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斜槓青年」阻擋了你財富自由的路

最近一兩年,“斜槓青年”一詞在網上頗為流行。

什麼是“斜槓青年”呢? 百度百科這樣解讀: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別讓“斜槓青年”阻擋了你財富自由的路

斜槓青年越來越流行,已成為年輕人熱衷的生活方式。大家都以自己的多種身份為豪,以自己發掘的多種開源渠道洋洋得意。

但是,你目前的階段,真的適合“斜槓”嗎?

你斜槓收入的機會成本是多少?換句話講,你為了創造斜槓收入,又損失了多少職場上升空間?

做一個“斜槓青年”會損失什麼?

我的朋友小珍,在入職四年時,逐漸厭煩了自己一成不變又沒有提升的工作,加之不滿上級領導的工作方法和作風,小珍開始上班偷偷發展斜槓職業。

她很幸運,通過自己的努力,每月新增了一兩千,雖然不多,但也夠日常花銷。

又過了三四年,小珍憤憤不平地跟我說,公司裡跟她同一年入職的小何,因為平時工作績效好,兩次競聘都如願以償,上班的年收入已經比她多了幾萬。如果順利,今後很可能成為部門經理,收入直接翻翻。

小珍著急了。

當初因為自己的一點小聰明,獲得了點額外收入,從而放棄了更多的工作機會。如果自己本職兢兢業業,並不見得比小何差,反而能夠獲得更大的平臺,實現更多的自我價值。

斜槓跟這個比起來,就略顯“雞肋”了……

那麼,“斜槓”不好嗎?

當然不是,在產業更迭如此迅速的互聯網時代,有一份“斜槓收入”,無異於為自己的生活加了雙重保險。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明確能帶來較多收入的興趣和特長。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在職業生涯的什麼階段發展“斜槓”,就是門學問了。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別讓“斜槓青年”阻擋了你財富自由的路

橫座標是工作年限,縱座標是數值高低。

橙色曲線表示從公司領取的薪水,綠色曲線表示為公司創造的價值。

當然,這張圖的關鍵在於要將兩條曲線對比著看。

A點

A點是我們剛入職的階段,此時薪資水平較低,但是遠大於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簡而言之就是,公司提供給你資源,給你平臺,讓你熟悉工作培養技能以勝任崗位,甚至還倒貼一筆錢。

因此,這時我們所面對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從這個平臺上快速吸納知識和技能,利用公司的資源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能。

從圖上可知,這段時間薪水曲線斜率較大,表明工資增長幅度是客觀的,因此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才是最明智的。

B點

到達B點時,你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了,這時你漸漸發現,和入職時相比,你為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價值,但工資增幅卻小於所提供價值的增幅,於是你開始抱怨,抱怨工作多,但拿到的錢少。

從圖上可知,在這個階段,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之後仍然能夠獲得可觀的工資增長。

因此,先不要計較說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對等,繼續好好幹。

C點

當工作到一定年限時,也就到了C點,工資增長就很緩慢了。

這時候需要做一個選擇,或者稱為取捨。你是願意付出若干倍的努力和心血,秉持忍耐力和持久的耐心,突破職業天花板,獲得超額的收益?還是選擇放棄現有工作收入增長,開發斜槓收益?

那麼,在職場的什麼階段,最適合做斜槓青年呢?

答案已顯而易見。

在入職的前幾年,如果沒有什麼特別明確能夠獲取收益的興趣和特長,不建議做斜槓青年賺錢,也不建議花太多時間琢磨理財投資。

在到達C點之前,你的本職工作帶給你的收益都是巨大的,要遠超你在另外一個領域的獲得。

那有人要問了,有沒有什麼方式,對工作影響小,還能獲得額外收益呢?

有。

1.p2p理財 餘易貸

p2p理財的收益是固定化的,不像股票那麼漲跌不定,所以不用花費太多精力。投資p2p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收益可觀,如果你選擇投資餘易貸,預期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對比一下餘額寶你就能感受到這個收益的吸引力。

2.定投低估指數基金

定投基金是非常適合上班族的理財方式,而指數基金是被巴菲特蓋章認可過的最適合定投的基金。

可能還有些人會問,我不喜歡我現在的工作呀,就是想做點什麼副業。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與其抱著一份不想去做的工作,每天抱怨賺錢少,不如現在就尋找下一個目標,你會發現好的工作並不像你想的那樣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