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會限制人的思維,這種說法對嗎?爲什麼?

喜洋洋


貧窮和富有看到的世界只是不同而不非一個比一個高級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但是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思維嗎?我覺得不一定。



貧窮讓學好了物理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特別是到了高二高三的時候,當物理的學習越來越複雜大家都在抱怨的時候,我卻覺得物理是所有課目中最簡單,最有意思的科目。

我記憶特別深刻的一個物理規律就是正負電荷的擺放對於他們之間電勢能大小的關係,兩個相同電性的電荷的話擺的越近電勢能越大,而一正一負的話擺的越遠電勢能越大,當時老師作為一個規律讓我們記下來。



但是我覺得這個根本不用記憶,我回憶起來原來小時候玩的吸鐵石,想象他們如果處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運動情況,結合牛頓第一定律,就可以解釋這個規律了。具體的解釋比較複雜,在這裡不做具體的陳述了。

小時候貧窮,沒有什麼玩具。就親手做了很多玩具,去很多高高低低的地方去玩,這在我後來學習圓周運動,學習受力分析,特別是摩擦力方向等等,許多地方都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我自始至終覺得那些不可多得的經歷讓我學習物理可以一勞永逸,而有的生活經驗口頭傳授往往很難,除非你去親自體驗一下,所以我特別鼓勵小孩子要走出房間,走到戶外,去做一些有意義的玩耍,最終會收穫不可多得的人生體驗,而這種體驗是一輩子受益的!

而當時的城市孩子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得到的玩具都是廠家生產好的,所有想要的東西都是成人思維設計出來的,而非小孩子自己構想的,缺乏獨創性。



但是不得不承認,現如今的農村孩子也漸漸的變成了城市孩子,他們的活動權限正在被長輩一再限制,因為每家每戶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每個人都把自己孩子框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手機和電子產品也限制了孩子的戶外活動項目,設計的玩具增多,導致自己動手的機會在減少!

城市孩子擁有更遠的視野

不得不承認農村孩子的視野和知識面往往都比較窄,一方面是因為城市消息閉塞,家長文化程度低,不能夠很好的引導孩子去接觸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



如果你與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相處,你會發現城市孩子擁有更好的情商,而且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相處起來也更容易。在大學裡面的很多班幹部和發言的也更多的是城市孩子,而農村孩子往往比較害羞,發言也不太積極!

這是需要農村孩子去學習的,我相信隨著農村經濟的發現在不久的將來農村孩子也可以自信的站在臺前。

這個已經有所改觀了,上次我回家發現幼兒園的孩子回家蹦蹦跳跳的跳舞,圍著一圈的家長在看,比我們那個時候強多了,我佛那個時候見了人話都說不出來!



城市往往代表文化的方向,在以前城市流行過很久的東西,農村才開始流行,這隔著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很多東西是農村孩子無法想象的,用那句: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來形容不過了。現如今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模糊了。因為智能手機來了!

只是不同而已

我在這裡用農村和城市來代替富有和貧窮,有偏頗,但是可以說明大部分情況,可能也存在誤差。



比如特別富有的,在很小的年紀就可以出國去讀書,他們擁有這種獨特的經驗一般人沒有,當然這部分人是極個別的,大部分人達不到這種情況。

所以這種情況下,更多的是不同,不同的人生活對他們產生的思維不同,而這種思維沒有高低之分。

以上!


一隻物理老師


貧窮不會直接限制一個人的思維。貧窮會限制一個人的思維這種說法本身就具有偏見以及獨立色彩。

為什麼會有人說,貧窮限制了人的思維。

我們用兩個不同環境下的孩子做對比。

一個孩子,家庭優越,從小可以參加各類他喜歡和不喜歡的活動,從小學會了街舞、鋼琴等技藝,開朗活潑。

一個孩子,家庭困難,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每天看看動畫片,陪爺爺奶奶遛彎。見人怕生,有些內向。

家庭優越的孩子長大了,該上高中了,受到家庭的長期管制與壓抑,孩子在家與在外變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人,開始沉迷遊戲。

家庭困難的孩子長大了,該上高中了,在各種誘惑下,無心學習。

快高考了,家庭優越的孩子迷途知返,報了各種輔導班拼命學習,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

