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霸占中國小煤礦

美國前總統胡佛、袁世凱、嚴復、國有資產流失,這幾個看似無關的詞,卻在歷史的機緣巧合中,因為開平煤礦聯繫到一起。今天小編就來給您說道說道其中的故事。

講開平煤礦,就不能不說張翼。張翼原是醇親王府上的一個聽差的,正是因為這一層關係才做到開平礦務局總辦的位置,那時企業效益非常好,年產量已經達到幾十萬噸。

美國前總統霸佔中國小煤礦

開平礦務局即開平煤礦,

是清末洋務運動開始後,

官督商辦的大型新式採煤企業。

1876年,李鴻章派唐廷樞籌辦。

但是張翼有眼無珠,對如此優秀的企業視而不見,卻對尋找金礦著迷不已,派出大量探險隊、找金礦的勘探隊,在熱河、內蒙古、直隸一帶開始尋找金礦。同時,張翼不諳商道,盲目擴張,購買輪船,營造專用碼頭等重大項目紛紛上馬,導致資金週轉困難,開始欠下洋債。

在尋找金礦的勘探隊中,有一個時年 24 歲的年輕人,竟是26 年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胡佛時任開平礦務局督辦張翼的技術顧問,胡佛在為張翼四處尋找金礦的同時收集中國經濟情報。正是胡佛提供的經濟情報,才促使莫林公司日後騙取開平礦產。

1900 年 7 月庚子事變,開平礦務局被俄國人佔領,張翼躲在天津利順德大飯店。租界巡捕房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將張翼給逮捕了,什麼罪名呢,說他利用信鴿為義和團遞送情報,張翼驚慌失措,於是就向天津海關總稅務司德璀琳求救。

德璀琳就開始耍花招了,德璀琳要求張翼授予他全權處理的權力,讓開平煤礦懸掛英國旗幟才能得到保護,張翼不明就裡,簽署了全權委託書。德璀琳拿著張翼的全權委託書找到胡佛,二人將開平礦務局低價賣給了莫林公司。

美國前總統霸佔中國小煤礦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是美國第31任總統,1874 年出生於愛荷華州,1929 年 3 月到 1933年 3 月任美國第 31 任總統,1964 年死於紐約。胡佛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地質系,1897 年被英國貝維克莫林公司聘用,派往澳大利亞工作。1899年結婚後被派往中國天津。

1901 年 2 月 19 日,德璀琳與胡佛擬訂合同,採取威逼利誘的手段,將租借偷偷改成租賣,昏庸無能的張翼糊里糊塗地簽署了該協議(移交約和副約,副約中約定了張翼的一些權利),並且把移交責任委託給德璀琳辦理,自己跑到上海租界裡避難去了。而德璀琳與胡佛早就串通好了,現在,胡佛冠冕堂皇地拿著契約趕跑了俄國人,他也當上了開平礦務局的總經理。開平礦務局成立英國控股的公司並由其控制。從此,一個大型中國國有企業被一個英國公司僱傭的美國青年胡佛給霸佔了。

1902 年歲末,天津已經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收回。有一隊大清朝的兵勇走在開平煤礦的土路上,轎子裡的是這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灤州知州葉溶光。葉知州不過是一次例行巡視,但是,當他走出官轎,舉頭遠望,不禁大驚失色,飄揚在開平煤礦井樓上的龍旗不見了,只有那米字旗獨自飄揚。龍旗是什麼?是大清國的“代國旗”,是國家的象徵,是主權的象徵。現在,飄揚的龍旗不見了,葉知州不敢怠慢,馬上交涉並強行掛起龍旗。

地方官員認為此係中外合作企業,應該懸掛中英兩國國旗,而英國駐津總領事館回函認為這是英國企業,應該撤下龍旗,並向外務部提出抗議。這就是所謂的“龍旗事件”。

美國前總統霸佔中國小煤礦

袁世凱,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新軍的首腦。早年在朝鮮駐軍,擊敗日軍。歸國後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統一國家,併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當選為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1915年底袁世凱復闢中華帝國,自稱皇帝,年號“洪憲”,意為弘揚憲政。前雲南都督蔡鍔領導軍閥護國軍北上討袁,袁世凱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廢除帝制,6月6日袁世凱在鬱憤中因腎衰竭病死。

