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建築提分10分,一本通重點標註系列,2018建造師考試重點資料

一建建築提分10分,一本通重點標註系列,2018建造師考試重點資料

一、建築物的類

(一)按建築物的用途分類 按建築物的用途通常可以將建築物分為民用建築、工業建築和農業建築。 1.民用建築 根據具體使用功能的不同,它分為居住建築(住宅建築)和公共建築兩大類。

(1)居住建築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2)公共建築包括行政辦公建築、文教建築、科研建築、醫療建築、商業建築等。 2.工業建築

工業建築是指為工業生產服務的各類建築,也可以稱為廠房類建築,如生產車間、輔助車間、動力用房、倉儲建 築等。

3.農業建築 農業建築是指用於農業、牧業生產和加工的建築,如溫室、畜禽飼養場、糧食和飼料加工站、農機修理站等。

(二)按建築物的層數或高度分類 1.(1)住宅建築按層數分類:一層至三層為低層住宅,四層至六層為多層住宅,七層至九層為中高層住宅,十層

及十層以上為高層住宅;

(2)除住宅建築之外的民用建築高度不大於 24m 者為單層和多層建築,大於 24m 者為高層建築(不包括建築高度 大於 24m 的單層公共建築);

(3)建築高度大於 100m 的民用建築為超高層建築。 建築高度的計算:

(1)建築屋面為坡屋頂時,建築高度應為建築室外設計地面至簷口和屋脊的平均高度。

(2)建築屋面為平屋頂(包括有女兒牆的平屋面)時,建築高度應為

建築室外設計地面至其屋面面層的高度。

(5)局部突出屋面的瞭望塔、冷卻塔、水箱間等輔助用房屋頂平面面積不超過 1/4 者,可不計入建築高度 二、建築物的構成

建築物由結構體系、圍護體系和設備體系組成。 1.結構體系:地上結構包括牆、柱、梁、屋頂等;地下結構指建築物的基礎結構

2.圍護體系 建築物的圍護體系由屋面、外牆、門、窗等組成。 3.設備體系

設備體系通常包括給排水系統、供電系統和供熱通風系統。其中供電系統分為強電系統和弱電系統兩部分,強電 系統指供電、照明等,弱電系統指

通信、信息、探測、報警等;給水系統為建築物的使用人群提供飲用水和生活用水, 排水系統排走建築物內的汙水;供熱通風系統為建築物內的使用人群提供舒適的環境。根據需要還有防盜報警,災害 探測,自動滅火等智能系統。

一、樓梯的建築構造

(一)防火、防煙、疏散的要求

(4)室外疏散樓梯和每層出口處平臺,均應採取不燃材料製作。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 1h,樓梯段的耐火極限 應不低於 0.25h。在樓梯周圍 2m 內的牆面上,除疏散門外,不應設其他門窗洞口。疏散門不應正對樓梯段。疏散出口 的門應採用乙級防火門且門必須向外開,並不應設置門檻。室內疏散樓梯的最小淨寬度見下表。

(二)樓梯的空間尺度要求

(2)住宅套內樓梯的梯段淨寬,當一邊臨空時,不應小於 0.75m;當兩側有牆時,不應小於 0.90m。套內樓梯的 踏步寬度不應小於 0.22m,高度不應大於 0.20m,扇形踏步轉角距扶手邊 0.25m 處,寬度不應小於 0.22m。

(3)梯段改變方向時,平臺扶手處的最小寬度不應小於梯段淨寬。當有搬運大型物件需要時,應再適量加寬。

(4)樓梯休息平臺寬度應大於或等於梯段的寬度;樓梯踏步的寬度 b 和高度 h 的關係應滿足:2h+b=600〜620mm; 每個梯段的踏步一般不應超過 18 級,亦不應少於 3 級

(5)樓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淨高不應小於 2m。梯段淨高不應小於 2.20m。 注:梯段淨高為自踏步前緣線(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級踏步前緣線以外 0.30m 範圍內)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緣間的

垂直高度。

(7)室內樓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緣線量起不宜小於 0.90m。樓梯水平段欄杆長度大於 0.50m 時,其扶手高度不應 小於 1.05m

(8)踏步前緣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9)樓梯踏步的高寬比應符合規定。

二、牆體的建築構造

(一)牆體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

(2)在結構梁板與外牆連接處和圈樑處,由於結構的變形會引起外牆裝修層的開裂,設計時應考慮分縫措施。

(3)當外牆為內保溫時,在窗過樑,結構梁板與外牆連接處和圈樑處產生冷橋現象,引起室內牆面的結露,在此 處裝修時,應採取相應措施;如外牆為外保溫

,不存在此類問題。

(4)建築主體受溫度的影響而產生的膨脹收縮必然會影響牆面的裝修層,凡是牆面的整體裝修層必須考慮溫度的

影響,作分縫處理。

(二)門、窗

(1)門窗的功能主要解決採光、通風、防風雨、保溫、隔熱、遮陽、隔聲、疏散、防火、防盜等問題。根據功能 要求分:有保溫門窗、隔聲門窗、防火門窗、自動門窗、防盜門窗等。窗臺低於 0.80m 時,應採取防護措施。

