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在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解憂雜貨店》裡,描述了這樣的情節:在僻靜街道旁的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捲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裡得到回答。這樣獨特的陪伴,被譽為奇幻的溫情。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在西安三橋,有一家經營了65年的本地“解憂雜貨鋪”。巴掌大的連環畫、7毛錢一兩的散裝白酒和76歲店主尚志英多年不變的陪伴,成了老顧客們心中獨特的溫情一角。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位於西安三橋的這家雜貨鋪於1952年正式開張,當時它是供銷系統的商店,外觀非常簡陋,尚志英在店裡做店員,負責銷售日用品和輔食雜貨。上世紀五十年代,物質並不豐富,買東西都還需要“票”。尚老說,他還清楚地記得當年買點心得用糧票、扯布要布票、買肉就要肉票。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店子雖小,顧客卻不少,年輕的尚志英因為禮貌熱情的服務態度,贏得了大家的好口碑。

時光荏苒,1991年,尚志英承包了雜貨鋪。從那以後,他就開始一片瓦、一塊磚地親手整修店鋪,騎著三輪摩托車去進貨。現在自己年紀大了,有時女兒會給他搭手幫忙進貨,可是賣的還是那些油鹽醬醋的小物件兒,價格也讓老顧客們覺得心裡舒坦。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就連算賬時,尚志英大多時候還是用算盤。那一個個算盤珠子被手指摩挲的溜圓,泛著老木頭才有的啞光,彷彿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那時候,店裡用陶缸裝著的醬油、散裝的白酒、別處買不到的風味辣醬和手掌大的連環畫最能吸引顧客。這些客人大多是附近車輛廠的工人,有人上班起來得早,就喜歡順路過來小坐片刻嘮嘮嗑,有人習慣下班後來店裡喝點散酒,跟尚志英聊聊家常,有時候是家裡的開心事兒,也有時候吐吐心裡的苦水,說出來就覺得心裡熨帖了許多。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不知不覺中,老闆與顧客就相互陪伴了半輩子,那份感覺幾十年沒變。尚老說:“很多顧客陪我很久,我也陪了他們很久。世界再大我也不用看了,就守著這兒。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下面這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是小店每天的第一位顧客。他是來買什麼的呢?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老人每天早起路過尚老的雜貨鋪,就要進來坐坐,也不多說話,就用搪瓷杯子打一兩散裝的白酒,舒舒服服地喝完之後,再步行十五分鐘去上班。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還有人來到雜貨鋪,轉轉看看也沒買東西,只是不時和尚志英閒聊幾句。尚老說:“這位老人幾乎每天都會來店裡,不買東西的時候就進來轉一下就走了。像這樣的顧客其實很多,他們都是我的同齡人,我在店裡不能出去,他們就時常來陪陪我。”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在這家不起眼的雜貨鋪裡,

時間彷彿已經定格:

老舊卻結實明亮的櫃檯,

擠擠挨挨的各類日雜,

戴著老花鏡算賬的尚老,

還有來來往往的老顧客,

他們喝著散酒、聊著天,一晃就是65年。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一位正在打醬油的顧客說:“這家店跟我歲數都差不多大,是三橋街道的老店了,我們從小就在這裡買東西。這裡好像沒有變化,而我已一天天長大。”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尚老說,這家店在他的經營下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小店沒有一天關門歇業,就是因為歇業了就會有老主顧過來問。他們捨不得尚老的雜貨鋪,尚老也不想離開這間開了65年的小店。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這種“捨不得”,大概就是最溫暖人心的陪伴吧。

銀髮故事|何以解憂?西安有家“解憂雜貨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