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很多人認為:同樣品質的產品,只要我價格更低,就更容易在市場中取勝。其實,並不是這樣。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段子:

曾經有一個業務員問老闆:“市場上有一個小廠,價格很低,很難對付,怎麼辦?”老闆反問道:“既然這家廠這麼厲害,為什麼一直是家小廠,而我們卻是大廠呢?”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高價VS低價

關於價格,市場營銷有兩個基本規律:

高價上市,先難後易;低價上市,先易後難。

高價打敗低價是市場的常態,而低價打敗高價是個案。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

1、消費者對產品的“價格認同”有兩個概念:

◆ 一是價格本身,即價格高低,這種認同不產生購買行為;

◆ 二是價格與價值的關聯,即產品是否值這個價格,這是價格與價值的差異。

低價本身只產生第一種認同,不產生第二種;第二種認同是「消費體驗」和「市場推廣」之後才產生的。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而要產生消費體驗,首先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先要有人買。但如果不是特斯拉級別的創新產品,要想讓人買,就必須主動做市場推廣,否則就會淹沒在其他同質化產品中。而市場推廣又是需要費用的。費用從哪來?就從產品的「利潤空間」裡預支出來。

雲南白藥牙膏為例:如果沒有超過20元的驚人定價,僅憑一支單品,它如何能在支付央視廣告吸血鬼的同時,還能在沃爾瑪這樣的大賣場生存?是的,對大部分產品來說:只有更高的價格,才能支撐更多的推廣活動。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2、消費者不是喜歡便宜,而是喜歡佔便宜

很多人都以為消費者喜歡便宜——以為“同樣的品質,價格定的低就更受歡迎”。其實並不是這樣。消費者不是喜歡便宜,而是喜歡佔便宜。而定一個較高的價格,也是為了後期能有“高開低走”的餘地,讓消費者能享受更多的“優惠”。如果最開始就走低價,就很難再有迴旋的餘地了...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3、價格戰——你低我更低

如果消費者是因為“低價”才購買你的產品,那就說明他並不是你的“忠實客戶”。假如其他品牌打出了更低的價格,用戶就很容易被搶走。 而為了奪回這群“劣質客戶”,你又需要跟對手進行價格戰——進一步降低利潤空間,這明顯是不划算的...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低價策略不能走?

讀到這,也許你會問:那是不是說新產品上市,就一定要走高價路線呢?當然不是,有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有三種生意人:

第一種是低品質賣低價,這種人到處都是;

第二種是高品質賣高價,成功的案例也很多;

第三種是高品質賣低價,這個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低價策略,並不是大部分初創品牌都有能力去做的,它的難度相當大。”而所謂的難度,主要就體現在前五個方面。 作為初創品牌,往往是連行業的水有多深都不知道;連一個同類型單品都沒做成功過;打過交道的供應商也不超過十根手指...

低價取勝的前提: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1、渠道優勢

為什麼娃哈哈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它在中國的渠道資源,是其他任何品牌都無法比擬的。所以,娃哈哈採用的策略就是:

一旦發現高端市場的某個產品表現不錯,就立馬仿造一個,然後迅速在低端市場鋪貨,搶佔消費者心智。

當然,以渠道優勢為前提的低價策略,其成功一般也是暫時的——當其他相對高端的飲料品牌實現渠道下沉之後,娃哈哈靠模仿發財的好日子也基本到頭了;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2、交易量大

那些以低價取勝的成功品牌,它們都有一個規律:相比於同行競品,它們的交易量都非常大。什麼叫做“交易量大”呢?總結下來,大概就以下兩點:

1)商品品類多:小米,名創,沃爾瑪,和娃哈哈,它們的產品線都非常豐富,更是把加油站的業務都包攬了進來...

