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追尋茶的香氣

說起絲綢之路,大家都不陌生,那是一條連通古代中國到西域諸國的道路,如今的一帶一路政策也是在絲綢之路的歷史基礎上建立起來。可實際上,中國古代與西域通商的道路並不只有絲綢之路,還有一條名為茶馬古道的商路,連通了古代中國與周邊地區的商業文化。

茶馬古道:追尋茶的香氣

茶馬古道起源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追尋茶的香氣

茶馬古道與茶

茶馬古道的出現,對於中國茶文化的傳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茶馬古道出現後,雲南的普洱茶和四川的“邊茶”是輸藏的主力茶種。為什麼叫“邊茶”呢,是因為明朝時,中央將朝廷直接管控的地區稱為“腹”,而將西藏地區稱為“邊”,輸入西藏的茶自然就是“邊茶”。

“邊茶”又分兩種,一是“南路邊茶”,主要產於四川雅安、天全、滎經等地;一是“西路邊茶”,主要產於四川灌縣、北川一帶。茶馬古道的開闢也豐富了沿線各族人民的茶文化,像布朗族的青竹茶,傣族的竹筒香茶,基諾族的涼拌茶,哈尼民族的土鍋茶,拉祜民族的糟茶,傈僳族的雷響茶……各有不同的風情韻味,蘊含了各民族的茶文化。

在茶馬古道上的茶文化傳播,除了茶文化本身的便利以外,還有一群人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茶背子。相信大家都曾讀過描寫泰山背夫的文章,而茶背子正是茶馬古道上的背夫。那時候,雅安到康定的運輸,路途險阻,很多地方靠馬氏走不上去的。因此當時茶馬古道的主力靠的不是馬,而是人,運茶的背夫有個專屬稱謂:茶背子。

他們全程靠一條條脊樑背往康定,往返一個來回起碼花費二十天半個月,川康道中每日的茶背子,每日皆在五百人以上,下至十歲幼童,上達六旬高齡老人,他們負重登越,艱辛異常,積雪飛霜就更難行了。不知有多少茶背子的性命丟在了路上。

這條穿行於雪山、大河、深谷中、人煙稀少,甚至缺少生命的氣息的古道,是中國陸地和世界交通的巨大血脈。如今雲南驛還保留著當時作為驛站的一些建築,像歷史的證人,見證著一代又一代茶背子在艱難的行走,用生命鋪就一條茶馬古道。

千年過去,如今茶馬古道的作用早已成為歷史的,但每當走在其上,彷彿都能聞到,普洱那高銳持久,婉轉濃烈的茶香,它走過千年歷史,至今依舊魅力不減。也只有它能讓你體悟歷史的滄桑感,讓你通過茶湯將翻過去的歷史重新在慢慢的翻回來。讓你感嘆經瞬間洗禮時舒捲的美,和那份獨有的韻味。

茶馬古道:追尋茶的香氣

你還知道哪些茶馬古道上的歷史,也可以跟信商君分享一下噢。

圖cr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