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成功路上,太多爆破的輪胎,只有少數充氣完成的倖存者

成功是象徵我們努力成果的標誌, 表示我們一輩子沒白活; 也是評定我們社會等級的度量衡, 硬生生無情地把人分隔。

激勵專家實際是打氣業者,輪胎式充氣高手, 鼓吹成功可以學習, 只要用心必能成功。 其實 成功路上,太多爆破的輪胎,只有少數充氣完成的倖存者。

① 成功沒有捷徑,必須一步步穩當地提升自我。

② 呼喊口號沒有用,應該用心、細心、耐心,真正在實踐中求精進。

③ 成功後怎麼辦遠比拼命追求成功來得重要。最好先具備享受成功的能力,再追求成功, 才能確保成果。

方向比速度優先。

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以免一下從高峰摔落。

三十六歲成功,不早不晚,最為美滿。

人生成功起點應該是三十六歲,到了六十四歲,可以享受老年,求之不得。

三十六歲成功, 五十六歲被人稱道, 表示成功的果實,能夠確實地保存,並被大家認定其價 值。

成功之路是成功之人共同走出來的, 並沒有高速公路, 是多種道路共同組合而成的道路網絡。 最有效者,是耐心把我們所說的道理,逐步用心去實踐。

古聖先賢的道理不會錯,做錯才會搞糟。須正本清源,體會真正用意,走出合理途徑,才能 成功。


前言——為什麼三十六歲就能成功


成功的基礎,在確立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中國人的觀點,認為人生在求心安理得。

追求成功, 最好以心安理得為先決條件。 在無所愧怍的大前提下, 來求取成功, 才具有價值。 一 追求有價值的成功

成功並沒有公認的定義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國人共同追求的目標,任何人只需完成其中一項,就算是大成功。 為成功下定義,無論就成功者或凡夫俗子而言,都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不能心安理得,就不算成功。

人必須活出價值來,自己的成功究竟有沒有價值,需端視自己能不能心安理得。

時時以心安理得為念, 在毫無愧怍的大前提下, 妥善地處理每一件事, 只要有頭有尾把它做 好,便是成功的一個基點。不斷積累這些成功的小基點,積少成多才是有價值的成功。

二 成功是可以學習的

成功實在是一種自我提升

最大的成功,在於逐漸提升自己的層次,由獸性的人生走向神性的人生。

我們必須充分自覺, 有責任來完成一個正確的、利己利人的目標, 並且有計劃、有方法地使 其順利達成。

學習自覺,獲得正確的自覺後,進一步學習設置目標,擬定計劃,講求方法,培養態度,切 實施行,成功就比較有把握。

成功與否,完全覺得在自己用心不用心。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看似一重要五不重要,其實五最要緊。讀書明理,一切 按道理去做,自然會成功。

理不易明, 自認為按道理去做, 卻沒有十分把握看對道理,只好用陰功補償,陰功也不知道 積了多少,只好拿風水增強,風水未必可靠,才求好運,好運不可得,只好寄望於命。 命運好壞,決定於自己的‘選擇’ 。

命好,可能一輩子都舒舒服服,卻未必算成功。

成功是可以學習,並且必須用心學習的。

失敗的人, 主要是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他們既不學習如何正確地選擇, 也不學習怎樣有效地 調整。整天怨天尤人,當然不能成功。

三 研擬個人生涯設計

做好自己的生涯計劃,才能走出成功的人生

人如果只求成功,卻不擇手段,不但不利社會大眾,反而招致可怕災禍。

成功必須依循正當的法則。

及早做好計劃是早獲成功的不二法門。生涯設計是比較完整的成功計劃。

人生大致分 5階段:十五歲前探索, 二十五到三十五嘗試,三十至四十五建立,四十五至六 十五持續,六十五後衰退。

三十六歲成功應相當合理。人年少多聽多想, 三十歲確立一些原則,據此奮鬥,必見初步成 果,如此定位符合身心需求。

什麼時候開始計劃呢?

現在就要開始計劃。越早規劃生涯設計,成功就越有把握。

想想這輩子要怎樣過,現在就開始,勾畫出自己的遠景,然後全力以赴。

成功是辛勤得來的。

四 三十六歲就能成功

條條大路,都可以通向成功的境地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勵。

人生有許多條路可以走,條條大路都有成功的可能。

最主要的因素,在於自己的正確選擇。不怨天尤人,慎重學習成功之道。

成功的有效之道,在於兼顧各方面的成就。面面俱到,考慮周全,才能確保成功。

不應該把自己的成功,集中寄望在某一方面上。

成功的第一步

壹 要使自己的頭腦清楚

頭腦不清楚,就不可能成功

頭腦清楚,知識越多越好;頭腦不清楚,知識越多越壞。

頭腦清楚,才能運用知識。

頭腦清楚的人,表現出 良好的洞識力 ,能看明白哪些知識‘合乎自己使用’ ,哪些知識‘不 合自己標準’ 。

要頭腦清楚,先認識自己。

真正頭腦清楚的人,首先明白‘人希望成功,必須逐漸提升自己的層次’ ,使自己表現出高 層次的洞察力。

一 釐清自己的觀念

定期清理自己的腦袋

整理腦袋,主要在釐清自己的觀念。

① 現代社會盲目鼓勵大家無情競爭,是促使社會道德敗壞的主要原因。若再以金錢為衡量 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更令人憂慮。

