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發現能吐絲的蠶,又是如何掌握繅絲技術的?

早在唐朝時,民間就曾流傳有“嫘祖教民育蠶”的說法。嫘祖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正妃,司馬遷稱:“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傳說有一次她在桑樹林裡喝水,剛好樹上落下了野蠶結的繭,嫘祖用樹枝將絲挑了出來,誰想絲越挑越長……於是發明了繅絲紡織技術。北宋劉恕在編撰《資治通鑑外紀》時採信了這一傳說,寫道:“西陵氏之女嫘祖,為黃帝正妃,始教民養蠶,治絲繭以供衣服,後世祀為先蠶。”

古人是如何發現能吐絲的蠶,又是如何掌握繅絲技術的?

從史料上看,將養蠶繅絲的發現與發明人定為嫘祖,應該是一種附會,時間在南北朝時期。有學者考證,北齊最先將這一功勞附會給黃帝,但黃帝是中華男性始祖,而養蠶紡織是女性做的事情,也許覺得不合理吧,北周時將之轉嫁到了黃帝正妃嫘祖身上。據《隋書·禮志二》:北周祭蠶神由皇后主祭,“以一太牢親祭,進奠先蠶西陵氏神”。有意思的是,將蠶神附會給黃帝,進而又附會給黃帝妃嫘祖的並不是漢人,而是鮮卑人,北齊、北周都是鮮卑人建立的政權。在鮮卑人始祭嫘祖前,漢人所祭祀的蠶神較概念化,統稱“先蠶”,還有天駟龍精、馬頭娘、菀窳婦人、寓氏公主等蠶神化身。東晉幹寶《搜神記》即稱:“菀窳婦人,先蠶者也。”(來源:文史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