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和擅長的

我們小時候要是說起興趣愛好啊,有說“我喜歡…”的,也有說“我擅長…”的,還有說“我的特長是…”的。

“我喜歡打籃球”,“我擅長打籃球”...

喜歡的和擅長的

小時候說起來簡直沒有區別,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很少聽到一個小朋友說:

“我擅長踢足球但我不喜歡它”,或者“我喜歡數學但我真的不擅長”。

而我小時候很喜歡畫畫,和所有“小時候愛畫畫的小朋友”一樣,偷偷的在課本上,草稿紙上,畫一切想畫的事物。這種喜歡是最最直接又純正的。非常簡單的一個原因,這是我能夠接觸到的範圍內,最有意思的度過一段時間的方式。

這種喜歡就類似於長大後對於女孩子的感覺吧,原始又自然。

喜歡的和擅長的

是小朋友臉皮太薄,不擅長的就不敢去喜歡嗎?還是我們的“興趣班”文化,無意間模糊了這兩個詞在小朋友心中的概念?又或者是小朋友不得不說“喜歡”,因為背後其實揹負了許多的壓力?

喜歡的和擅長的

喜歡和擅長

最近有人對我說:“不能因擅長而喜歡,要因喜歡而擅長”,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沒錯,不要把喜歡的東西當成職業,因為你會漸漸對它產生厭惡,最後得不償失。

喜歡的和擅長的

我固然知道人生並不完美,沒有一份工作會允許我們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因此,每天還是必須接觸那些擅長而又不喜歡,或者是既不擅長亦不喜歡的苦差。

在這之外,很多人卻讓自己工作上所面對的無奈,延伸到了人生的各個部分。不論多小的喜愛,都似乎成了一種奢侈,就算是工作以外的,都變成遙不可及。

於是,我們開始只關注自己做不做得到最好,把工作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上升至日常生活的全部。我們日復一日去進行相同的作業,自然變得熟練、變得擅長。但這純粹是停留在肌肉記憶的環節上,還未改變內心的喜愛就已經燒盡了熱情。

這一層無奈也讓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把喜愛和擅長混淆。

喜歡的和擅長的

因喜愛而到達頂點

當小編剛開始做新媒體時,真正有機會去接觸一些我打從內心覺得很了不起的人,會發現他們的專業往往都是依靠一份真摯的喜愛所支撐,才能夠走到他們各自領域的頂點。

我必須承認,有些人是可以因擅長而喜歡,但是這過程很辛苦,又有點本末倒置。

有些事情我們做得好,但做得很痛苦,卻始終硬逼著自己去做,覺得既然做得好,那內心一定也會喜歡,殊不知只會讓我們滿足於僅僅做好一件事情,而不會去付出更多的精力,也無法推動自己向前。

喜歡的和擅長的

另一邊,為了我們真正喜愛的,就算是不擅長,為研究為練習所花費的時間都讓自己覺得有意義。因為單憑一份認真還不夠,到達頂點的那額外一公里,額外幾步路,我堅信只能用內心的喜愛才能進行。

縱使不一定會變得擅長,但至少曾經努力過,似乎就已經足夠值得了。

用喜愛衡量敬業樂業

於是,我發現可以此衡量一個人是“敬業樂業”還是“活出真我”。因為它包含了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喜愛和擅長是否能夠清楚地掌握。

若是不清楚自己的喜愛,那麼我們是不是完全無法認清自己的內心?而如果連內心真正的喜愛,都無法變得擅長,那麼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去評價自己的認真呢?如果混淆了工作、喜愛、擅長,那麼工作只會停留在工作,根本沒有什麼敬業可言。

喜歡的和擅長的

或許人生當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徒勞無功的,也不一定萬事如意。而在工作中,努力地去把喜歡的東西變成擅長的東西,讓我們能正視內心真實的樣子,讓我們對工作產生出真正的尊敬,也讓自己對得起自己。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