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裴蘊早年在陳朝作官,暗中卻與隋朝勾結,在隋滅陳時,他作為內應,幫了大忙,隋文帝對他的封賞極為優厚,甚至超過了那些出生入死的隋朝的將軍們。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在隋煬帝時代,他任御史大夫之職,是一名執法大臣,可他辦案完全不依據法律辦事,處處窺伺著隋煬帝的意思,凡是隋煬帝所不喜歡、想要治罪的人,他便誣陷捏造,鍛鍊成罪;凡是隋煬帝所喜歡的,他便網開一面,從輕發落。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薛道衡是隋朝少有的一位文人、學者,當時有人稱他為當代的孔子,詩寫得也很出色,他有一首詩題名為《昔昔鹽》,是隋朝詩歌中的名篇,其中“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二句,由於寫景的逼真,含情,一時傳為佳句。他早年曾在煬帝的政敵手下工作過,因而為煬帝所忌恨。煬帝當上了皇帝以後,他上書朝廷,對煬帝的父親隋文帝讚頌了一番,煬帝以為這是借古非今,諷刺自己,很是惱怒。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善於察言觀色的裴蘊探知煬帝的這種心態之後,便乘機進讒說:“薛道衡自負有才,又依仗著他和先帝的舊情,不把陛下放在眼裡。陛下每頒佈一道詔書,他便加以腹誹,將一肚皮不滿都發洩到朝廷的身上,謠言惑眾。若說他的罪名,倒是不大明顯,但他的內心深處,一定是反對陛下,”(原文是“源其情意,深為悖逆”)。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所謂“腹誹”,“情意悖逆”,裴蘊怎麼能看得出來?這可真是“欲加其罪,何患無辭”了。隋煬帝對他這種無中生有捏造罪名的手段很是讚賞,說道:“你說他是在思想深處反對我,真是一針見血!”就這樣,薛道衡被定為死罪,臨刑時,隋煬帝問薛道衡:“你還能再寫“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的詩句嗎?”原來自視甚高的隋煬帝對薛道衡的詩才也早懷嫉妒了。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如果裴蘊只是害死了一個薛道衡,倒也不至於動搖隋煬帝的統治,可惡的是,身為御史大夫,下有監察百官之職,上有勸諫皇帝之責,但他對隋煬帝的種種惡行劣跡都曲意迎奉,甚至是先期誘導。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隋朝立國之初,音樂舞蹈都還比較清新剛健,裴蘊發現隋煬帝不喜歡這些,他便下令在全國搜尋擅長靡靡之音、色情歌舞的樂工舞伎,奉獻給隋煬帝,人數多達3萬餘人,使隋煬帝更加沉溺於聲色酒肉之中。為滿足隋場帝大肆揮霍的需要,他又下令在全國按人頭逐個核實應當交納租稅之人,一下子查出了六十多萬人,使隋煬帝擴大了對百姓的盤剝。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隋煬帝幾次發動東征高麗的戰役,給國家帶來極為沉重的災亂,終於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連統治階級內部也發生了分裂。開國功臣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首先發動兵變,短短的幾天,響應的人數便達十多萬人。兵變被鎮壓下去以後,煬帝說:“楊玄感振臂一呼,便有成千上萬的人隨從他,看來天下人不能太多,太多了便會去當強盜,如果不盡行誅戮,怎麼會讓人害怕!”對於這樣殘忍的旨意,裴蘊也唯命是從,助紂為虐。他經手處理這一案子,嚴刑峻法,殺人多達數萬。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這不只擴大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引起了人民更加強烈的反抗,起義的烈火遍佈全國,隋煬帝執迷不悟,又要發動新的征伐高麗戰爭,他向大將蘇威詢問徵遼的戰略,蘇威不敢直接勸阻,而且想讓煬帝瞭解全國反抗形勢的嚴重,便巧妙的回答;“這一次徵高麗,朝廷用不著直接發兵,只要將各個地方聚眾反抗朝廷的盜賊予以赦免,便可得到數十萬的兵力,他們感謝朝廷免除了他們的死罪,一定會立功報效,這樣不出一年,遼東便可平定了。”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隋煬帝沒有品味出這番話的含義,只是表示懷疑:“我親自率兵征討,尚且不能取勝,這些草寇去管什麼用?”裴蘊卻聽出了蘇威的潛臺詞,等蘇威離開後,他對煬帝說:“蘇威有欺君之罪,天下哪有那麼多的盜賊?”一句話提醒了煬帝,他罵道:“這個老混蛋真夠奸詐的的,拿盜賊來嚇唬我,我真想抽他一頓耳光子!”蘊看出煬帝已經厭惡蘇威了,便捏造了蘇威許多罪名,指使別人出面告發,自然是又由他審理,他又提出將蘇威處死。雖然隋煬帝沒有同意處死蘇威,但新的徵遼戰爭還是照樣進行。

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此人也是難辭其咎

裴蘊就是這樣處處按著煬帝的心意推波助瀾,他自己倒是日趨顯貴,國家卻日趨危亡,並終於被推翻。像這種善於窺伺皇上意圖的奸佞之徒,在隋煬帝身邊,並不止裴蘊一人,專掌機密的虞世基,負責外交的裴矩,無一不是這種諂佞之徒。隋朝的滅亡,他們是不能免辭其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