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雲南醫師獎」候選人之一|吳海全——全心全意爲患者服務,守衛雪域人民的健康

第二屆“雲南醫師獎”候選人之一|吳海全——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守衛雪域人民的健康

第二屆“雲南醫師獎”候選人之一|吳海全——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守衛雪域人民的健康

第二屆“雲南醫師獎”候選人之一|吳海全——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守衛雪域人民的健康

【吳海全】1993年昆醫畢業後分配到迪慶州人民醫院工作至今。從事臨床工作25年。先後到昆醫附一院和附二院進修學習,積累進修三年餘。2005年至今任迪慶州醫院普外科主任。

立足於自己本職工作,兢兢業業,從小事做起。先後在迪慶高原率先開展了圍手術期腸外營養(TPN)治療,使患者併發症及術後康復得到了保障。針對州內胃潰瘍胃癌高發的特徵,自己不斷地努力,將胃空腸R-y吻合術及開放胃癌根治術逐漸開展成熟,現已全面在州內推廣。

個人事蹟

在雪域迪慶,提起迪慶香格里拉人民醫院的普外科醫生吳海全,眾多的人,特別是農村老百姓都會豎起拇指,稱讚他一心撲在醫學外科事業上的精神和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職業操守,這個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演繹人生的納西族漢子,在高原外科事業中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追求與價值。

選定人生座標 追求精湛的技術

1990年,在高中畢業後選擇志願的時候,理科成績比較突出的吳海全毅然選定了學醫的道路。當時,迪慶缺醫少藥的情況十分嚴重,很多老百姓生病了也沒錢醫治,小病拖、大病挨的現象很突出,一些小毛小病也會拖成大病,導致病人死亡。在香格里拉縣虎跳峽鎮大山裡長大的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立志要當個救死扶傷的外科醫生。經過三年的勤奮學習,1993年,他從昆明醫學院畢業回到家鄉,分配在香格里拉縣(原中甸縣)人民醫院工作,走上了普外工作的崗位。

當時,吳海全的臨床技能不強,還是一個“理論家”,面對一些當時該醫院無法醫治的患者,面對病人家屬對病人的治療喪失信心,把病人從他的眼前抬走,他的心裡只有一種酸楚和愧疚的感覺,於是他把壓力變成動力,花大量的時間向同事學、向書本學,打電話向老師求教。四年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醫學知識得到不斷積累,臨床技能得到提高,工作得到了醫院同事、領導和病人的認可。

作為業務較強、具有培養前途的專業技術人員,1998年至2000年期間,他被派往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進修,學習普外科和泌尿外科。帶著自己臨床上的諸多疑問,帶著為更多病人解除病痛,帶著提高本地普外科水平造福一方百姓的願望,他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除了每天必須的睡覺和吃飯時間外,他都泡在醫院裡,研究病例和手術方法,爭取更多的機會參加手術,從一名觀察者到手術助手,從老師的指導下做手術到自己主刀,他在學習中提高,從實踐中昇華。同時也養成了外科醫生必要的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

2000年回到醫院,當時,在迪慶普外科工作領域,能開展的只是一些小手術,如闌尾、疝修補術、胃腸修補術等,肝膽外科和泌尿外科完全是空白。有條件的患者需要做肝膽手術和泌尿外科手術都必須到大理、昆明等地,很多農村老百姓只能在痛苦中生活。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免受病魔的折磨,吳海全開始了獨立開展工作,從開腹膽囊切除術入手,逐漸升級到膽總管探查;從傳統的胃大部切除術到經典的胃大部切除R-y吻合術,進而發展到胰-腸吻合術、簡單的肝葉切除;從簡單的輸尿管結石切開取石到腎盂切開取石、經膀胱前列腺摘除。當時,醫院設備簡陋、每開展一項新項目都要面對很多的困難和壓力,甚至是別人的不理解。但在不懈的追求中,他的技術在提高,很多病人得到了及時救治,也為醫院的聲譽提高發揮了積極作用,除了服務好城區的患者外,很多鄉下患者競相來到醫院接受治療,四川得榮、巴塘,西藏芒康等毗鄰藏區的患者也來醫院求醫問藥,接受必要的手術治療。

大膽創新 書寫迪慶普外科發展新篇章

2001年,一位來自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的60歲的患者阿扎到醫院接受治療,這位患者在當地治療沒有明顯好轉,由於病人年齡偏大,病情危重,來到香格里拉後,其他醫院都勸病人家屬放棄治療。當病人的家屬來到香格里拉人民醫院,看到病人痛苦的面容和病人家屬祈求的眼神,吳海全毅然收病人入院,經體格檢查和臨床檢驗,診斷病人為腸瘻。生命垂危的病人又必須嚴格禁食,傳統的支持療法:能量合劑,給病人輸入白蛋白只能短暫解決病人的基本營養需求,隨之病人就出現了嚴重的電解質紊亂、自身蛋白過度消耗等症狀。

