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對沒有音樂才能的孩子,鋼琴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知名的旅美鋼琴家茅為蕙在孩子學鋼琴這件事上一直是個通透的人,她的話常常很接地氣又極具指導意義。本文分享《父母必讀》雜誌與茅為蕙的對話,可以看到她在孩子學鋼琴的意義、如何學鋼琴、如何練琴、如何找老師等方面有了新的補充,相信會對琴童父母有所幫助。

家長必讀|對沒有音樂才能的孩子,鋼琴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無 論 有 沒 有 才 能

學 音 樂 都 不 會 是 一 種 浪 費

提問

作為一名鋼琴家,他可能需要某種素養和天分。作為家長,我們都想幫助孩子堅持下去,但是我們怎樣才能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天分呢?

茅為蕙:99%初學的琴童家長都不知道自己孩子有沒有才能,這些孩子中大部分也未必是音樂方面的神童。孩子可能耳朵很好,但足手很軟,孩子可能記憶力很好,結果音不準。有的孩子各方面都具備,但過於內向,家裡彈很好,出去演奏卻不行,這樣還是做不了音樂家。

我一直認為不管怎麼樣,讓孩子學音樂,無論鋼琴也好,小提琴也好,對孩子一生都是有很多好處的。不管這個孩子以後做什麼,企業家、 醫生還是律師,做任何行,他小時候在音樂世界裡,哪怕只是轉了一大圈又出來了 , 音樂対他以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孩子學琴,就算他五音不全,在音樂上一點才能也沒有,也不會是浪費時間。

提問



具體表現在哪裡?

茅為蕙:如果學過鋼琴,你看到別人弾鋼琴就會有不一樣的情感。你聽別人彈鋼琴,多少能夠說出幾句比較專業的評論。而且,一個人的氣質會不一樣,想象力也不一樣 。他的耳朵在聽音樂的時候,會比沒有學過音樂的人更敏感,因為這份敏感,他更可能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情感,享受到別人享受不到的愉快。他會知道交響樂和協奏曲的區別 , 知道肖邦和貝多芬不一樣,能用比較專業的眼光來享受。

歐美孩子的父母,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都會演奏某一種樂器,因為公共學校的音樂教育比中國淵源流長得多。 當以後,這一代琴童有了孩子,他們將會是非常專業的琴重家長。練鋼琴的人,對他自己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感覺,在平時做事的時候, 都會有不知不覺的好處。

家長必讀|對沒有音樂才能的孩子,鋼琴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逼” 孩 子 練 琴

不 是 不 可 以

提問

郎朗在談自己的練琴史的之後,曾經提過小時候也是被“逼”的。聽說在練琴這件事上,您也是被“逼”出來的。請問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孩子呢?是不是必須要給他一些助力,他才能堅持住?

茅為蕙:如果光從字眼上,“逼”字好像特別強勢,有一種強迫的意味在裡面。但其實就是用各種辦法去勸,去引導。家長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處於非常強勢的位置,無形中的太強勢,會阻礙孩子的自由發展。

說到學一門本領,不管是學舞蹈、學體育、學戲曲、還是學音樂,最瀟灑的時候就是演奏的時候,那個時候是非常享受的。然而“練”這個字,一定帶著枯燥、辛苦的意思。練習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每一個人,包括現在這些已經從事鋼琴演奏的人,包括那些希望以後能從事鋼琴演奏的孩子們,大家都有小時候,那個時候都是偷懶的,喜歡玩的。我們小時候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無非就是在弄堂裡跳跳繩,現在的世界石花八門,從網絡到iPad,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比練琴有意思。

所以,對於大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怎樣讓練琴這個過程變得更有樂趣一點。我們有意識地引導他,“逼”他練琴,但是在我們的“逼迫 ”下,孩子也可能覺得練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提問

具體可以怎麼“逼”呢?

