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方ic到視覺中國 「勒索式營銷」幾時休?

我們還是先來看近期幾則新聞:

①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美方高舉大棒,脅迫訛詐,蠻橫無理,反覆無常,出爾反爾,言而無信,是導致事態發展升級的直接和根本原因。美方應該清醒認識到,這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21世紀,這次它面對的是中國。美方某些人不應再沉迷於做17世紀的堂吉訶德。

②7月3日,經緯中國的高管張穎在微博上怒懟視覺中國,稱視覺中國利用系統收集圖片使用方,使用者一個疏忽就被索要幾十萬人民幣鉅額賠償,以此要挾企業籤年度合同。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回應稱,評論極不客觀公正,訴訟維權不是他們的商業模式。

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東方IC狀告百度的系列圖片版權侵權案件作出一審判決,19起侵權案件共涉及10位東方IC攝影師被侵權作品76張,百度賠償東方IC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214423元,單張被侵權圖片獲賠金額在2000-5000元之間不等。一審判決結果後,百度公司發表公開聲明表示不服,拒絕“勒索式”維權,並將對“東方IC”案提起上訴。

從東方ic到視覺中國 “勒索式營銷”幾時休?

看到這幾條新聞,或許你已經知道,咱們今天要探討一個,在行業存在很多年,但很少有人想聊的話題:勒索式營銷!

用白話解讀:什麼是勒索式營銷

勒索式營銷,也稱敲詐式維權或者釣魚式維權。怎麼來理解這個概念?一個通俗的比喻是:你走在大街上,被一個打扮花枝招展的女郎吸引,你們從開房到上床全過程順其自然,但正當你完事提褲子走人時,幾個大漢從天而降把你壓倒在地“賠償50萬,否則報警處理”。

勒索式營銷雖然只是一種坊間說法,沒有明確的法律術語,但這幾年因為新媒體的爆發增長和相關知識產權法規的完善,愈發的引發各界關注,每年都會出來大量引發各界爭執不休的案例。近期張穎和視覺中國以及百度公司和東方IC連日來的公開撕逼,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手握大量版權素材(以圖片和視頻為主)的企業,就像那位女郎一樣,你用她的時候,她默不作聲同時偷偷打開攝像頭收集證據,等到掌握足夠證據就拿起“法律武器”雷霆一擊。

當然對於“勒索式營銷”的態度,業界也明顯的兩極分化,支持者和反對者各有之。支持者認為,企業在依據現有法律法規的條件下,對版權產品進行維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反對者認為,法理說的通,情理不道德,是一種典型的釣魚維權。

勒索式營銷的兩面:一面應用法律武器,一面違背法律精神

勒索式營銷雖然以法律為武器,進行維權。但讓人病垢的有兩個方面,當然這兩方面也是版權方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①只吃大魚,放過小蝦米。這類型公司發現有多家公司侵權時,一般會選擇性的進行維權,針對大公司窮追猛打,小公司和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②前期放線,魚肥收網。當發現不法侵權時,一般不制止且縱容默許,等到一定程度魚養肥(比如侵權圖片達到成千上萬張)以後,才祭出司法利器,如此達到利益最大化。

很顯然,敲詐勒索式營銷雖然最擅長應用法律武器保護合法權益,但和法律精神倡導的“把違法扼殺在搖籃”或者“預防違法犯罪”是完全相違背的。

從企業到國家層面 勒索式營銷滲透中美貿易大戰

我們都知道,進入2018年以來,貿易大戰成為中美往來的中心詞彙。上週,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明確指出,美方高舉大棒,脅迫訛詐,蠻橫無理,反覆無常,出爾反爾,言而無信。知名自媒體佔豪在評價華春瑩這番論述時,也表達了對美國政府勒索式貿易大戰的憤怒“特朗普訛詐的目的還是交易,是想通過交易獲利”。

在我看來,勒索式營銷正是美國掀起貿易大戰的前鋒軍。因為大量的中國企業,使用了美國企業所擁有的知識產權和專利的產品,所以美國肆無忌憚,不斷主動挑起爭端。2018年以來,作為中美貿易大戰受傷最重的中興公司,被以“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為藉口,遭到禁售令。相比前文提到的視角中國和東方IC,很顯然這是更高級的國家層面的“勒索式維權”,這種勒索式維權營銷,對企業的影響很多時候是致命的。

最終美國殺人不見血,站在法律和道德制高點,利用國際規則,成功“維權”:美國商務部近期表示,美國已經與中國中興公司簽署協議,取消近三個月來禁止美國供應商與中興進行商業往來的禁令,中興公司將能夠恢復運營,禁令將在中興向美國支付4億保證金之後解除。

說白了,在高端科技領域,專利和版權以及核心技術不在咱們手裡,咱們就是砧板上的魚,任人宰割。深圳中興力維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徐明也表示,中興用血的代價,與其說告誡普天下企業合美國之規重要,不如說徹底敲醒了國家產業與科技界掌握最核心技術之心。中美貿易之爭下,企業活下來己然是硬道理了。

寫在最後: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正版格列寧能夠大發橫財,其實靠的也是“你不吃我的藥就得死”的勒索式營銷。當然,雞蛋不叮無縫的蛋,勒索式營銷的盛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中國尊重知識產權意識的提升,不是麼?

附錄:近幾年國內“勒索式營銷”的幾起典型案例

①買假維權的王海。王海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故意買假貨然後維權”的打假鬥士,近20年來爭議不斷。後來成立公司,將打假維權規模化,百度百科的資料顯示王海打假18年資產過千萬元。

②淘寶網的職業差評師。淘寶網成立後,出現了成千上萬個“王海們”,他們通過打差評為要挾對店主進行敲詐勒索,也已經蔚然成風。

③方正和暴雪。2007年,方正起訴暴雪字體侵權並索賠1億元,2009年隨著暴雪《魔獸世界》遊戲大熱,索賠金額被追加至4.08億元。當時有媒體援引方正的消息稱,這是中國加入WTO以來,來中國企業向外國公司提出索賠金額最大的知識產權案件之一。業界人士稱,方正提出的索賠數額有一定宣傳目的。

④網約車釣魚執法。 這幾年網約車方便了我們的出行,但一定程度上威脅到傳統出租車以及相關管理部門的利益。所以我們的執法部門想到了釣魚執法,也就是執法人員,假扮普通乘客乘坐網約車,服務開始後表明身份,開出鉅額罰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