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扶貧」集體商標使用巴中試點工作啓動 67家企業「嘗鮮」

“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使用巴中试点工作启动 67家企业“尝鲜”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侯衝)7月27日,“四川扶貧”集體商標使用巴中試點工作在巴中市通江縣啟動。啟動儀式發佈了試點成員單位名單,67家企業“嚐鮮”使用“四川扶貧”集體商標。

“巴中作為革命老區、邊遠山區、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三區疊加’的典型代表,扶貧產品銷售不暢、流通成本高、質高價低等瓶頸問題尤為突出。”巴中市扶貧移民局局長王偉表示,“四川扶貧”集體商標試點工作啟動,必將解決巴中優質產品銷售難題,促進廣大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使用巴中试点工作启动 67家企业“尝鲜”

作為試點單位之一,巴中市巴山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青峪豬保種及全產業鏈開發。但過去因物流成本高,政府採購、高速公路運輸無政策等原因,他的公司運營很艱難。

“聽說可以使用‘四川扶貧’集體商標,我感到很興奮。”公司董事長張育賢說自己將產品質量做得更優,讓服務做得更好,讓消費者滿意度做得更滿意,帶動更多的貧困戶一起養殖青峪豬脫貧致富。

巴中將如何推廣“四川扶貧”集體商標?首先要明確責任主體。巴中市委副書記餘先河介紹,目前集體商標的試點是由巴中市扶貧局牽頭,下一步,要按照省裡的管理辦法、認定辦法、使用細則,結合巴中實際,細化具體的集體商標認定使用管理辦法,明確供銷社的主體責任,農業、扶貧、商務、工商等部門積極配合,加快形成分級負責、聯動推進、保障有力的工作機制。

“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使用巴中试点工作启动 67家企业“尝鲜”

營銷模式也要創新。巴中將逐步引導銷售體系社會化、市場化,特別是要提高村級電商營運管理水平,健全物流體系和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把營銷網絡延伸到田間地頭,讓老百姓的“土特產”足不出戶就能通達天下。

“集體商標使用的初衷是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餘先河說,使用了“四川扶貧”集體商標的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必須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把貧困群眾納入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早日脫貧奔康。

“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使用巴中试点工作启动 67家企业“尝鲜”

產品質量是“扶貧四川”集體商標能否用好的根本。巴中提出圍繞全市四大特色農業產業,把具有較好口碑和影響的名優特產品優先納入集體商標使用範圍,給市場留下初始好印象,打好商標使用第一仗。

巴中要求,對於使用“四川扶貧”集體商標的扶貧產品,其種植養殖、加工、包裝、運輸等全過程都要注重質量管控;廣告策劃既要有品位,又要務實可信;後期服務要及時高效,解決好消費者的各種疑難問題,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和集體商標形象。同時還要建立激勵約束機制,要強化監管,對已入選品質不好、信譽不高、服務較差的產品,及時予以清退,維護好市場秩序。

省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申請、審核到監管等集體商標使用各個環節,巴中的試點工作完全按照我省“四川扶貧”集體商標管理辦法來進行,將為我省全面推開此項工作探索寶貴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