快高考了,家庭困難的孩子依舊是中人之資,考上一所普通大學。

以上故事,均屬空想。

貧窮,限制的是我們生活的環境,是我們在遇到突發事件以及人生選擇時能夠規劃的尺度。父母的思想,家庭氛圍的塑造,才是一個孩子從無知走向成熟過程中的思維基礎。後天的思考方式、所見所聞、知識結構才是限制一個人思維的根本因素。

貧窮如何間接的限制了人的思維

“大氣”是一種介乎於天賦與培養之間的氣質。他並非是吝嗇的反義詞,而是一種對萬事萬物的寬容。這種氣質的培養,相對於富裕的家庭來說更容易也更有效。

“分享”亦是如此。

社交併非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但是算上時間成本,就變得異常奢侈。具備一定物質基礎,在孩子的成長期,有利於拓展社交圈,以及提升孩子的自信感。

貧窮不是無法更好培養孩子的理由。

對孩子來講,家庭氛圍才是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他會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

以上談論均針對未成年人所述,成年人已經具備獨立的經濟基礎與人生自由,再去談論貧窮限制了思維就顯得有些滑稽了。李嘉誠先生在做學徒工的時候,都懂得攢錢買書,來搭建知識框架,提高自己,現在的“書”,可比那時候便宜多了。


零零的小d


這種看法一定是不對的。任何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貧窮會限制人的思維,這種觀點,一定會忽視,對人們的教養和教育。我們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也出現了一批以數學家陳景潤為代表的科學家,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當然,你要說不給你飯吃,看你有什麼想象力,那又是另外問題。我們也一定不會說富有是壞事。貧窮和富有都不會限制人的思維,問題是,你思維的是什麼!事實證明,貧窮會有貧窮的問題,富有也會有富有的問題。對人們的教養和教育,至關重要。法律也要當仁不讓。


caoxiaopeng


謝也行邀!

這話有一定道理,也不是絕對的。

人之所以貧窮,無外乎外部條件和自身能力兩大原因。而自身能力就包括了思維。因為思維方式不對,導致理念偏差,理念偏差又導致行為偏差,偏差的結果就是貧窮。反過來,貧窮又制人的思維,貧窮的人容易走進幾個思維誤區,一 是自卑,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對一切沒有信的,容易滋生得過且過心理;二是極度“自尊”,心理敏感,脆弱,經受不住打擊,易陷入自我封閉;三是缺遠見,因為眼界,見識限制,凡事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而且不敢冒險。這樣,又導致了進一步貧窮,甚至陷入惡性循環。


九十度的水215257285


不對!有個成語叫窮則思變。追求富裕生活,是人的本能,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窮,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改變現狀,因此需要更多的聰明才智。所以,窮並有志氣的人會去打拼去學習,他們的才智也會隨之增長。其實,一個人原本的窮與富與他今後是不是能有一番作為沒有邏輯上的關係,關鍵看本人有沒有志向,有沒有毅力、有沒有勇氣。富人比窮人優越的只有環境條件。但也有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從小被溺愛,胸無大志,自然看不到自己擁有的優勢,一生無所作為甚至重新變成窮人的。也有窮人懶惰甘願窮一輩子,無所作為。所以無論窮或富,都要有志向,立志為社會為他人做些有益的事,他都會去奮鬥,去學習,去鍛鍊,去增長才幹。對社會做了貢獻,社會自然有回報,個人命運自然因之改變。


mulin30311368


謝邀。我認為不是貧窮會限制人的思維,而是貧窮的思維會限制人。

思維就是思考,腦袋長在每一個人頭上,只要智商正常,都會思考的。但思考需要素材的,一個人如果長期的不學習,與外界隔離,他處理問題或思考問題就難以全面。富的人可學,窮的人也可學,只是條件會差一點罷了。

有句話叫見多識廣,就要求人要多走出去。富裕的人走出去方便點,窮人也可以走出去。一個人多做事,事後有總結有思考,在腦袋中就形成經驗,事情做多了,人生處事也遊刃有餘了,這就是奮鬥。很多家裡挺窮的人因為奮鬥成了成功者。

我只見過好吃懶做的人窮,惡性循環。沒見過辛勤持家有道的人窮,所以說不是貧窮限制了人的思維,而是貧窮思維限制了人!


