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和中醫的交響!《黃帝內經》中這樣分析「大運」和「流年」

中醫理論和八字命理一樣,其來源皆為“陰陽五行”,所以在義理上有很多相通之處。比如說,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五味”、“五臟六腑九竅”等,就是來源於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而命理學界爭論不休的“流年”到底是以幹為主還是以支為主的問題,在《黃帝內經》中也能找到答案。

命理和中醫的交響!《黃帝內經》中這樣分析“大運”和“流年”

在《皇帝內經·素問》中說:“數之始,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畢矣”。雖然《內經》中這段話說的是中醫理論,但是五行理論是相通的,如果引申到八字中,那就是:流年的前半年看天干,後半年看地支,在年中的時候正好是干支“換班”的時候,是由“氣交”來主導的。這裡的“氣交”是一個專業的詞彙,意思是“即陰陽二氣的交會”,也就是說在年中是干支同看。

命理和中醫的交響!《黃帝內經》中這樣分析“大運”和“流年”

在八字命理中,有《黃帝內經》中關於“前幹後支”的影子,但是將其對象換成了“大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大運“前五年主要看天干兼看地支,後五年棄天干專看地支”。當然了,有些八字命理派別也將流年分為“上半年下半年”,這是後話不提。就“前幹後支”的理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大運看地支,流年看天干,這是因為流年變化頻繁,所以有“氣”的特徵,而大運十年一變,所以較固定,有“質”的形態。

命理和中醫的交響!《黃帝內經》中這樣分析“大運”和“流年”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的“運”跟八字的大運沒有什麼關係,它指的是“甲己土運,乙庚金運,丙辛火運,丁壬木運,壬癸火運”,和“巳亥風木,子午君火,寅申相火,醜未溼土,卯酉燥金,辰戌寒水”六氣。《內經》中並沒有“大運”、“小運”這樣的概念,而是以“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劃分出“備”(六年)、“周”(五年)、“紀”(三十年)、“周”(六十年,有些人叫“環周”以區別五年的那個“周”)。《內經》中的這種時間劃分方法,在八字命理中並沒有任何的沿用,跟我們熟知的“大運”、“小運”沒有多大的聯繫。

命理和中醫的交響!《黃帝內經》中這樣分析“大運”和“流年”

《內經》可以說是“陰陽五行”早期的集大成之做。因為《黃帝內經》的成書要早於八字命理的出現,所以我們可以在《內經》中看到很多在命理學中爭論不休的東西,其實古人已有定論,這也是我為什麼建議大家要看《內經》的原因所在。

文|西風獨醉 探討命理藝術,弘揚傳統文化

(請大家關注我,和我探討命理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