茅為蕙:無論是鋼琴老師還是家長 , 當著四五歲的孩子的時候,要充滿了陽光、 笑容地陪他練琴。媽媽可以跟著一起學, 陪著唱、陪著跳,結孩子講故事……進行一種聲情並茂的陪練,這是我認為的“逼”的態度。 但是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家長陪練就是坐在那裡,讓孩子“彈一遍”,”再彈一遍”,“手指站好”。永遠是一個審視的,甚至是怪罪的態度: “為什麼手又沒有站好? 可能一著急聲音又高上去了 。


提問

您小時候有怎樣的經歷?

茅為蕙:因為我爸爸年齡比較大,非常寵愛我。所以,雖然確實有一把尺在鋼琴上,但這把尺從來沒有打過我,而是把鋼琴打得很厲害。 爸爸一發火: “我要打你了……”就把尺往傢俱上扔,但是始終對我這個小女兒下不了手。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非常調皮,你讓我練我偏不練,有的相對就比較乖,你讓我練我就練吧。我就是比較乖,容易被逼的那種。如果媽媽讓我今天練兩個鐘頭,我肯定答應,但是她出去以後,我肯定就練一個鐘頭,甚至半個鐘頭就不練了, 等她回來,我一定說自己練過了。 其實如果媽媽在,我這兩個小時也能練得非常好。

所以你問要不要逼,我覺得需要,但是最好的狀態是父母在逼,但不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逼的。

家長必讀|對沒有音樂才能的孩子,鋼琴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學 琴 最 初 階 段

該 怎 樣 練 琴

孩子每天都要練琴嗎?每天需要練習多久?

茅為蕙:4-6歲的時候,家長不要在程度上要求太高,孩子練琴的時間,也不要太長。初學的時候,我覺得每天能保證半個鐘頭就可以了。但我建議這半個小時是有規律的,不能今天在這個時候抽半個小時,明天在那個時候抽半個小時。我爺爺以前每天有一個時間表,8點半做的事情到了9點如果沒有做完,那麼一定要做9點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最不好的情況就是有時間就練,沒有時間就不練。那麼我可以保證,孩子肯定就不練了。

除了一些特殊的情況,每天幾乎需要雷打不動地固定出一個練琴的時間。比如每天晩上吃完晩飯,7點到7點半,這是我們的練琴時間,它是被保護的。在這個時間裡可以弾15分種,休息5分鐘,再彈10分鐘。這當中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撒筋、發嗲的時間。不渴也要喝口水,不想上廁所,也要去跑一趟……這個機會我們要給。

到了八九歲的時候,每天需要有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練琴時間,我還是贊成分兩段來練琴。比如早上練一個小時,晩上吃完晩飯再練一個小時,讓他有一個重新集中精力的時間 , 接著是一段機能非常活躍的時間,然後再讓他休息一下。


啟 蒙 教 育

需 要 特 別 的 老 師

在您現在的工作計劃當中,有沒有教小朋友,進行啟蒙教育的打算?

茅為蕙:做一位好的啟蒙老師,並不容易。有幾點很重要。

1.能保證時間。如果要教一位4歲的學生,這個老師一定不能常出差在外。每個星期六上午10點的課是需要保證的,老師和家長都需要做這個保證。迄今為止,我常常在外面巡演,所以從日程上來說,我不可能是一位啟蒙老師。我可以對大孩子說:“把這個協奏曲弾好了,兩個月以後來見我。”這樣的要求對小孩子可不行。 因此我現在做得更多的是啟蒙教員的培訓工作。

2.受孩子喜歡。做老師也是一種才能,有人天生就能做,有人就做不了。有的人太有才能,有的人缺乏經驗,有的人性格不好……孩子會因為不喜歡鋼琴老師而不喜歡鋼琴,這個印象分菲常重大。啟蒙老師,不在乎你的學歷有多高,不在乎你的演奏水平有多深奧,更在乎的是老師的性格、人品、耐心,聲音是不是很好聽,笑臉小孩是不是喜歡……就像談戀愛一樣,和孩子在一起有著本能的化學反應,小孩子看見某些老師就很喜歡,看見另一些就不喜歡。如果孩子喜歡你,就會把你說的話當成一個很重要的事。

