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刑犯人爲何要在「秋後問斬」爲何還等「午時三刻」?

古代處決犯人時一般要等到秋後。

古代行刑犯人為何要在“秋後問斬”為何還等“午時三刻”?

這是因為古代主要是農業為主,秋後都收成完了,進入了農閒,這個時候集中處理可以召集人群觀看,起到震懾的作用。

並且秋冬時節有一種肅殺之氣,再還可能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冷,容易處理屍體,不容易引起瘟疫的傳播。

“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

古代行刑犯人為何要在“秋後問斬”為何還等“午時三刻”?

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

中國古代一直認為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作出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等等和他被處死有關連的人員。

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壓抑鬼魂不敢出現。

古代行刑犯人為何要在“秋後問斬”為何還等“午時三刻”?

這應該是習慣上“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