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到臥龍一號 無人車上路的產業意義何在?

世界盃如火如荼的進行,第二天陽光出來後依然是一個平常上午。美團外送員徐亦(化名)像往常一樣,給北京黃渠卡夫卡社區的客戶送完外賣後,準備下一單的外賣配送。

木牛流馬到臥龍一號 無人車上路的產業意義何在?

一輛無人小黃車從旁駛過,走到小區門口,停了下來朝著保安喊了“你好,給我開門”。徐亦一眼撇去,愣了一下,發出疑問“這是幹啥的”,隨即若有所思的揚長而去。徐亦可能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幹啥的“小黃車”,正是他們的升級版。

木牛流馬到臥龍一號 無人車上路的產業意義何在?

或許你們已經猜到,這個近期刷屏社交網絡的“網黃”小傢伙,就是蘇寧無人車“臥龍一號”。

在筆者看來,蘇寧解決最後100米配送的“臥龍一號”無人快遞車,走上城市街頭參與配送,意味著智慧物流產業經過多年的暢想和論證之後,無人快遞車終於從實驗室邁進到常態化運營,這歷史性的一小步其實際價值和行業意義都極為深遠。今天我們就來做一番探討。

蘇寧的一小步 行業的一大步

我們說蘇寧“臥龍一號”是一小步,但這一小步功能卻極為強大。“臥龍一號”能夠敢於上路,結合了多線激光雷達+GPS+慣導等多傳感器融合定位方式,能夠實現精準定位和自主導航。在感知層,融合激光雷達和視覺實時識別周圍的行人、車輛和障礙物,為規劃出最優繞行路徑提供依據。另外,我們通過刷屏朋友圈的視頻也看得出來,這個小傢伙還會萌萌噠的說話,和人進行簡單的交互。

特別要說明的一點是,這個不起眼的“小黃車”背後,體現的是蘇寧智慧物流一盤大棋的研發和協作能力,背後所涉及到的團隊和部門以及研發力量不計其數,甚至需要用到當前最核心的AI、智能傳感器、大數據等等核心技術支持,這些技術不僅僅來自蘇寧,更來自於全行業的積累。毫不誇張的說,已經上路的“臥龍一號”,就是當前國內乃至全球智慧物流綜合技術和模式的承載物。

對於整個智慧物流乃至智慧零售產業來說,蘇寧的無人車“臥龍一號”將帶來極為深遠的意義。一方面以蘇寧持續開放的理念和平臺能力支撐,未來“臥龍一號”勢必將開放給第三方,幫助合作伙伴們也完成最後100米的無人配送;一方面因為蘇寧物流無人車需要物聯網、雲計算、AI等最新科技的支撐,也將倒逼這些行業的技術升級和人才團隊建設,提升智慧物流行業整體的智能進程。

當然蘇寧無人車“臥龍一號”落地的更大價值在於鼓舞了我們的產業同仁,只要專注研發、銳意創新,曾經如天方夜譚一般的科技創新終將變成現實。我相信隨著“臥龍一號”駛入更多的城市和小區,也會帶動相關周邊產業發展。

用白話解讀:蘇寧無人陣營的兩大體系

服務於智慧零售的智慧物流,背後涉及強大的技術研發+綜合性的運維解決方案+從倉到配的智能系統+大數據雲服務架構的支持等等,是很複雜的一套綜合物流體系,我今天儘量把生僻的專業概念去除,用最簡單的話術來給大家做一番解釋。

通俗的來講,蘇寧的“無人陣營”主要分兩個體系,一個是倉儲,一個是配送。

倉儲部分我之前在文章中以蘇寧雨花物流基地舉例,這個佔地130畝,存儲能力達到2000萬件商品、日發貨量181萬件的集智能倉儲、分揀、發貨於一體的超級物流基地,採用了自動堆垛機、自動分揀流水線、自動面單等等無人配備,絕大部分的環節實現了無人操作,極大的提高了運營效率。

木牛流馬到臥龍一號 無人車上路的產業意義何在?