追求成功,手段務必合理合法。衡量成功,不能限於金錢或物質財富。

② 人無志不立。志應深長遠大,去我去私。

凡事多問應該不應該。認定應該做的,就擇善固執,不屈不撓。

立志做第一等人,第一等事。秉承所學,為社會人群做一番事業,才無愧於心,心安理 得。

③ 人應該知命,卻絕不能認命。

努力能夠改變甚至創造命運,只要不違背老天旨意和社會法則。

④ 真正的成功,是一種綜合內心的滿足、快樂和自我實現的感覺。

中國人的理想‘在人群中成就個人’ ,絕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不能採取西方躍進式 征服態度,以中國式漸進的感悟態度比較圓滿。

時下風氣,傾向於凌厲而帶侵略性的作風,動不動令人下不了臺,或沒有面子。如此並 不能以德服人,僅能得到表面上的成功,殊不足取。

龜兔賽跑,以龜為師。提醒我們,勤勤懇懇,一步步循序漸進,只要不間斷,自然有成 功的一天。速食式的成功,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得不償失。

⑤ 財富和地位是成功的副產品,不是成功。

自己有成就感,也讓周遭的人自發地覺得十分快樂。這種能夠共同分享的成功方值得追 求。

成功與良好的人際關係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良好人際關係不能帶來成功,成功卻必須 包含良好人際關係。

⑥ 三十六歲前,早成功不如晚成功,晚失敗不如早失敗。

不盲目求儘早成功, 以免使自己驕狂, 種下日後失敗的惡因。 不要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 以免過度緊張而失去成功機會。

二 瞭解自己的性格

從瞭解自己的性格著手

人的命運其實就是自己的性格,什麼樣的性格造就什麼樣的命運。

性格決定一個人適應和影響環境的方式。

人的性格受到遺傳、環境、情境三方面的影響。

檢討自己的性格,看看屬於哪一類型。

工作匹配理論:

① 實際型——攻擊行為,多需要技巧、力量、協調的身體活動。宜農、林、建築。

② 探究型——除感覺情緒外,需思考、組織和了解的活動。宜數學、生物學、新聞報導。 ③ 社會型——重視人際關係。宜社會工作、僑民服務、臨床心理學。

④ 傳統型——依循有規則的活動, 把個人需求提升到組織或權力以及地位。 宜會計、 財政、 法人團隊的管理。

⑤ 企業型——重視以語言影響他人,獲取權力地位。宜公共關係、法律、中小企業管理。 ⑥ 藝術型——重視自我表達,藝術創作,情緒活動。宜音樂、藝術、寫作。

要確定自己性格,並不容易。比較妥當的做法,是請教高明。

三 調整自己的習慣

從習慣來判斷自己的性格

性格不易判斷,習慣能明顯看出。

當我們經常重複同一經驗時,便知自己有此習慣。

把過去所經驗的反應方法和行為方式表現在眼前,就是習慣。

要改命運,先改性格;要改性格,調整習慣。

調整不良習慣,一來擺脫不喜之事,二來減少成功的阻礙。

六種不良習慣:

① 對身體有害的習慣:吸菸、暴飲暴食、酗酒、吸毒、壓抑憤怒等。

② 會激怒(冒犯)別人的習慣:敲打桌子,發哼哼嗯嗯之聲,清喉嚨講話,喜恭維,隨便 推扯別人等

③ 自己不喜歡的習慣:咬指甲、抓頭髮、打哈欠、挖鼻孔、扯衣服、捏手指等影響觀瞻的 行為。

④ 自己不贊成的習慣:洩密、背後說是非、隨手拿人東西、浪費公物、踐踏草地、隨手扔 垃圾、扯謊等牴觸自己道德標準的行為。

⑤ 對自己不利的習慣:到時間要吃飯,吃不到亂髮脾氣;不停問人幾點鐘;不管大家做什 麼,堅持按自己既定的生活規律,以致無法享受某些經驗,如除夕、中秋等。

⑥ 會影響效率的習慣:浪費時間說口頭禪;花精力做一些無益動作;說無意義的話;做無 聊之事,不僅浪費時間,甚至惹麻煩,最好快改。

下決心革除自己的不良習慣。三大步驟:

① 分析自己的習慣。按照上述範圍找出習慣,用一週觀察其運作模式。

② 瞭解自己的習慣。觀察出現的時間,原因,與什麼人在一起,他們給自己怎樣的感覺。 ③ 調整自己的習慣。

在觀察、瞭解壞習慣時,繼續習慣的衝動會漸強,此為無法革除惡習的主要原因。

(1) 下決心根除一個習慣時,要馬上全部停止,不要逐漸減少次數。

(2) 嘗試革除一個習慣時,任何湧現於心頭的自我反省,都改仔細斟酌。

(3) 感覺到習慣發出的衝動,要勇於承認,不要苛責自己。想象自己變成嶄新的人,衝 動只是暫時反應,很快就能改進。

最要緊是立即行動。

舊習慣衝動強烈時,自問:

① 為什麼還想做?

