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哭鬧脾氣大,能把家長氣炸!小編來支招!

有個暴脾氣的娃,就像晴朗的天氣突然電閃雷鳴,能把積攢了一整天的好心情瞬間擊垮!

一位媽媽向科長留言哭訴:

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鬧不停,甚至用手指對著我大吼大叫:為什麼你們大人的規矩那麼多,就不能聽我們小孩的規矩嗎?更過分時候,會直接用手打人、抓頭髮。

最可氣的是,這小子還是個窩裡橫,別看他在家那麼厲害,一到外面立馬變了一個人。

寶貝哭鬧脾氣大,能把家長氣炸!小編來支招!

為了讓孩子能更快融入小朋友的世界,有時候我會刻意帶著玩具下去,希望在玩的過程中,交到朋友。沒想到,他的玩具總被一個比較霸道的小朋友搶走,我讓他去跟那個厲害的小朋友說:這個是我的,是給大家玩的,你不能搶走。他一句不吭,哭著回來找我。

我跟他爸有時候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是不是該教育他了?該怎麼教育呢?

科長要告訴所有在寶貝成長中,感覺心力俱瘁的爸爸媽媽們: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伴隨著ta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的萌發,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

  • 認生粘人,不愛分享;
  • 喜歡搶玩具,不願意分享;
  • 喜歡打人、咬人或者被其他小朋友打、咬;
  • 男孩子出現玩小雞雞,女孩子出現夾腿摩擦的“羞羞”的行為等。

這些問題幾乎所有父母都躲不過,不倫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其實父母已經在給孩子做教育和引導了,只不過引導的方向有對有錯。

舉個簡單的例子:

孩子都是喜歡玩具的,不論家裡有多少,一到玩具店前,都邁不開腳,吵著鬧著要新玩具,上演“一哭二鬧三撒潑”的伎倆。

有的爸爸媽媽,態度堅持不了多久,就敗下陣來,覺得家裡也不差那點錢,就買了。

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知道是錯的,但是依然在錯誤地執行。

  • 一方面,會導致惡性循環每次孩子都會用同樣的“手段”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 更重要的是,會讓孩子產生“我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的,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這種錯覺。當開始集體生活後,孩子很難接受同齡人的拒絕,甚至是批判。
寶貝哭鬧脾氣大,能把家長氣炸!小編來支招!

有的爸爸媽媽,則語重心長的告訴孩子:媽媽沒有錢,咱們先別買了。

這種回答,其實也有弊端。

  • 一方面,孩子對於錢的用途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會簡單的認為“沒錢,就不能買;有錢,就可以隨意買”;
  • 另一方面,這種哭窮的方式,並非一定能讓孩子對金錢更珍惜、更努力,反而會讓孩子患得患失,失去安全感,內心自卑。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的情緒先穩定下來,然後跟ta慢慢講道理,告訴ta為什麼不買玩具,要把錢用在更有用的地方。

養育孩子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正如我們常說的“勤學,如春氣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也有所虧”,好的育兒方法也是一樣,可能不會讓孩子一下子變得多優秀,但是孩子在越變越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