吳海全在心裡想,是當個單純的“開刀匠”還是當個能解決臨床疑難問題的全科醫生呢,選擇後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其他學科知識,並且在當時醫療條件簡陋的狀態下,還需要面對更多的壓力。

看著阿扎日漸虛弱的身體,吳海全在心裡狠狠地下了一個決心,研究和開展完全胃腸外營養,為術後禁食的患者儘快康復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於是,每當工作之餘,吳海全就把自己泡進書堆裡,根據營養素算熱卡、虛心向省城的老師電話求教、在書本上學習深靜脈穿刺要點,反覆揣摩技術要領。一切都一絲不苟,每一個過程都傾注了他“以病人為中心”的愛心。當第一袋三升袋配製好,開好醫囑,醫院裡的護士都拒絕執行他的醫囑,他只有在醫院領導和護士面前保證,出了問題,他自己一個人承擔。當配製好的營養物質緩緩滴到深靜脈,到達全身,阿扎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最後康復出院。之後,醫院為許多需要禁食的患者(腸瘻、胰腺炎、短腸綜合症等)開展了完全胃腸外營養。在吳海全的傳授下,如今,迪慶香格里拉人民醫院的醫生都能根據病人的需要配製三升袋,護士都掌握了深靜脈穿刺,為眾多的禁食患者解除了痛苦。一名叫李軍的患者由於發生小腸壞死,施行小腸切除術後,就一直依靠該醫院配製的營養袋延續生命。

第一次成功,給吳海全的醫療工作注入了“興奮劑”,接下來的工作中,產生了迪慶普外科工作的多個第一次。

2005年底,為了優化資源,提高迪慶醫療服務水平,迪慶州委、州人民政府決定把香格里拉縣人民醫院和迪慶州人民醫院合併,打造全國藏區一流的地州級醫院。在眾多外科醫生中,吳海全以其出色的成績、紮實的功底、務實的精神脫穎而出,擔任普外科主任。面對同事的信任和病人的期盼,吳海全給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標。

首先就是建好科室,打造先進科室。工作中他從自身做起,帶頭維護科室利益、帶頭學習業務知識、帶頭團結科室同事和其他科室的同事、帶頭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帶頭幫助新進人員提高技能。通過努力,打造了科室的良好形象,並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科室”。

其次是開展新項目。2008年,為了開展普胸外科,吳海全爭取到到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進修8個月的機會。此時,對一般手術,他的臨床技能已經相對成熟。帶著拓展項目的目的,他又一次來到了高一級醫院的“加油站”。期間,他除了到病房觀察病人就是在手術室裡觀看手術過程,接受老師手把手的傳授手術技能,每當醫院有普外、泌尿、胸外科手術,他都從頭到尾地學習,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寫手術總結,為他回到醫院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主持開展的食道癌根治術、肺修補術、肺大泡切除術、肺葉切除術,肺結核患者胸膜微管引流及結核灶清除纖維板剝脫術等手術開創了迪慶胸外科手術的先河。

微創外科是當前外科學發展的潮流和主要方向。創口小、併發症少、病人恢復快等優勢,使微創外科手術成為眾多病人的選擇。

“不怕慢,就怕站。”吳海全經常這樣告誡自己。開展微創外科需要硬件的支持,面對醫院缺少必要的設備的現狀,2009年,吳海全爭取醫院的支持,到高一級醫院以請專家、租器械,從當前最成熟的微創泌尿外科入手開展手術。遇到不明白的問題的時候,他就下夜班後搭乘長途車到昆明等地參觀學習。2010年底,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間,香格里拉人民醫院可以獨立開展前列腺電切術、輸尿管取石術、經皮腎鏡取石術,使大切口高損傷,需要反覆開刀的泌尿外科手術告別迪慶醫學的歷史舞臺,讓許多需要到省城才能達到的手術效果在病人家門口就能實現。2011年1月,首臺德國產的腹腔鏡在眾人的期盼中配置到了普外科,“打洞做膽囊手術”成為醫生和病人的現實。

今年5月17日,正在辦理出院手續的香格里拉縣虎跳峽鎮一名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指著自己腹部三個微小的傷口說:“能在家門口做‘打洞’的手術,對自己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做手術之前,我飽受了膽絞痛痛的折磨。手術當天我就下床活動了,現在一切生活都恢復了正常,十分感謝吳醫生,他每天要來看我四五次,責任心非常強。”

過去在迪慶用腹腔鏡做手術,只是在部分醫院租用外地醫院和請專家做過屈指可數的兩三例,專家一走,病人做手術還是要到昆明、下關等地,費用高、生活不方便是制約病人就醫的首要因素。如今,吳海全的技術已經走向成熟,在香格里拉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30多例患者手術進展十分順利,傷口全部一期癒合。此項手術的開展填補了迪慶腹腔鏡手術的空白,更為廣大農牧民群眾提供了就醫條件,對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作出了貢獻。