② 不做會失去什麼?

③ 放棄會有什麼傷害?

④ 別人會怎麼說我?

⑤ 可能發生哪些可怕的事情?

⑥ 目前的狀態使我想起過去的什麼?

同時消除 6個習慣,比一個個消除容易。 要求成功,最好把不良習慣一齊找出,下決心一次 調整。

四 培養自己的興趣

有興趣就容易成功

凡人必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

凡一件事做下去不會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結果的,便屬趣味的主體。

在短暫時間有趣,經常鬧得沒趣的,不算趣味。

以趣味始,以趣味終,就易成功。

培養興趣四條大路:

① 無所為。

無所為而為。凡有所為而為之事,都是以另一件事為目的,以此事為手段, 為達目的勉強用 之,目的達到則拋棄手段。

真正的興趣必然要和‘有所為’脫離關係。

② 不停息。

人是習慣的動物。 任何事情做慣了, 就生興趣, 久久不停, 是為上癮。 多花時間, 不停去做, 很快就可培養出濃厚興趣。

③ 要投入。

興趣總是慢慢來。愈引愈多,愈深入愈有興趣。

從事任何活動,不要存心消遣,缺乏研究精神,就引不來興趣。

選擇合適工作,層層深入研究,必然欲罷不能,興趣大生。

④ 找朋友。

興趣如電喜摩擦。

不停息加投入,是自己與工作相摩擦,萬一自己停擺,電力便弱。

找志同道合之友,一起摩擦切磋,大家有興趣,大家有助益。

成功的基礎,是找份自己喜愛的工作,努力去做。不過分期待未來成果,應培養濃厚興趣。 惟有興趣濃厚的人,才能抱持非成功不可的決心。

五 判斷自己的能力

能力是廣義的,不要侷限在某一方面

真正的能力,包括才能和品德。

才能是辦事方法和思考能力。能做能想方有才能。

品德是言行合理和光明磊落的節操。前者表現於平時,後者危急方顯現。

自古品德才能難兼,重才能輕品德,造社會不安。

品德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成功者必須品德重於才能。

希望獲得成功,必須從品德、才能兩方面檢討自己缺失,以便進一步提升自己能力。

品德以‘自己是不是父母的好子女’為考察起點,為人子女是做人的第一種角色。

為子不易,體現於‘在物質方面,使父母不愁匱乏;在精神方面,使父母經常歡樂。 ’進一步, ‘做出光耀門楣的事業’ 。

真孝須明辨‘可順’與‘不可順’ 。

順從其可順從,不當順從其不可順從。

判斷能否順從父母,為考察才能第一步。

激勵品德要有標準,要講求方法。

荀子標準有三:

① 父母安危。能安可從,可能危即不可從。

② 父母榮辱。

③ 命令善惡。

方法先‘諫’後‘爭’ ,不能順要恰色柔聲勸阻,不可疾言厲色指責。

不能採納,要爭, ‘不聽便不休’ ,一勸再勸,救父母於不義。

態度是:可從的必須遵從不躲避; 不可從的應合理堅持。 實在無法則偶爾陽奉陰違亦無不可。 真正成功者, 必須先通過 ‘自己有沒有做好子女’ 判斷。 否則終將發現自己的成功並不實在。

六 確立自己的思想

增強自己的洞識力

洞識力的具體表現,在確立自己的理想。

任何人都希望家庭美滿、事業順利、身體健康、精神愉快、經濟富裕、沒有煩惱。除此共同 理想,每個人所要求的境界仍有不同。

孔子‘無我’的境界,以他人的安身為自己奮鬥的理想,是人生最高的理念。

理想若不發自內心,都有聲無力,自欺欺人。

理想就是對自己的使命感,使自己堅毅不拔地朝向目標去努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有自己的理想, 才能百折不撓, 將逆境當作最好的磨鍊, 憑堅強的 使命感,勇敢挑戰困難,終於成功完成使命,達到理想。

確立自己的理想,以求頭腦清楚。

① 我對自然應該怎樣?

除人之外, 都屬自然。 自然綜合起來, 統稱為 ‘物’ , 物與事連, 稱為事物。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

想想自己對事物的態度如何?

是追求、探究、利用、操縱、征服,還是愛惜、珍重、共存、培養?

② 我對社會應該怎樣?

社會由人群組成,對社會的態度亦即對人的態度。

是角逐、欲求、征服、壓制,還是友愛、謙和、推己及人?

首先確立自己對人、 對事、對物的基本原則, 然後以此原則重新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 看能 否前後一貫,不自相矛盾。若能前後一致,頭腦則相當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