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爲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英國的私立寄宿學校 (boarding school),一直是 “精英教育”的代名詞。

近日,赫德教師代表受邀赴英國訪問交流,拜訪了包括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校拉德格羅夫學校(Ludgrove School) 、英國曆史最悠久的寄宿制學校之一克雷格學校(Cranleigh School)以及赫德學校的姐妹學校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公學(Hurtwood House)等在內的多所英國最負盛名的寄宿學校。

下文是赫德學校青島校區的助理校長湯偉之老師關於英式精英寄宿(British Elite Boarding)的探校體會。在湯偉之校長看來,家庭氛圍和教養關懷、全人教育和全面發展、住宿活動和社交能力,讓學生們以校為家,是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從倫敦希思羅機場一路驅車南下,薩里郡綿延的綠野在車窗裡流淌。泰晤士河蜿蜒而過,幾抹磚紅點綴其間,彷彿布萊克的詩句在時光裡停駐。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在英格蘭美麗的綠野上(In England’s green and pleasant land)”一句出自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1757-1827)《彌爾頓》(Milton)序言中的一首短詩,1916年被改編成歌曲《耶路撒冷》(Jerusalem)。

然而,這卻不是我“歸去鳳池誇”的圖景。此番遠涉重洋,使命在身 — 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家庭氛圍和教養關懷 (Home Atmosphere and Pastoral Care)

教育者,總要俯下身子。在拉德格羅夫學校(Ludgrove School)的宿舍裡,我俯下身子,在這個小男孩的床頭,看見了家的模樣。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拉德格羅夫學校宿舍一隅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威爾士王妃黛安娜攜兩位王子入學

曾在這裡寄宿就讀的威廉和哈里王子並未享有“千騎擁高牙”的待遇。即使真正的貴族精英,對這所建立於1892年的學校來說,也需要床邊的泰迪熊,需要舍監老師溫暖的笑容,需要在每天的學習生活中應對成長的挑戰。

每一位學生的姓名,都在入學時,而不是畢業時,被鐫刻在學校餐廳的牆板上。陪同我們參訪的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公學校長Cosmo一進門,就在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找到了他自己的。一九八三年他入讀的拉德格羅夫學校,永遠是他的家。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筆者(右一)一行和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公學校長科斯莫(Cosmo Jackson,右四),拉德格羅夫學校校長西蒙(Simon Barber,右三)和舍監喬恩(Jon Pinchin-Hughes,右二)在學校餐廳合影,我們身後的牆板上刻著學生的姓名。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舍監喬恩(Jon Pinchin-Hughes)和學生交流

家庭氛圍是英式精英寄宿首屈一指的精義所在。家的溫暖,來自人的溫度,來自讓我們莞爾一笑或是熱淚盈眶的點點滴滴。

全人教育和全面發展 (Holistic Approach and Holistic Education)

And our task is to educate their whole being, so they can face this future. By the way, we may not see this future, but they will, and our job is to help them make something of it.(我們的任務是全方位地培養孩子,這樣他們才能面對未來。順便說一句——我們可能活不到未來那天,但孩子們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在未來有所作為。)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肯·羅賓遜爵士(Sir Ken Robinson)

蜚聲於世的教育專家肯·羅賓遜爵士(Sir Ken Robinson)在2006年TED大會上發表演講《學校是否扼殺創造力》(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控訴了工業革命時代遺留下來的教育弊病,呼籲全社會齊心協力,推進知識教育(Knowledge Education)向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變革。無論在英國還是中國,赫德學校都是全人教育的倡導者。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公學(Hurtwood House)都鐸時代風格的宿舍樓

來自俄羅斯的凱特琳(Katelyn),和肯·羅賓遜爵士的孩子一樣,就讀於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公學。她是一個舞者,喜歡拍攝和製作視頻。在她桌子的一角,擺放著視頻網站Youtube頒發的獎牌,祝賀她的個人頻道訂閱用戶超過十萬。

她自豪地與我們分享她對舞蹈和視頻製作的熱愛——沒有什麼,比找到自己的方向更讓孩子們心滿意足了。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俄羅斯留學生凱特琳在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公學的宿舍房間

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公學作為赫德學校的姐妹學校,在我們參訪期間盛情備至。我每每問及英式精英住宿的真義,他們也表示一言難盡。但是他們分享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裡的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完整而獨特的生命。全人教育,來自於對學生個性的尊重,來自舍監和任課教師緊密無間的合作。

我們對英國精英教育的全部想象,都可以在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公學下面這個場景中找到回應:午飯後,創校校長理查德(Richard Jackson)和幾位老師、學生自發聚集在歷史悠久的宿舍公共活動室。

那些在新近舉行的詩歌繪畫比賽中獲獎的同學,自信十足地輪流誦讀他們自己創作的詩歌。孩子們全情投入,相互支持——沒有什麼,比看到孩子們發出自己的聲音,更讓老師心滿意足了。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學生們在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公學宿舍公共活動室誦讀詩歌

住宿活動和社交能力 (Boarding Activ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y sit in a car or on a train or a bus for 45 minutes twice a day, or in a bedroom by yourself hunched over homework or a screen? You could be spending those hours rehearsing for a play, having a band practice, spending more time mastering your musical instrument or your goal shooting technique, spending more hours perfecting that painting, debating or discussing politics or science or history – whatever is your passion.(為什麼每天浪費四十五分鐘坐巴士或火車往返學校,或者因為電子設備和家庭作業成為低頭族?你完全可以把這些時間用在戲劇、樂隊排練,或者練習樂器、射門、繪畫、辯論,或者跟老師同學討論政治、科學和歷史問題上面——無論你的愛好是什麼。)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克雷格學校的住宿生在禮堂裡練習非洲鼓

克雷格學校(Cranleigh School)校長馬丁·裡德(Martin Reader)在5月3日召開的全英寄宿學校協會(BSA, Boarding Schools Association)年度研討會上發表演講,指出寄宿學校的畢業生總體上更加成功,因為他們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電子設備上,而是用來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

克雷格學校的舍監告訴我,這幢古老的宿舍樓就叫做“老房子(The Old House)”,每天晚飯後,孩子們就在前面的草地上游戲運動。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叫做“老房子”的宿舍樓

豐富的住宿活動是英式精英寄宿的精髓。住宿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友誼,挑戰自己,也幫助他們真正放鬆下來享受遊戲的樂趣和他人的陪伴。

在電子設備屏幕前無比孤獨的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真正需要的,是與這個世界和世界上的其他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繫,就這一點來說,英式精英寄宿,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後記

赫德學校的英式精英寄宿不在於向工作繁忙、路途遙遠的家庭提供便利,而在於提供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我總是如是回答前來諮詢的家長。英式精英寄宿與其說是一種服務,不如說是一種傳統。

這種傳統孕育了日不落帝國引以為傲的紳士(Gentlemen)風度,正如意大利哲學家安伯託·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所解讀的那樣:“具有勇氣、風格、能力,以及運動、軍事、道德之能和道德之美”。

以校為家:探尋英式精英寄宿的真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