3.因材施教。中國的教材大概30年沒怎麼變了,而外國現在的教材,一頁琴譜翻開,卡通已然大於音符。雖然國內現在也引進了一些,但還是不夠多。中國的老師常常一套教材,就可以教40個孩子,我覺得這是不對的。每個孩子的年齡、個性都不一樣。 4歲的孩子很喜歡看卡通,可是你給8歲初學孩子也看卡通,他就會很反感。有的孩子很頑皮,有的孩子很文雅一一每個老師都應該準備四五套教材,看看哪個是最合適的,然後再教給孩子。

4.常開音樂會。孩子對老師最大的尊敬,不是看他的簡歷而是看他在臺上的表演。當孩子看到老師上臺、鞠躬、彈琴、贏得掌聲,那種尊敬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做孩子實實在在的榜樣和模範,對孩子影響將是深遠的。

家長必讀|對沒有音樂才能的孩子,鋼琴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業 餘 不 等 於 不 專 業

老師的人格魅力在教學上確實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一位家長說,孩子學琴幾年,很喜歡那個老師,但是進步比較小,不考級也不表演,孩子很開心。但是家長會擔心這樣會不會有點浪費時間呢?

茅為蕙:這是一個是否換老師的話題。換老師在美國是非常正常的,但在中國似乎開不了口。我這本書(《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有一句話比較尖銳,啟蒙老師可能永遠就是啟蒙老師。當你的女兒4歲的時候,他是最好的選擇,但當你女兒14歲的時候,他未必還是最好的選擇。老師都應該給自己找一個定位,我的媽媽就是一位極好的啟蒙老師,教到一定程度,她就會說你去找別的老師吧,你不再需要我了。關於換老師,我想分享幾點:

第一,如果孩子非常喜歡這位老師,換了一位新老師以後,未必要中斷和這位老師的來往。如果大家都喜歡這位老師, 認為這個老師是很有師德的話,他應該不會阻礙孩子換老師,我覺得可以跟老師開誠佈公地談 。

第二,不要跟孩子講任何以前老師的壞話,家長必須要記住,在孩子面前不要評判老師,哪怕已經決定要換老師。

第三,最無私、最關心孩子的永遠是父母。所以,找到一個好老師要珍惜,但是更要珍惜的是孩子的前途。一般來說, 3個階段換3位老師是合適的。最初是啟蒙階段,然後是八九歲的時候,由子難度提高了,孩子需要很多機會出去展示自己的才藝、比賽、公開課、表演、考級……這是一個階段。再然後,就是到了十二三歲,是走專業的道路還是在這裡停下來?這個時候應該找一位音樂學院裡的老師。所以,排除音樂附小、附中的孩子,我覺得有3位老師是一個非常正常、非常可取的數字。


最後請您給所有琴童家長提供一些建議?

茅為蕙:首先,要祝賀每一位琴童的家長,你們都是不平凡的家長。你們都希望在智力和性情方面給孩子多一些的陶冶,學別的,比如圍棋、 奧數我不懂,但是

學藝術一定可以讓孩子更有性格、更自信、更能找到自我。

其次,我想提醒大家,要讓幸福的孩子能夠幸福地學琴。 琴彈得特別好,但是心情非常不好,家長一樣是失敗的家長。而如果孩子為學琴不再喜歡音樂的活,那就是徹底的適得其反。什麼叫成功?開心的孩子是最成功的 。

還有,家長要作好犧牲的準備。具體來說,誰陪孩子去上課,以後的週末可能就沒有那麼完整了。而且既然學了,就要認真地學,如果希望是業餘地學也可以,但是業餘不是隨便,還是要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學音樂的過程中,父母要抱著跟孩子一起學、一起彈、一起唱、一起講故事的心理。千萬不要因為考級、比賽讓孩子喪失了對音樂本能的喜歡。

另外,多創造一些聽古典音樂的氛圍。除了練琴和上鋼琴課,能夠在開車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放一點背景音樂,在不經意間的情況下,讓孩子多聽一些、多感受一些古典音樂。有條件的活,多帶孩子去聽一些歌劇、舞劇、交響樂, 讓孩子時時都受到音樂的氛圍。

-END-

家長必讀|對沒有音樂才能的孩子,鋼琴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