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貴州新媒中心訊 在貴州省丹寨縣北部南皋鄉深山中的一個谷地裡,還存在著一項古老的造紙技藝,被稱為石橋古法造紙。據專家考證,石橋村的白皮紙製作工藝屬唐代造紙工藝,它是石橋少數民族苗族先民借鑑漢民族的造紙技術,以當地資源豐富的構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為原料製作而成的。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黔東南石橋村的古法造紙在2006年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圖書館和國家博物館指定的文物古籍修復用紙,因其特殊的原料和製作工藝,使得它的保存年限能達到上千年之久。

石橋村也被譽為“古法造紙活態博物館”,為考察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傳統手工藝,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黔行—黔傳紙頌小分隊與呂永新老師一同前往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石橋村,探訪古法造紙。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經歷48小時,1700多公里路程的長途跋涉,我們從江南大學來到了貴州石橋。走訪紙街,深入瞭解到古紙從採集材料到成紙,一共要經過十幾道工序。首先由老人進行手工挑選構皮,家裡的中青年進行篩紙,形成紙的雛形,最後由年輕婦女貼紙曬紙,一張張精美的紙張就製作完成。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王武生兄弟倆還帶領我們走訪了古法造紙工作室,為我們詳細地介紹了工藝流程。參觀了丹寨白皮紙及其相關產品,通過交談,我們瞭解了他們工作室從開始到現在的發展狀況以及對古紙未來的展望。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由於出現了洪澇自然災害的小插曲,我們帶著一點遺憾提前離開了古寨,開啟了丹寨萬達小鎮的“尋花問紙”之旅。在這裡我們的小分隊造訪了花草紙體驗館,共同製作了一張獨一無二的花草紙。在未乾的紙漿上直接鋪就各色花草後,經自然風乾,形成了特殊的紋理和質感。使紙張不單單是一張紙,而是一張張藝術品。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從鄉間田野到房屋農舍,我們不僅為古法造紙的手工技藝驚歎,而且被淳樸的民風和當地手工藝人的工匠精神所打動。現如今許多優秀的傳統技藝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漸漸消逝,對這項古老的造紙技藝傳承,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這項技藝,以新時代的方式進行傳承並且不斷推陳出新,在保留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賦予技藝新的活力。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通過與當地手工藝人的交談,我們對石橋古法造紙現今的發展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受工業用紙的衝擊,石橋村的紙漸漸走向了消退,許多手工作坊都關了門。但隨著交通的改善,許多的藝術家,老師學生們,都來到石橋村體驗這古老的工藝,感受傳統紙肌理的魅力,幫助老村的發展。手工藝人們利用旅遊業發展的契機,在人們的幫助下,通過改良古法造紙,對產品進行創新進而來發展經濟,就現在看來,已初現成效。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一路黔行,我們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去到石橋村,共同感受古法造紙的魅力,為非遺的發揚與傳承貢獻綿薄之力。

探尋古法造紙,江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貴州丹寨石橋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