再比如蘇寧物流上海奉賢園區內蘇寧做了首個AGV無人機器人倉,單件商品平均揀貨時間只需10秒,小件商品揀選效率超過了5倍傳統人工揀選,準確率高達99.99%以上。

今天我們重點說無人配送環節,因為配送環節直面消費者。在蘇寧的願景中,今天我們看到的臥龍一號只是開始,未來要打造“末端配送機器人-支線無人車調撥-幹線無人重卡”的三級智慧物流運輸體系,實現無人物流技術應用的閉環。

在三級體系中的幹線無人重卡,蘇寧也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目前的代表就是“行龍一號”無人重卡,這是國內首個L4級別倉對倉無人駕駛重卡,近期完成了倉對倉的無人運輸測試。而L4級別(簡單來說,重卡到了L4就可以走出實驗場地,上路了)未來隨著政策的支持落地(其實今年以來各地推出的智能公路都在釋放政策利好的信號),相信無人重卡會比無人快遞車以更快的效率普及。

木牛流馬到臥龍一號 無人車上路的產業意義何在?

相比從倉到倉的無人重卡(一般指從物流基地到大城市節點的倉庫),從大倉到小倉甚至配送站的支線無人車調撥難度大了不少,因為這個環節不再是以高速路為主的L4重卡的天下,而是更輕型的廂式貨車或者同等級的無人汽車,這個環節需要經過有紅綠燈和行人出沒的道路,需要更高的技術和更寬鬆的政策支持,但我們相信在蘇寧和合作夥伴的努力下,這個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其實北京的亦莊地區,已經有幾條繁忙的道路,經過改造,允許無人車上路測試了)。

最後末端配送體系,就是我們文章一開始提到的“臥龍一號”為代表的小黃車,據說這種小車車未來不僅僅會走路坐電梯,甚至會自己爬樓梯乃至和用戶簡單對話。屆時,從某種程度上說,“快遞員被搶飯碗”就不是一句玩笑話了。

而這三級體系,和蘇寧正在佈局的無人倉、無人機協作,為我們的用戶全程提供無人的配送服務,不再是科幻小說裡的設想,我預估3--5年內就可以規模商業化落地,並且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展開實際的運營。

無人物流加速推進 構建產業智慧零售新閉環

不難看出,這兩年來BAT也好,蘇寧、京東乃至行業垂直的貝貝、三隻松鼠也好,這幾年所開展的一系列動作,都在致力於搶佔“未來零售”的制高點,制定行業新規則。

那麼何為未來零售?在我看來,顧名思義,這是一個不斷動態變化的概念。相比遠古易貨交易,幾十年前風靡的百貨商店就是一種新型零售;相比百貨商店,大悅城這樣的城市綜合體就是新型零售;相比大悅城,我們的各大電商平臺就是新型零售。

蘇寧把未來零售的理念進一步昇華,提出來“智慧零售”的概念,認為未來零售就是智慧零售,就是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商品、用戶、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數字化,採購、銷售、服務等零售運營的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體驗為用戶提供商品和服務。

而前文我們提到過蘇寧的無人陣營也完成了閉環,它們的推出乃至落地,不是為了輿論造勢,更不是為了炫技,而是在背後低調的構建一個全新的需要智慧物流支撐的智慧零售閉環,簡單來說就是:用戶從來到蘇寧(不管是線上APP還是線下店面),到蘇寧下單後,再從倉儲到分揀出庫,再從幹線的重卡運輸到最後100米的小區配送,全部在蘇寧的無人陣營體系內完成。

正如汽車製造行業一樣,生產線從有人到無人,提升的是效率和利潤率。對於零售產業來說,效率的提升意味著成本的降低和消費體驗的升級,對商家來說降本增效,對消費者來說可以更快的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

寫在最後:當然在我的分析中,蘇寧的閉環更多的不是為了構建自己的護城河和競爭壁壘,而是閉環的同時又秉承開放心態,不斷把各種平臺能力開放出來賦能給各類合作伙伴甚至競爭對手。現在蘇寧包括獨立運營的物流,還有蘇寧生活廣場、蘇寧金融、蘇寧體育等等板塊都在全方位的開放,構建不同領域的行業共贏新閉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