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三軍人,小兒子戰死沙場時不滿18歲,骨灰中找出89塊彈片

文|書生

對越反擊戰是我國軍民為了抵禦外來侵略,保衛疆土而進行的一場正義之戰,在這場戰爭中,我軍中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可歌可泣的戰鬥英雄,比如說犧牲時只有17歲的王愛軍

他是湖北漢川城關人,1969年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一位團級幹部,姐姐在石家莊部隊衛校讀書,除了母親外,一家四口三個都是軍人。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王愛軍從小就對軍人非常崇拜,立志想要加入部隊,這點從他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

一家四口三軍人,小兒子戰死沙場時不滿18歲,骨灰中找出89塊彈片

1986年當時只有17歲的王愛軍就加入到了部隊,成為80師240團特務連偵察排的一名戰士。因為年紀小,大家都像對待弟弟一樣照顧他,領導們也都很喜歡他,但王愛軍從不持寵而嬌,平時訓練都很認真,一點都不打折扣,這讓大家對他更加刮目相看了。

入伍不到1個月,新兵期還沒過,王愛軍所在的部隊就接到了參加老山輪戰的命令,他也跟著部隊一起奔赴老山戰場。1987年4月底,王愛軍他們班奉命協助8連1排堅守老山芭蕉坪陣地。原本部隊領導考慮到王愛軍年紀太小,是不讓他參戰的,王愛軍知道了後找到了領導,說道:“我是一個戰士,流血犧牲是我的本分,如果怕死我就不來當兵了!”在他的苦苦哀求下,領導這才同意讓他參加。

一家四口三軍人,小兒子戰死沙場時不滿18歲,骨灰中找出89塊彈片

王愛軍年紀雖小,但在戰場上一點都不膽怯,4月26日晚上,王愛軍剛到陣地上就遇到了一股越軍的偷襲。在戰鬥中王愛軍沉著冷靜,先後打死打傷3名敵軍,首戰告捷。但戰鬥中也幾次遇險,差點沒命,為了他的安全,領導強行將他從陣地上撤了下來,留在了山下。

從陣地上撤下來後,王愛軍多次請求返回戰場均遭到拒絕。4月30日,部隊需要一名熟悉芭蕉坪陣地情況的偵察兵護送一位政治處主任到陣地視察情況,王愛軍得知後立即主動請纓,因為當時實在沒有合適人選,領導只好同意了。誰知王愛軍到達陣地後,死活不願意再下來了,一直賴在陣地上。

一家四口三軍人,小兒子戰死沙場時不滿18歲,骨灰中找出89塊彈片

當天越軍又對我軍陣地發起攻擊,王愛軍如願和戰友們一起並肩作戰。戰鬥中,一捆集束手榴彈落到了班長張茂忠身邊,剛好在他身邊的王愛軍來不及多想,立刻用身體撲了上去。在一陣劇烈的爆炸聲中,無數碎片瞬間進入到王愛軍的身體,奪走了他年輕而又稚嫩的生命,班長趙茂忠則活了下來。

王愛軍犧牲後,戰友們懷著悲憤的心情,大聲喊著“為王愛軍報仇”,用密集的炮火來宣洩著心中的憤怒,最後敵人被打敗了,而王愛軍再也沒有醒過來。後來,在火化完王愛軍的遺體後,大家用磁鐵從骨灰中吸出來了89塊彈片,數量之多震驚了在場所有人,這些彈片最後全都保留在了他的檔案中,後來部隊為他追記一等功,這些彈片都是他功勞的見證者。

一家四口三軍人,小兒子戰死沙場時不滿18歲,骨灰中找出89塊彈片

在整理他的遺物時,除了幾件衣物外,還有90元錢,這是他參軍時父母給他零花錢,還有部隊發的津貼費,他捨不得花,全都攢了起來,沒想到卻永遠沒機會花了。一想到這些,他的父母就忍不住落淚,後來因為不忍心花王愛軍用生命換來的血汗錢,就以他的名義全部捐給了幼兒園,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王愛軍犧牲時還不足18歲,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紀,可是他已經拿著鋼槍在祖國的邊疆和敵人浴血奮了。對他來說,保家衛國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這已經成為當時那一代人共同的信仰了,生活了和平年代的人們可能很難理解,但需要我們銘記的是,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是靠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對於保家衛國的軍人,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心懷感激和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