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師生「接地氣」實踐成果 台灣舉辦大學社會實踐博覽會

新華社臺北7月28日電(記者鍾群 查文曄)為向社會推廣臺灣大專院校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成果,臺灣大學28日啟動“大學社會實踐博覽會”,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當天早上9點,臺灣大學綜合展覽館已是人頭攢動。展區分為“在地關懷”、“健康促進”、“產業升級”和“環境永續”等區塊,各大院校的師生都忙著給參觀者講解自己學校的社會實踐項目。

臺灣成功大學此次參展的項目之一是“永續城鄉營造—社會創新資源建構計劃”。據負責人朱國維介紹,該項目在臺南官田實施,主要是種植“對環境友善”的有機稻米和菱角,同時還用有機稻米制造有機米粉等產品。因種植過程不使用農藥,所以生產的農產品對健康有利,項目還可以保護當地環境。

成功大學教授陳世明說,通過實踐項目,學生們走出了校園,跟鄉鎮居民同吃同住,並利用他們學到的知識幫助當地民眾,同時實踐經驗也為他們未來走入社會打下基礎。

臺灣靜宜大學此次參展的項目主要關注臺灣老齡化問題。靜宜大學企管系學生尤冠傑說,他們通過“建構幸福銀髮生態圈”項目,為當地老年人制作了營養食譜,並帶領他們走出社區,認識新朋友,展現自我的才華,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希望通過博覽會讓社會大眾瞭解,大學不僅扮演學術研究的角色,同時也能夠融入地方生活。”靜宜大學副教務長鄭志文說。

據悉,此次博覽會以“希望所在”為主題,以“大學是希望的所在”的精神與社會對話,由來自臺灣各大專院校的93個實踐作品共同參與。博覽會將持續兩天,期間還將舉辦多場專題演講和論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