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乞討者(四)

奧克蘭的乞討者令我感到奇怪,他們四肢健全,不年幼也不老邁,竟是一些膀闊腰圓的中年男人。其中有些個穿著乾淨,臉精心剃過鬍鬚,或乾脆留一縷長髯,貌似街頭藝人。但是他們不賣藝,不吆喝,不躺在別人的車頭嚇唬人,更不會敲打汽車玻璃窗,把哈喇子留在上面。他們整潔,斯斯文文,時常哼著小曲,坐在繁華街路的建築物牆根下,面前擺放一個零錢罐兒,微笑著朝向路人打招呼,要你根據心情行賞。


我拒絕過一個肥碩男人的乞討,他不斷用聽不懂的語言和我說話,我擔心他走過來施加無禮的動作,於是快步走過他面前,不時用眼角瞄他。我越是緊張,他的聲音就越大,大得令我的汗毛都聳動起來。他故意與我作對,我忍不住怒氣,把目光的焦距對準他,狠命地瞪視著,嘴角上翹,微微冷戰,甩他一臉鄙夷。可是他一點也不生氣,眼神更溫暖,面容堆滿微笑,直到我走過去。他忽然大喊一句,聲音從後背逼近脊樑骨:“I love you”。突如其來的角色轉變,令我的思想翻轉,戲謔的語言和方式,緩解因緊張而抖動的心,笑聲不自覺地鑽出喉嚨。他的幽默感讓我完全放鬆,最終掏出一枚貳圓硬幣,轉返他面前,放在那隻盤子裡。這絕不是我印象中的乞丐,好似某種娛樂方式,或許是生活體驗吧。

國際乞討者(四)

國情的差異,使得乞討的性質變換味道。在新西蘭,人們的慈善心腸發揮到別處,因吃不起飯而乞討,這不應該是新西蘭的故事。

劉得生懷念阿曼和迪拜的日子,在阿曼的某一天,他穿過菜市場的一條小馬路,差點撞上一輛小轎車,急剎的聲浪之後,轎車開出去三十多米遠停住。車主打開車門,身穿白色長袍,頭頂白巾纏裹的帽子,從車中走出來,風鼓漲起長袍,託襯一張滿是鬍鬚的神秘的臉孔。車主的眼神深邃,遠遠招手讓他過去。劉得生驚恐起來,以為搖擺的身體和柺杖,不小心蹭到小轎車上,車主要找他算賬。正遲疑著,車主已來到他面前,掏出一張大面額的紙幣,塞進他手裡,不等他張大的嘴巴合上,說出一聲謝謝,車主轉身離去。緊接著,小馬路上排起長長的車隊,其他車主們跟在後面,紛紛效仿前車主。每輛車都搖下車窗,遞出錢交給劉得生。一輛車接著一輛車,彷彿一個重大的儀式,在菜市場的小馬路上舉行,使交通嚴重堵塞。直到警察趕過來,將他帶到警察局。

國際乞討者(四)

當然他再不能去阿曼,儘管他懷念這個地方,多次和我提起。他用旅遊簽證進行乞討,違反行程的初衷。

劉得生浪跡天涯,內心有說不出的悽苦。他不會在國內乞討,周圍的朋友和家人,都以為他在做國際貿易,他要讓兒女們體面地生活。對於健康的人,周遊各國是一種享受,對於劉得生,所有的風光,都是他乞討的背景,他的眼裡只有硬幣。架著雙柺不方便旅行,他捨不得錯花一分錢,吃飽穿暖就很好,其餘的錢留給兒女。外債要還,日子要過下去,他們總會長大的。將近五十歲的年紀,還能出來闖蕩幾年呢,他的肩膀時常痠疼,在路上走一會兒,就要坐下來歇歇,儘管雙柺上面墊著厚厚的海綿,他的肩膀疼在骨縫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