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市場:以謹慎爲基調

八月市場:以謹慎為基調

本報特約評論員 常斌

市場本週衝高回落,上證綜指最終以2873點報收,周內上漲1.57%;同期深圳成指上漲0.48%,創業板指下跌0.93%。量能上,兩市合計成交1.99萬億元,較上週放大逾兩成。

市場上週五和本週初放量反彈,主要受兩大政策利好提振。一是一行兩會資管新規配套文件出臺,較此前預期明顯寬鬆。7月20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分別發佈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稱為“理財新規”)、《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合稱“券商資管新規”)。四大規配套文件針對前期資管新規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糾偏,大大減輕了市場對短期貨幣緊縮程度的預期,促進金融市場平穩運行。二是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但要“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去槓桿政策出現轉向跡象,意味著後期貨幣政策將有望更為寬鬆。受兩大利好共同提振,金融地產基建等權重板塊大幅反彈,並推動股指走高。下半周市場再度進入疲軟態勢:量能迅速下降,場外資金進入意願羸弱;上證綜指三連陰,盤面上多數個股下跌,賺錢效應缺乏,交易氛圍顯得沉悶。

七月最後一週市場整體上延續了震盪格局。展望八月,筆者認為,本輪政策轉向刺激的程度或較有限,雖然短期資金面有望更為寬鬆,但宏觀經濟放緩擔憂和中美貿易戰風險不減,仍將壓制市場,市場依舊面臨僵局。

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並非新一輪強刺激的開始。一方面,本次會議明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另一方面,在目前我國面臨全要素生產率下降、GDP產出與資本投入比率持續下行、全社會槓桿率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繼續依靠“放水”提振經濟無異於飲鴆止渴。中國經濟的未來需要政策來壓縮金融空轉,促進資金投入實體,促進創新來驅動發展。本次會議僅是前期去槓桿速度過快的微調,而去槓桿的大進程將繼續下去。

八月市場資金面有望更為寬鬆。央行開始有意向市場投放更多資金,本週初開展了高達5020億元的1年期MLF操作。市場資金利率也持續走低,1個月期shibor本週五跌至3.035%,創出2017年以來的新低。隨著管理層在去槓桿政策上的糾偏行動,央行在貨幣政策上大概率將維持寬鬆基調。據媒體報道,部分央行分支行開始執行調整MPA部分參數的要求,以適當放鬆考核要求,促進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因此,預期8月份資金面整體有望保持平穩偏松的態勢。

但對宏觀經濟放緩的擔憂難改善。從投資、消費和淨出口三大馬車看,目前沒有能夠大幅提振經濟增長的動力。六月經濟數據的全面回落意味著經濟增速短期下行趨勢已經形成。同時,八月中美貿易戰將再迎碰撞,貿易問題堪憂。中美貿易戰美國打出的第二輪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將於8月20日至8月23日舉行聽證會,並可能在8月30日公眾諮詢結束後生效。近期美國與歐盟、日本與歐盟在貿易問題上正逐步走向一體化、走向零關稅,中國在貿易上存在被西方發達國家孤立的風險。

綜上,八月A股市場面臨一團僵局。上行動力不足,而壓力卻不減,市場大概率仍難有作為。策略上,建議八月以謹慎為基調:嚴控整體倉位(維持在三成以下),遠離無業績支撐的題材概念股。高估值的中小盤股八月可能面臨較大下行風險。

操作上:可對近期有顯著反彈的金融、地產、醫藥、食品飲料等行業的白馬龍頭股和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優質成長股,暫時獲利了結。等待其後期回調後,再在控制好整體倉位的前提下擇機介入。

八月市場:以謹慎為基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