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沃斯:商界代表紛紛倡議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2018年的達沃斯論壇,政壇領袖、商界精英、各行業的專家學者就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毫無疑問,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探索將為人類的生產生活、社會組織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各國政府對於數據整合傳統產業的發展充滿期待,金融、服務、管理、物流前景向好。各國政府紛紛向科技企業伸出橄欖枝的同時,商界代表也紛紛倡議行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並利用互聯網跨越時空限制這一特點,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實現人類共贏。

達沃斯:商界代表紛紛倡議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綠色發展的可能性

自然環境的惡化對於經濟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日益顯著,“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風險報告》指出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風險。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有機會改善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幫助傳統部門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糧食和水安全,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保護生物多樣性,謀求人類福祉。

達沃斯:商界代表紛紛倡議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Google的首席執行官相信人工智能可以突破我們現在面臨的許多限制,使用“清潔、廉價、可靠的能源”將成為現實。普華永道在名為《AI服務生態》(Harnes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the Earth)的報告中展望了大數據使用對於生態環境改善的應用前景:

1.交通流自動駕駛車輛

在未來幾年和幾十年內,基於AI的自動駕駛技術將通過優化路線和交通,採用低能耗的生態駕駛算法,實現智能“排隊”,以及提供共享服務,減少由於城市交通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

2.分佈式能源網絡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分佈式能源網絡對可再生能源的供需預測,從而改善能源存儲效率和負載管理,協助整合可再生能源,提高可靠性,實現動態定價和交易,創造市場激勵。

3.智能農業和糧食系統

機器人自動收集農業數據,以便及早發現病害,為牲畜定時提供飼料。同時,智能農業根據市場供需變化調整生產週期,優化了投入產出比。這有利於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水,肥料和農藥的使用,提高對極端氣候的適應能力。

4.提高天氣和氣候變化預測的精準度

人工智能技術有助於糾正模型中的偏差,從某種程度上解決數據可靠性低的問題,從而提高極端事件預算和評估的效果。“氣候信息學”將利用人工智能從根本上改變天氣預報,提高人類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認識。

5.提高災難應急反應能力

人工智能可以分析通過分析和整合地區的氣象災害情況和實時數據(包括社交媒體數據),尋找應急反應的薄弱環節,提高早期預警和快速響應能力。

6.智能宜居城市

人工智能結合虛擬現實,收集城市實時能源消耗、用水量與供水能力、交通流量、人流量和天氣狀況,創建一個“城市數據沙盤”,提高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7.透明化的數字地球

人工智能可以在應用界面內對地球進行數字化模擬,密切監測環境狀況,並建模預測可能的影響。非法砍伐森林,取水,捕魚和偷獵,空氣汙染,自然災害應對等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8.地球科學

在地球科學領域,機器學習可以取代傳統的數據輸入方法。同時,機器學習在氣象學、材料科學、生物學和其他領域中也具有廣泛的應用。

《AI服務生態》(Harnes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the Earth)報告原文鏈接: http://www3.weforum.org/docs/Harnessing_Artificial_Intelligence_for_the_Earth_report_2018.pdf

企業的社會責任

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在“物聯網”中整合,信息時代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已經滲入方方面面。產業結構的調整,行業的轉型升級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由於製造業佔全球貿易的70%,製造業的發展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伴隨著每一次工業革命,社會組織結構和人口就業方式都面臨調整。企業家們正在思考如何確保儘可能多的公民從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受益?並且使全社會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福祉同時,將對少數人群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科技行業的巨頭們十分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正在積極探索最優的過渡方式。

西門子的首席執行官喬·凱撒說:“首先,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提高社會的包容性。企業的責任不應只是創造財富。相反,我們應該創造價值,尤其要將創造社會價值作為公司業績衡量的重要標準。”

正如他在文章中提到的那樣,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於生產生活方式的衝擊,企業考慮如何將技術創新低風險地引入社會。這其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包括:如何保障被機器淘汰的就業人員的權益?在此過程中,是否需要引入具有保障性的基本收入?我們是否應該對軟件和機器人徵稅?構建全球化IT服務平臺的公司是否應當遵守國家規定?他們又應該從何種程度上接受監管,履行相應法律義務?個人在數字時代應該享有何種自由和權利?……

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喬·凱撒文章鏈接: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8/01/the-world-is-changing-here-s-how-companies-must-adapt

達沃斯:商界代表紛紛倡議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人機互動而非競爭

調整勞動就業的關鍵在於,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與創造力,減少其重複性的工作。SAP總裁比爾·麥克德莫特表示:“全球技術領導者需要謹慎預見未來各種可能性,並有責任確保智能機器與人類協調一致地工作,而不是進行競爭。雖然我們需要承認可能存在的風險,為因自動化而失業的員工進行新的職業訓練,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人工智能可以為全人類帶來福祉。”

麥肯錫公司合夥人麥赫迪·米雷馬迪說,未來在於人與機器的合作,而不是競爭。“我認為人機互動將會是主旋律。這將是未來五到十五年的關鍵趨勢。“ 人類的潛力將通過人工智能的發展進一步展現。機器只能學習歷史,卻無法想象未來。責任感、使命感、目標和夢想引領著人類進步與商業發展。生活和商業不是國際象棋比賽,靈活性、創造力、好奇心和情商是人之為人的獨特所在。因而,無論從那種意義上看,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調整都是相對積極的。

企業家和科技精英已經意識到了信息技術對於人類社會組織架構、經濟發展可能帶來的重大改變,致力於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尤其是在改善環境促進社會公平、解決地區貧窮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SAP總裁比爾·德莫特文章鏈接: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8/01/the-world-is-changing-here-s-how-companies-must-adapt

(編譯:Lilian 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