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牌」的中型商務車是什麼時候多了起來?

中型的7/8座豐田愛爾法,旅遊常用的 45/49座大巴車,運輸物品的大型貨車

,規格不一,用途多樣,卻兼具同一特性:跨兩關,兩地牌,“中港車”。這類車已像每日清晨在深圳各口岸排長龍的跨境學童一樣,在這十年間日益增多,在這十年間逐漸顯現深圳各大馬路。

“兩地牌”的中型商務車是什麼時候多了起來?

那這些多起來的兩地牌“中港車”,意味了什麼?

自中國大陸與香港簽署了CEPA(《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以來,這份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全面實施的自由貿易協議就為推動中國主體與香港單獨關稅區內的貿易和投資合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兩地牌”的中型商務車是什麼時候多了起來?

當然,兩地的合作也“不負眾望”地發揮出其應有的意義:2010年,《經濟問題》發佈的一篇由王潔潔等人研究的“香港– 大陸旅遊流與貿易流的互動關係”的文章指出:基於1990-2009年這段時間兩地貿易額與出入旅遊人次的調查分析,大陸– 香港進出口貿易的增長,是促使香港入境大陸和大陸入境香港客流量獲得同步快速增長的因素之一;且無論從兩者之間顯著的相關性,還是依據統計數據的推拉方程來看,大陸– 香港貿易與旅遊的發展都呈相輔相成的狀態。

貿易推動旅遊,旅遊促進貿易,組織成深港兩地貿易旅遊難以分割的密切互動關係,從而誕生更多為此服務的“中港車”服務。自由來往於兩個關稅區內(香港地區和大陸地區)的車輛,被冠名為“中港車”;其中,“中港車”除了私人/企業用車以外,更為人熟悉,也更被廣泛需求的是“中港直通車”。

往返深港兩地,主要在深圳、香港市區、香港機場提供單接、單送的汽車租賃服務,單程只需45-60分鐘,為不少因貿易、旅遊需要的商業人士構建深港一小時生活圈,是兩地貿易旅遊密切來往環境下最為熱門的出行選擇。

“兩地牌”的中型商務車是什麼時候多了起來?

這份選擇讓誠匯通構設了一幅新藍圖:給傳統的車貸業務注入新的血液。

日前,某平臺推出首款跨境汽車消費金融類產品— 保勝·粵港通(Cross Border Vehicle Finance,簡稱CBVF),以更具保障的還款方式,更具風險可控性的創新姿態將其與其他傳統車貸產品區分開來,不僅具有從源頭控制風險的優勢:通過粵港車租賃貸以租代購的汽車主要作為盈利工具,承租人可通過粵港車客運業務獲得高利潤的盈收,使還款更有保障,將風險降到最低,還有合作伙伴提供的全方位售後服務,為承租人提供的粵港兩地車牌上牌、車輛定損、粵港兩地車車險、派單、運營管理輸出、汽車維修等多方位一條龍服務,都免除了承租人後顧之憂。

這款粵港跨境汽車融租產品,是以融資租賃的方式進行,主要針對有購粵港車需求且有一定經濟能力,可支付不少於20%—40%首付款的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

因此,這項金融服務是難得和高品的。隨著港珠澳大橋與蓮塘口岸的年底通行,粵港澳大灣區的應運而生,皇崗口岸、深圳灣口岸、沙頭角口岸、文錦渡口岸以及新晉開放的蓮塘口岸、港珠澳大橋口岸等諸多口岸會為粵港兩地提供超過8萬支的兩地通行牌照。種種跡象均發出同樣強烈的信號:粵港澳之間的出行服務、私人專車、商務專車、粵港車服務、粵港車融資租賃服務將是深港兩地遊的熱門出行之選,也因此,兩地車牌不易獲取。據稱,單是跨境客貨車就必須投資超過1000萬美金或者500萬美金的企業提供跨境運輸資格文件進行審核允許後才能獲得此類車牌,可見“兩地牌”的難獲得性,可見這款粵港跨境汽車融租的金融服務是兼具質量和獨特性的。

“兩地牌”的中型商務車是什麼時候多了起來?

發揮最大效能,最有效保障借款方和出借方雙方利益是保勝·粵港通這款產品的初衷,也是其迎合當今發展變化的又一創新舉措。而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中國接壤全球貿易不可或缺的力量、交通中樞,日後與中國內地、尤其深圳的聯繫會更將緊密,誠匯通應勢而謀的保勝·粵港通將會創造如何一番新景象,又將如何以此來堅守普惠金融之路,請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