可愛花生米


一般來說,一個貧窮的人,天天為一斗米折腰辛勞,應該說他的想象力因為生活的艱難,會受到限制。這只是一般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句話估計不是富二代的豪言壯語。貧窮的人,貧窮到了極點,他如果被逼得走投無路之際,他會思考他的悲慘命運是因何而來?他的思考,會活一天算一天,這個時候,貧窮已經不能限制他的思維,反而成了他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成了原動力。歷史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小時候不單是窮,且窮得家破人亡,因為他生活在一個民不聊生的元朝未年。活命這個樸素本能基本想象力讓他進入寺廟,僅是一口飯活下去當了和尚。幾十年的生死之博,朱元璋不因為窮而向命運屈服,他投身起義軍,從弱到強,死裡逃生,經歷了自相殘殺窩裡鬥,他站穩腳跟。他一刻也不收斂他豐富的想象力,招兵買馬招降納叛,戰陳友諒平張士仁,龍彎一戰定局面。這是古代的故事。近代的故事。以貧困農民為主體的紅軍,缺乏後勤保障,缺乏財政支撐,破衣爛衫被槍爛炮的,他們的組織者領導者,目光如炬,洞若觀火,沒有被眼前的困境迷住雙眼。他們喊出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成立”,喊出了“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口號,他們深情地浪漫的描述大革命的前景,以排比的文學語言,把革命高潮的到來,比作噴薄欲出的紅日,比作躁動於母腹中的嬰兒,…所以窮不一定會限制你的想象力,不會束縛你的想象力。論現實,我和一批從浙江洞頭海島出來的漁民合夥開辦公司的朋友們,四十年過去了,他們當年的貧困但充滿希望,他們無所有,卻憧憬著未來。看到他們的好幾個已是億萬富翁,貧窮者不必太妄自菲薄,努力了,至少麵包和牛奶會有的。進一步的發展,看你的能耐和造化了。


劉聲90883005


先亮明觀點。我贊成這個說法。

一般正確。

有一個說法,“屁股決定腦袋”。

是不是會者莞爾?

有背叛自己所屬的。但是少。

“男女有別”,我們往往有經驗,跟一位女性聊天,聊著聊著目瞪口呆,然後舉手退出。這個說法也是一般正確。有些渴望變性或者已經變性者難說。但是少。

其實“窮富有別”。

物質的不說了。

窮人與富人的思維有別。

比如,面對一片荒野。富人可能想著蓋些鋼筋混凝土賣給窮人或者富人。窮人可能想著趕出一隻兔子來捉了吃。

窮和富就是”界”。限制對方也限制自己。

富而不忘本,不忘初心,能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的人,有!少。

身無立錐之地,而心有天地之寬。三餐不繼,而心憂天下。

這樣的人也有。少。

“貧窮限制了我的思維”,“財富限制了我的思維”。差不多。

需要突破。有突破就升級。


恬然滋味


會的。貧窮會極大的限制人的思維。

為什麼呢?首先,貧窮會使的人自卑。產生人比人的不正確思想,人與人之間的學習能力基本都有,天賦與生活閱歷上產生了不同。經常聽到不懂,不知道,沒有辦法這種負能量的話充斥著這個社會。人們依據這些不負責任的話來為自己開脫。似乎就這樣就理直氣壯了?這是自欺欺人,是完全不可取的人性依賴。

其次,學習是反本能的。人們從小就千方百計逃避學習,說明學習的枯燥無味。確實,學習是在門前躑躅的過程。好多人終此一生未能一窺門徑。這也是人們牴觸學習的正當理由。畢竟人的一生是寶貴的。

最後,學習與人性的綜合分析,是獲得方法的不二法門。那麼人性從哪裡學習呢?路上,有人的地方,每一個人都是一種人性的具體反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誠不欺我矣!


布衣侯15


貧困沒有限制人的思維,卻限制了人的行動。

人的思維,也是需要原材料的,這就是知識,經驗和智慧。這些從哪裡來,就要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沒有錢不能買書,更不用說行萬里路。貧困和愚昧,本來沒有關係,但卻往往糾纏在一起,這是為什麼?

極度貧困是會限制人的發展。經濟是基礎,它不僅影響國家,也會影響個人的前途和發展。所以任何國家,都在抓教育的公平,注重對下一代的培養,避免因為貧困,使下一代不能接受教育,造成貧困的代際傳遞。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不僅是因為富人給下一代留下的經濟基礎,留下的人脈,更重要的是他們使下一代得到了更好的教育。

貧困本身並不能限制人們的思維。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思想自由。作為國家和個人,都要給下一代創造基本的學習環境,使窮人的孩子,也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地位。如果不能正確的處理這個問題,貧困是可以傳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