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一生的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價值觀

本文是根據事實改編而成

我的父親出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我們的故鄉在山東棗莊,那個年代我們村裡做著一種播種用的工具“耩子”,對於80後的我們並不陌生,現在恐怕只有在城市的博物館裡才能看到。

父親一生的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價值觀

父親兄弟四個,他排行老三,在父親16歲那一年,爺爺因病去世了。後來父親經常跟我提起,說爺爺當時得的是胃病,要是放在現在的條件,爺爺是死不了的。可以看得出父親是非常懷念爺爺的,也只有父親自己才能體會到他當年失去父親的那種痛苦。

父親初中畢業以後,就跟著大伯、二伯在家打耩子,還外出賣過耩子,那個時候都是騎著那種“大輪洋車子“車子上馱著七、八把耩子外出幾百裡,因為體積太大,汽車也少遇見都讓著走。父親後來經常跟我們拉起他當年的“壯舉”:那年跟四叔一塊從濉溪縣騎車回家(百度一下:約200公里),早上8點來的,下午5點就到家了。那些年裡,父親還扒過河(指拓寬河道)去的就是今天的韓莊運河那地方,扒河人山人海的,那時候公社裡是有名額的,“掙工分”這個名詞在那個年代裡流行著!後來滕縣(今天的滕州市)由濟寧市劃給了棗莊市,我們這扒河的歷史就結束了。

父親一生的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價值觀

父親的六、七十年代是經歷過捱餓的,那個時候吃大鍋飯,莊家收成少每年分到的糧食也就二三十斤,飯桌上除了地瓜,還是地瓜,有的年月連地瓜都吃不上,吃過樹葉,那時候楊樹上的毛毛,榆樹上的榆錢都能成為他們的美食,所以即使現在生活好了,他們也不會浪費一點糧食,他們看到我我們年輕人浪費,總會嘮叨上幾句,我們年輕人也不好說什麼,畢竟浪費是不應該 的,難道不是嗎?八十年代,家家戶戶都分到了土地,“文革”也過去了,從哪之後日子才一年一年的好起來,父親說。

父親一生的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價值觀

九十年代初,我剛上小學,記事起爸爸就是的木匠,在我記憶裡最深的就是打場、曬糧,那是我們農村孩子的樂園,更是 我們兒時美好的回憶。放在以前這個時候家裡大人都在地裡面忙著,那個時候是不熱不下地,大人說那樣容易“死草”也因此受盡了苦頭,現在再也看不到那種場景了。日子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重複著,父親也從青年步入到了中年。

時間很快的進入到了21世紀,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農民的生活也沒有以前那麼勞累了,可以說算是享受生活了。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好景不長,就在2012年的一天,我的父親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擊:我而立之年的哥哥,因為車禍意外死亡,白髮人送黑髮人,這無疑是對我父母親的最大打擊!從那以後,父親經常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看著遠處發呆,也許父親是在回顧他的一生,是在懷念他的父親,是在想念他的兒子,也許……,每次看到這些,我的眼眶都不由得溼潤,父親內心的傷痛我體會不到,也許只有跟父親相同經歷的人才能體會。

父親一生的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價值觀

前段時間父親咳嗽的厲害,我帶著女兒,跟著母親去醫院給父親做了檢查,檢查結果:父親體質差,吸菸太多,肺部病變,得戒菸。我慶幸父親沒有生命危險。出了醫院,我們來到廣場上,看著父母親拉著我女兒的小手漫步著,此刻的廣場上響起了《夕陽紅》的歌曲;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無疑,這美好的時刻是屬於父親的,是屬於父親他們這一輩人的。

父親一生的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價值觀

父親的一生充滿了傷痕,我想說的是,活著,好好的活著就是對老人最好的報答,如果再想為他們做點什麼,那就是陪伴!如果此時的你,也有著年邁的父母親,請你一定善待他們,給他們多一些陪伴,不要給人生留下遺憾,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