龍旗事件引起了袁世凱的注意,他向英國駐華大使瞭解情況,英使告訴袁世凱開平礦務局已將全部財產賣給英國商人,並在英國註冊,是英國企業,非合辦企業。

弄清楚事實真相之後,袁世凱怒火中燒,於 1903 年 3 月 13 日、12月 11 日、1904 年 3 月三次上奏朝廷,參奏張翼盜賣開平礦產。庚子事變那麼多列強和我們開戰我們都沒有損失土地,怎麼能依據片紙私約就侵佔我國疆域呢!袁世凱痛徹心扉地說,如果任憑張翼這樣盜賣國家財產而沒有作為的話,會被西方國家所恥笑並效仿的。

朝廷遂責成張翼設法收回礦產,外務部給予關注與協助。在袁世凱一再上奏之下,清廷還是批令“仍著嚴飭張翼趕緊收回,不準虧失”,並未加深究。

最後,張翼按照嚴復的意思,企圖通過法律手段解決開平煤礦的權利糾紛問題。1905 年 1 月 6 日(光緒三十年臘月初一),嚴復、張翼一行抵達英國首都倫敦。一起中國最早的跨國訴訟,行將開始。(後嚴復提前回國。)

美國前總統霸佔中國小煤礦

嚴復,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他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時代必進,後勝於今”作為救亡圖存的理論依據,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經過長達半個月的開庭審理,1905年 3 月 1 日,倫敦高等法院宣佈開平煤礦權利糾紛的判決書。判決表面上看,張翼打贏了官司,實際只是打贏了一張白紙。判決保護副約中張翼所享有的一些無關事件大局的權利,但是對於收回礦產卻沒有絲毫幫助,或者說經過這樣的判決,從另一個角度講,保護你的合同權利就等於認定了合同,也就沒有“撕毀”合同、收回礦產的可能了。所以開平新公司的董事特納說,“這次判決不曾產生任何結果”,“張翼所得到的實際上等於零”。

1906年初,張翼回國,聽憑袁世凱發落。

面對判決,面對張翼,袁世凱無奈地搖搖頭,擺擺手,退下吧,說你什麼好。鐵路、輪船、海軍等單位的用煤,全靠開平煤礦提供,現在權操外人,實屬不便;眼看英人盤踞開平,收回已成空想,與其空言交涉,不如實力抵制,一向強硬的袁世凱經過苦思冥想和內心的掙扎,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驚人決定:在開平礦區之外,採取包圍的態勢,開發新的煤礦,定名為“灤州官礦”。用以與被英國人強佔的開平煤礦直接對立,大膽抵制。袁世凱遂任命周學熙為總辦,以北洋銀元局為後盾,從速籌辦。

開平煤礦和灤州煤礦在對抗中競相壓價,倒也使廣大用煤客商和民眾得到實惠,其實也對當時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然而,開平煤礦從管理、技術和資金上都有英國跨國集團的支持和掌控,其競爭力是巨大的,而灤州煤礦只是晚清剛剛興起的民族工業,其管理水平、技術水平都比不上開平煤礦,灤州煤礦的資金狀況更是無法與開平煤礦相抗衡。只是由於有袁世凱的撐腰,灤州才勉強與開平打了個平手,但是雙方皆損失慘重。

美國前總統霸佔中國小煤礦

天津開灤礦務局大樓

世事難料,1909 年,在雙方對抗的關鍵時刻,袁世凱被罷官。灤州煤礦在對抗中立時就處於下風。袁世凱自身難保,回原籍老家釣魚去了;清政府也就沒有人負責了,灤州煤礦被迫走上了與開平煤礦做最後競爭的生死之路。這實際上是一場中國弱小的民族工業資本同強大的國際壟斷資本的沉重較量,失敗的命運是註定的。

1912 年 1 月 19 日,灤礦的股東批准了聯合協議;6 月 1 日,簽署了正式協議,已經當上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批准了這個協議。自此,規模和實力更大的中英合資企業“開灤礦務局”誕生了,後來,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出任開灤礦務局董事總經理,後來,收回礦權之事,沒人提了;後來,開灤礦務局辦公大樓在天津拔地而起了。

本文摘編自團結出版社新書《歷史推著北洋走》,感興趣的讀者朋友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新書推薦

從李鴻章的北洋到袁世凱的北洋。

宦海驚波,斯人不作,惜神州陸沉。

君憲共和,民意難違,嘆國事滄桑。

美國前總統霸佔中國小煤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