(2)門窗與牆體結構的連接: 1)門窗應注意門窗框與牆體結構的連接,接縫處應避免剛性接觸,應採用彈性密封材料;建築外門窗的安裝必須

牢固。在砌體上安裝門窗嚴禁用射釘固定。 2)金屬保溫窗的主要問題是結露,應將與室外接觸的金屬框和玻璃結合處作斷橋處理,以提高金屬框內表面的溫

度,達到防止結露的目的。

(三)牆身細部構造

(2)散水(明溝):

1)沿建築物四周、在勒腳與室外地坪相接處、用不透水材料(如 C20 混凝土、毛石)做地面排水坡(溝),使雨 水、室外地面水迅速排走、遠離基礎

2)散水的寬度應根據土壤性質、氣候條件、建築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確定,宜為 600〜1000mm;當採用無組 織排水時,散水的寬度可按簷口線放出 200〜300mm。

3)散水的坡度可為 3%〜5%。當散水採用混凝土時,宜按 20〜30m 間距設置伸縮縫。

4)散水與外牆之間宜設縫,縫寬可為 20〜30mm,縫內應填彈性膨脹防水材料。

(3)水平防潮層:在建築底層內牆腳、外牆勒腳部位設置連續的防潮層隔絕地下水的毛細滲透,避免牆身受潮破 壞。內牆兩側地面有高差時,在牆內兩道水平防潮層之間

加設垂直防潮層。水平防潮層的位置:做在牆體內、高於室 外地坪、位於室內地層密實材料墊層中部、室內地坪(±0.000)以下 60mm 處。

(5)女兒牆:

與屋頂交接處必須做泛水,高度不小於 250mm。為防止女兒牆外表面的汙染,壓簷板上表面應向屋頂方向傾斜 10%, 並出挑不小於 60mm

(6)非承重牆的要求:保溫隔熱;隔聲、防火、防水、防潮等。 1)輕鋼龍骨輕質板牆隔撞擊聲時,應在輕鋼龍骨與主體結構的連接之間加彈性阻尼材料;

2)輕質材料牆體隔空氣聲較差,作為分戶牆和外牆時應不小於 200mm

3)輕型砌塊牆在高度 3m 處應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樑,交接和轉角處應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並沿高度方向每 500mm 加不少於兩根直徑 6mm、長度不小於 1000mm 的鋼筋。

三、屋面、樓面的建築構造

(一)屋面的建築構造 屋面坡度:屋面坡度應根據防水材料、構造及當地氣象等條件確定,其最小坡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二)屋面要求

(1)各類屋面(包括屋面突出部分及屋頂加層)面層均應採用非燃燒體材料,但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築物的非燃 燒體屋面的基層上可採用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

(2)屋面排水應優先採用外排水;高層建築、多跨及集水面積較大的屋面應採用內排水

(7)高度在 10m 以上的建築物當無樓梯通達屋面時,應設上屋面的人孔或外牆爬梯。

(三)樓地面

(1)在整體類地面的設計時,為防止樓面層的開裂,應注意在結構產生負彎矩的地方和變形縫後澆帶的地方作

分 縫處理。

(3)內保溫的建築,靠近外牆處的樓板也會因此處的溫度較低而出現結露的現象,做樓面裝修前,應先在此處樓 板上下作保溫處理

(4)為減少振動傳聲,應在樓面面層與樓板之間和與牆接合處加彈性阻尼材料隔絕振動傳聲。

(8)受較大荷載或有衝擊力作用的地面,應根據使用性質及場所選用易於修復的塊材、混凝土或粒料、灰土類等 柔性材料。

(9)幼兒園建築中乳兒室、活動室、寢室及音體活動室宜為曖性、彈性地面。 幼兒經常出入的通道應為防滑地面。衛生間應為易清洗、不滲水並防滑的地面。 四、門窗的建築構造

(一)窗

(1)窗扇的開啟形式應方便使用、安全、易於清潔。

(2)高層建築宜採用推拉窗;當採用外開窗時應有牢固窗扇的措施。

(3)開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應低於 2m

(4)窗臺低於 0.80m 時,應採取防護措施。

(四)防火門、防火窗和防火捲簾構造的基本要求

(1)防火門、防火窗應劃分為甲、乙、丙三級,其耐火極限:甲級應為 1.5h;乙級應為 1.0h;丙級應為 0.5h。

(2)防火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並在關閉後應能從其內外兩側手動開啟。

(3)用於疏散的走道、樓梯間和前室的防火門,應具有自行關閉

的功能。雙扇防火門,還應具有按順序關閉的功

能。

(4)常開的防火門,當發生火災時,應具有自行關閉和信號反饋的功能。

(5)設在變形縫處附近的防火門,應設在樓層數較多的一側,且門開啟後門扇不應跨越變形縫。

(7)設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捲簾應在捲簾的兩側設置啟閉裝置,並應具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控制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