2)高頻消費品多: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名創,沃爾瑪,娃哈哈,這些品牌售賣的產品,很多都是高頻消費品——消費者會經常購買。

而以上兩點,也就基本保證了足夠大的交易量。至於為什麼要追求很高的交易量?這個很簡單——利薄就要多銷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3、盈利模式

如果你看到一家企業,它所有產品的毛利率都非常低,甚至低到不賺錢的地步,那可能的原因只有兩個:老闆是傻子;它有新的盈利模式。並不主要依賴賣貨來賺差價。

1)小米:很多人認為小米不是單靠手機來賺錢,而是“生態鏈”中更多的其他產品,比如小米電視,小米盒子,小米旅行箱,小米淨化器等等...

資本的運用,才是小米最重要的內生動力。其次才是技術,服務,產品和渠道。當然,小米之所以能這樣操作,跟CEO的資源有很大關係——雷軍以前就是天使投資人。

2)名創優品:按照葉國富自己的說法,名創優品靠的是“以量取勝”——低毛率,高銷量。

實際上,它並沒有這麼單純...名創優品採用的,是“直營+加盟”的模式——既有用來“打廣告”的直營店,也有真正用來盈利的加盟店。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4、成本優勢

沃爾瑪之所以能以低價成功,其主要的優勢就在於成本。當時主流的大型商超,都採用“分散經營”策略——每個門店都享有自主經營權,可根據當地的需要,選擇不同的供貨商和物流系統。

而沃爾瑪採用的,是“整體經營”策略——

通過統一的協調,既增強了整體物流效率,也增強了對上游廠商的議價能力,從而大幅降低了成本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5、消費觀念

剛才提到的4點,更多是企業內部的因素,而需要我們關注的,其實還有外部因素——消費觀念。

俗話說:

“一分錢一分貨”。然後還有:“物若不貴,人何以貴”其實,這裡都體現出人們對高價的心理依賴——不想買便宜的,免得被劣質產品給坑了;不想買便宜的,免得被人鄙視。這就是大部分人,對大部分產品的消費觀念。而低價產品要想成功,就必須想辦法規避/克服這些觀念。一般來說,方法有兩類:

1)告訴別人“為什麼我的產品能這麼低價”:比如小米當時就說自己因為沒有線下店,沒有經銷商,也沒有做廣告,所以就省了一大筆錢——從而讓更多人相信:它雖然價格低,但品質還是不錯的。

2)主張新的消費觀念:比如臺灣的全聯超市,為了讓更多人去購買便宜的商品,就打出“用全聯省下來的錢,可以幫你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之類的口號。這招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是非常適用的。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消費升級的本質是消費「觀念」的升級,而不是說要把產品賣得貴一點...而所謂的“觀念升級”,就是指消費者比以前更“清楚”,自己該在什麼地方多花錢,又該在什麼地方少花錢。

對大部分初創品牌來說,高價策略才是相對容易成功的,尤其是在資源流動速度超快的今天——雖然最開始會受到規模小的限制,但只要第一波發現能賺到錢,很快就能做第二波、第三波..

大威德營銷新勢力——價格營銷

如果發現不能賺錢,就立馬換條路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這就是大部分企業都該採取的“游擊戰”而不是先忙著貼錢搶地盤,然後再拖著質量本不高的用戶去想“該如何盈利”,最後還要想盡辦法去守住這麼一大塊地盤。

大威德全新互動板塊!【大威德新勢力】微課堂,讓你的思想暢通無阻!

沒有利潤,哪來的服務?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6大課程版塊分享經驗,通過新零售轉型思維和各種成功執行的案例講解,為企業帶來思維模式的轉變!

● 【品牌營銷】:快速提升企業銷量額和品牌影響力

● 【品牌策劃】:品牌策劃重塑,提高品牌溢價能力

● 【視頻營銷】:樹立品牌形象,助力品牌推廣

● 【新零售營銷】:新零售帶給傳統零售的新機會

● 【品牌卡通形象】:品牌形象卡通化,助力玩轉品牌整合營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