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蟲過江》評分兩極化,《阿修羅》又如此!是巧合還是套路?

大家好,我是虛老師說電影,為大家分享最新電影資訊、趣評電影生態,戲說電影故事!做一個有情懷的電影人

電影評分是大眾對某部電影的一種評價,與專家評價的區別是,它的評分者更多的是看過該片的觀眾,雖然評定缺少更多的專業性,但是從概率學角度來說,它更大眾化一些,同時也是一部商業電影參照的重要指數之一,畢竟在電影市場中,消費者更多的是觀眾,而不是專家。而評分兩極化是指一部影片在不同大數據平臺中的評分差別特別懸殊!這種現象近些年引起大眾的普遍關注。

《猛蟲過江》評分兩極化,《阿修羅》又如此!是巧合還是套路?

小瀋陽的《猛蟲過江》上映後就遇到如此情況,該片在豆瓣評分超級低,而在貓眼大數據平臺卻評分超過8分,這下讓觀眾蒙圈了,那這部影片到底是好還是壞?我還去不去看呢?評分的兩極化直接影響到觀眾對該片認知,也決定觀眾會不會去看!小瀋陽也曾為此發聲,表示看不懂,大數據的評分?

《猛蟲過江》評分兩極化,《阿修羅》又如此!是巧合還是套路?

而巧合的是,電影《阿修羅》也遇到如此尷尬的事情,該片上映不三天,豆瓣評分竟然才3分,貓眼和淘淘票上達到7分左右,這種評分相差如此巨大,真的是讓筆者也尷尬啦,同樣是一批觀眾,為啥兩個平臺相差如此之大吶?就說觀眾品質不一樣,但也不能差別這麼大!

《猛蟲過江》評分兩極化,《阿修羅》又如此!是巧合還是套路?

客觀評價這兩部影片,它們雖然不算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猛蟲過江》雖然硬傷那麼多,但是畢竟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影片大框架有問題,但是有些細節點還是足夠滿意。《阿修羅》特效雖然精美,但是故事結構真的硬,沒有一個好的劇本支撐再好的特效也是白瞎!但評分也不用那麼低!所以數據應該有問題!

《猛蟲過江》評分兩極化,《阿修羅》又如此!是巧合還是套路?

評分這麼不靠譜,那我們還能相信評分嗎?很多觀眾的習慣是看某部電影之前,都要參考評分,好就去看,不好就換,這樣的評分結果真讓觀眾為難了,所以評分只能參考,不能為主要參考指標。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評分機構的數據不是透明的,這裡牽扯很多因素,比如,營銷因素,評分影響一部影片的質量,自然越高對電影票房越好,這樣很多宣發機構就盯上這個點,很可能會間接控制數據,請水軍刷數據。同時,很多大數據平臺也參投某部影片的製作,所以它會充分利用自己平臺的資源,來協助電影宣發,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文章由虛老師說電影原創並首發,禁止轉發、洗稿、抄襲,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