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读书

有天半夜看书,读到关于战胜拖延症的一篇文章,文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个人其实都是最优秀的自觉经济家,当我们说畏难的时候,我们畏的其实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困难背后所暗含的时间成本。这句话我特别有感触,大半夜的给我读清醒了。

想起了知乎上为什么会有诸如此类“读过的书早晚会忘,为什么还要读书”层出不穷的读书问题,我想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花了时间精力在读书这件事上却并没取得预期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害怕读书没有用,而是害怕读了书然后发现其实并没有用。现代人读书或多或少都带点功利心,为了获取知识,为了升职加薪,为了你的气质里藏着你曾读过的书,要让我们完完全全找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酌一杯茶,捧一本书,仰在躺椅上,只是漫无目的浏览手中的书,得有钱有闲,还要有一种不问收获的心境。不论做什么事,其实都有时间成本在里面,读书也一样,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如果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那这样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
怎样有效读书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之前读书,很是贪多,翻得多也翻得快,一年下来看书破百不是问题,2016年到2017年间囫囵吞枣读了近300本书,多的时候可以一天看三四本。看完有没有收获呢?坦率的说,没有多大收获。明明读了很多书,却还是彻底掌握不了书中内容;明明有了很多想法和见解,却总是落实不到实处。到底怎样读书才能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呢?带着这个目的,我翻开了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很薄的书却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作者坦言自己曾是一个阅读能力为零的人,然而在发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这一现象后,开始疯狂读书,并通过读书创业成功,还同时担任4家公司法人销售,成为职业的咨询师。

在读书创业的过程中,他也碰到了很多问题,而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他在读书时使用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不单单是教大家如何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而且还总结了一些能让你实际行动起来的方法。总的来说分为三部分来让读书不再只是“读书”: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如何记住书中内容,如何马上行动运用。

一、提高阅读效率

001.明确阅读目的萧秋水老师在《进阶》中提到:为什有的人努力学习了却没有结果呢?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以过程为导向学习,而没有以目标为导向。同样是一起爬山,有人累了就放弃了,有人累了就适当休息补充体力,势必到达山顶。有目的的阅读和没有目的的阅读,效果是不一样的。当你阅读之前,花几分钟时间想清楚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再带着目的去阅读,你的注意力就能集中起来,大脑就会主动去书里搜索答案。因此,大岩俊之认为阅读商务类书籍完全不用从头读到尾,可以通过浏览目录、序言、后记,掌握主要内容,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002.要有时间意识李笑来老师曾在一场分享上列出一个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之前觉得自己阅读效率低是阅读能力的问题,却没有参考进注意力的因素。渐渐发现自己利用休息日的大块时间,花了几个小时看书,效果却没有外出在高铁上短短半个小时的阅读效果好。所以,读书时间长,不一定效率就高。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里,作者强调读书一定要有时间意识,才能提高效率。建议大家在读书之前,先确定读完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分成几次完成,每次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样就比漫无目的,读到哪儿算哪儿的读书方式有效率的多。比方一本300页的书我们计划3小时读完,那一小时就应该读100页,设置好了规定时间,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度上升,读书速度也会大大提升。

003.要选择性阅读有人问秋叶大叔,一年读100多本书是怎么做到的。秋叶大叔没有直接回答方法,而是澄清了一个概念:怎样算读完一本书?不是非要一个字一个字看过才叫读完一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里大岩俊之也说出了大多数人对读书的误解,就是一本书必须要从头读到尾,全部理解才行。然而事实却是,二八法则普遍存在,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而且这20%中最重要的也仅有4%。所以,不用一字不落读完一本书,也不要试图全部理解书里内容 ,斩钉截铁“丢弃”不需要的东西,找出书里最核心的20%,集中火力,反而可以牢牢记住书中的内容 。二、如何记住书中内容001.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根据“二八”法则,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有20%,通过做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重要的20%,少而精的内容更容易记住,所以,如果想牢牢记住书上的内容,并化为己用,读书笔记就是项必不可缺的工作。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在读的书上用划线、标记号、贴便签、写文字、折角等方式标注,记录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标记在笔记本上制作读书笔记,这样的笔记简略却内容精悍,也更容易坚持下来。

002.制作读书思维导图读完一本书,根据书中的笔记制作成思维导图。在总结的过程中,再次加深对书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把书读薄的过程,无形中也能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总结归纳能力。制作思维导图有很多方式,可以按读书目的、读书重点、全书的逻辑框架等来整理,可以手绘也可以选择软件操作,重要的是自己使用方便,做完之后能够再复习,反复看,加深记忆。

三、如何马上行动运用

001.设定行动目标古典老师曾说:“一个人牛不牛,不是看他知道多少事情,而是取决于他能应用多少知识。”学习是瞬间快感的,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但练习却是一个持续、缓慢而又渐进的过程。而人是一种害怕失败、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如果只是简单享受学习的瞬间通透感,不敢去尝试练习死磕,那也就很难走出舒适区。我们可以在读书内容里发现行动目标,将读到的知识付诸实际行动。但是,也要注意设立的目标不要脱离自己的现实,而是要以“何事、何时、多少”具体到用数字表达出来。如果目标和现实差距太大,就没有办法顺利达成,从而变成一件折磨自己的事情。

002.量化拆分目标“行动目标”足够清晰了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完成。首先要明确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目前在怎样一个状态,如果最好的状态是100%,现在自己是百分之多少?其次,掌握了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后,思考距离“行动目标”的差距,如果最好的状态是100%,现在自己是差距很小还是相去甚远?最后,设定填补差距的行动,为了达到百分之几所在位置的目标,自己能做些什么?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何时做完?把想到的方案都写出来,从其中选出一条做想做的,把行动拆分成从明天就能开始的小步骤。

003.想象自己完成目标时的样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催着你马上去行动,可能真的很难去真的实践。可以在大脑里描绘一下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样子,运用五感法去感受,把自己带入到那份激动人心的心境中去,让自己兴奋起来,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和行动力。在把行动落地实践的过程中,不可预料的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不要想着放弃,也不妨多想想自己在完成目标时的样子。约翰·菲希特说:“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无论后面有多少个零,没有行动这个一,结果都是零。《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很薄,里面讲的方法看起来也很简单,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发现很有难度,但是只要开始行动了,随着练习次数增加,会慢慢越来越熟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