,他猜測的依據就是吳王對天子不敬;吳王劉濞替全國人民交稅,明擺著是在收買人心;吳王劉濞招納亡命之徒,明擺著是與大漢對著幹。

漢朝“七國之亂”的發生,是因為晁錯削藩太過著急了嗎?

但儘管只是沒有可靠證據的猜測,也不能說晁錯猜錯了,不能說漢景帝削藩過急了,畢竟曹操不反,不代表曹丕不反。當時諸侯王的權利的確太大,不早除掉,只能是養虎遺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