在微創外科全面發展的同時,吳海全還帶領科室醫務人員狠抓傳統手術的更新和發展,近三年內開展了100餘例無張力疝修補術,使疝複發率明顯降低;在痔瘡治療方面,與傳統的外剝內扎相結合,開展60餘例痔上粘膜環切吻合術,有效控制了病人痔瘡複發率。在癌症根治手術方面,積極開展胃癌、食管癌、直腸癌、肝癌、乳腺癌根治手術,同時規範了病人術後化療。這些治療手段在發達地區已經比較成熟,但在迪慶這樣的邊疆民族地區是近年醫學發展的一大飛躍。

普外科的快速發展,為迪慶以及毗鄰藏區(四川省得榮、鄉城、巴塘、理塘,西藏自治區芒康、察隅等)的牧民改善就醫條件、維護藏區穩定;為醫院留住病人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貢獻。如今,香格里拉普外科每天病床爆滿,很多時候還要加床,醫院的信譽度明顯提升。

一心為了病人 譜寫高原“門巴”高尚品質

為貧困病人交醫藥費,免費為病人從外地帶藥,為沒有人照顧的病人送水、送飯,是吳海全在醫院工作的一部分。在他的心裡,病人就是親人,是比親人更需要關懷的人群。和風細雨的講解、耐心細緻的問診、認真精確的操作都顯示出他“以病人為中心”的工作理念。

2006年,一位叫格茸的香格里拉建塘鎮諾西村病人來醫院治療,經檢查,這位63歲病人患的是膽源性重症胰腺炎,醫院為病人施行了一期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胰腺被膜切開引流、胃造瘻空腸營養造瘻術、二期胰腺壞死灶清除術。這時本來就十分虛弱的病人出現了應激性潰瘍大出血,已見曙光的病人進入了休克、全身衰竭的表現,病人家屬對治療失去了信心。吳海全一邊勸慰病人家屬,一邊採取積極措施搶救病人,經過兩天兩夜沒閤眼的搶救,病人的出血得到控制,生命徵逐漸走向平穩。疲勞過度的吳海全倒在值班室裡睡了過去,等他一覺醒來到搶救室看病人的時候,發現病床已空,病人被家屬拉回去了。

當吳海全騎著自行車經多方打聽找到病人家的時候,看到奄奄一息的病人躺在木板床上等死。病人家屬說:“阿爸的病太重了,沒有醫好的希望,我們也不忍心看你那麼辛苦。”作為一名醫生,吳海全認為,放棄治療就是放棄一條生命,就是放棄了醫生的神聖職責。經過他的耐心勸說,病人家屬勉強同意繼續接受治療,但就在家裡治療。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裡,吳海全每天帶著藥水往返在醫院和格茸家,當病情明顯好轉的時候,病人被他再次接到醫院治療直到康復出院。

對於一名臨床工作者,哪裡有危重病人那裡就有吳海全的身影。為了搶救生命,他總是顧不上自己的安危。

2009年8月的一天下午,正在手術檯上做手術的吳海全接到了德欽縣醫院打來的求援電話,說一名一歲半的小孩發生外傷性腸破裂,腹腔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做完手中的手術,脫下手術衣,吳醫生和來接他的人上車就走。當時正在修建香德二級公路,當天又不是保通日,天上還下著連綿的秋雨,道路泥濘,他們一邊行走一邊搬開擋在路上的巨石,公路坑多路滑,上方還有落石和泥石流,在路不通的地方還要爬懸崖。一路上步行30多公里,換了4輛車,直到凌晨4點才趕到德欽縣醫院。此時,病人生命徵已經十分微弱。吳海全顧不上喘氣,就穿上手術衣為病人作深靜脈穿刺、輸血、做手術,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病人出血被制止了,腸破裂得到修補,生命徵走向平穩,走出手術室,天已經大亮。

捨得傳授技術,為提高基層醫療水平不懈努力

在迪慶,香格里拉人民醫院是最高級別的醫院,除了開展醫療工作之外,同時也是醫學人才培訓基地。每年,普外科都要承擔醫學生實習、下級醫務工作者進修的教學培訓任務。

一直以來,吳海全都以傳授給更多的人醫療技術和臨床知識為己任,將自己的所學傾囊傳授,得到了進修生和實習生的好評。

編後語

2018年“雲南醫師獎”(第二屆“雲南醫師獎”)是根據《雲南省醫師協會章程》,經雲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雲南省醫師協會主辦的全省15萬醫師的最高榮譽獎項。經16個州市相關醫療單位按標準嚴格推薦候選人,依據選樹辦法,由各州市衛計委(局)進行初評並公示後,共推選出29位入圍候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