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治理現代化六大要素(下)

【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中國的城市治理也邁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求執政黨和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不斷強化依法治理、科學治理、多元治理、系統治理、綠色治理和可持續治理,讓城市治理更美好,讓人民生活更幸福】

□黃燕芬 楊宜勇

現代城市治理必須是系統治理

城市是一個複雜巨系統,城市治理是一個艱鉅的系統工程。城市治理要樹立系統思維,從構成城市諸多要素、結構、功能等方面入手,對事關城市建設、運行和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統推進各方面工作。首先,要綜合考慮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設管理等多種因素來制定規劃。規劃編制要接地氣、匯民智,可邀請被規劃企事業單位、建設方、管理方參與其中,還應該邀請市民共同參與。要在規劃理念和方法上不斷創新,增強規劃科學性、指導性。只有匯民智,才能得民心。其次,要加強城市設計,提倡城市修補,加強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公開性和強制性。要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杜絕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第三,城市發展和治理要注重連續性。城市規劃經過批准後要嚴格執行,一茬接一茬幹下去,防止出現換一屆領導、改一次規劃的現象,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第四,城市發展不能無限地攤大餅,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務這個重點,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徹底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最後,城市安全是城市治理必須堅守的底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關、質量關,並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城市工作和城市發展各個環節、各個領域。

規劃也是城市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強城市治理,必須要不斷提升規劃水平,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促進“多規合一”,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完善新時期建築方針,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座標”。要提升建設水平,加強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海綿城市,加快棚戶區和危房改造,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進城市綠色發展,提高建築標準和工程質量,高度重視做好建築節能工作。要提升管理水平,著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實施居住證制度為抓手推動城鎮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提升市民素質。推進改革創新,為城市發展提供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現代城市治理必須是綠色治理

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作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這遲早是要遭受自然的報復的。首先,要把握好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內在聯繫,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其次,要增強城市內部佈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要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繼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加快老舊小區改造。第三,要強化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將環境容量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作為確定城市定位和規模的基本依據。城市建設要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第四,要大力開展生態修復,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要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劃定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防止“攤大餅”式擴張,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第五,要堅持集約發展,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熱、汙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進行規劃建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綠色治理既要向書本學習,更要向實踐學習。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是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樣板工程,值得別的城市在實施綠色治理時學習和借鑑。行政副中心貫徹“城在綠中”的要求,突出建設集中連片的大尺度森林景觀、互聯互通的綠色生態廊道和南北貫通的大規模溼地群,構建了科學合理的綠色生態空間結構佈局。通州新區園林綠化總體佈局為“一區、一城、三環、三網、四片、五鎮、多園”。特別注重建設環城生態景觀帶,在規劃城區和行政辦公區周邊建設寬度100米以上的森林景觀帶,實施增彩延綠。建設永順公園、減河公園等6處高品質的生態休閒綠地林地。在規劃城區外圍永樂店、馬駒橋、西集等地營造大片森林溼地,與平原百萬畝造林林地連接,形成3處萬畝以上的森林溼地。

現代城市治理必須是可持續治理

竭澤而漁,非不得魚,明年無魚;焚林而收,非不獲獸,明年無獸。城市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從長計議。城市發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輪驅動,增強城市持續發展能力。要推進規劃、建設、管理、戶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要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確定管理範圍、權力清單、責任主體。推進城鎮化要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要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戰略研究,統籌推進土地、財政、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領域配套改革。要推進城市科技、文化等諸多領域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生態鏈,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動力,釋放城市發展新動能。要加強城市管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和功能整合,建設綜合性城市管理數據庫,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要結合自己的歷史傳承、區域文化、時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

謀一時者不足以謀一世。城市治理是千年大計,必須善謀善治。雄安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樣板,值得其他城市在完善治理體系時不斷學習和借鑑。以現代城市交通治理為例,雄安新區未來將實現以智能公共交通為主、無人駕駛私家車個性化出行為輔的出行方式,以此構成未來雄安新區的路網結構和空間分配模式,放棄以小汽車為主的交通出行方式。雄安新區還要建設21世紀地下管廊式的基礎設施,把城市交通、水電氣、城市災害防護系統等都放到地下,包括高鐵路線、車站,大部分市內交通也放到地下,把地面讓與綠化和行人。

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城市治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所謂科學者,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比如建設智慧城市,合作共治,運用大數據進行管理等等,使得城市避免陷入環境惡化陷阱、交通擁堵陷阱和房價高企陷阱。所謂藝術者,需要精益求精,永不懈怠,比如山水城市、藍天白雲、文化名城等等,以避免出現城市鄰里間冷漠陷阱、新舊市民的隔膜陷阱以及官民間的不信任陷阱。馬克思指出:“尊嚴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動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質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8頁)新的時代給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中國在城市治理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城市社會多元主體的共同努力下,把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境界。

(作者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