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讓詩和遠方在龍門交匯:詩歌龍門——《過故洛陽城》賞析

科技讓詩和遠方在龍門交匯:詩歌龍門——《過故洛陽城》賞析

洛陽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千年帝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因此,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給洛陽留下了眾多的都城遺址、寺廟石窟、墓葬碑碣等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洛陽勝景之首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用其燦爛的石刻藝術與經典的詩歌文化證實著洛陽的輝煌。近日龍門石窟重磅打造的“詩歌龍門”開放平臺,將洛陽城的經典古詩容納其中,供人誦讀,共同展現源遠流長根深蒂固的河洛文化。

科技讓詩和遠方在龍門交匯:詩歌龍門——《過故洛陽城》賞析

今天為大家送上北宋文學家司馬光的《過故洛陽城》,一起與詩人憑弔洛都,感嘆朝代更迭,盛衰無常。

《過故洛陽城》

宋 司馬光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盪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裾舊帝京。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科技讓詩和遠方在龍門交匯:詩歌龍門——《過故洛陽城》賞析

詩人簡介: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宋神宗時,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鉅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地點:龍門橋上

俯瞰龍門兩山夾一水勝景

詩歌賞析

科技讓詩和遠方在龍門交匯:詩歌龍門——《過故洛陽城》賞析

“四合連山”是說洛陽地處豫西山地和黃淮平原的過渡地帶,四周有邙山、 首陽山、周山、萬安山、龍門山和香山環繞,“三川”則指有洛河、澗河和伊河流經其間,因此素有“洛陽天下中”之稱。孔穎達曾稱之為“山河拱戴,形勢甲天下”,正因如此,歷代帝王紛紛在這裡建立自己的都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春風哪裡知道人世間的興衰更替,就算是故都,每年也依舊都碧草滿城。由於朝代頻繁更替,洛陽城屢建屢廢,歷經磨難。然人事興廢不過是時光流轉之中的一瞬,而地點卻亙古存在,於是過往於城中的人往往起堪破世情的興廢之感。而在其中的行走和詠歎,於每一個個體而言,卻是一次對歷史的檢索和對生命的感悟。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千年帝都”、“天下之中”的洛都歷史舞臺上,上演過多少驚心動魄的興衰存亡。

科技讓詩和遠方在龍門交匯:詩歌龍門——《過故洛陽城》賞析

(遊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