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可以養成有效率的讀書習慣?

鼴鼠的土豆


全民閱讀的新時代已經來臨,死讀書已不再適用於當今爆炸式的高速閱讀。養成一個有效率的讀書習慣,勝過讀書十年甚至百年。然而,怎樣才能養成一個有效率的讀書習慣呢?

不用擔心,有書君今天為大家提供了幾種提高閱讀效率的方法,只要你學會了其中的任何一種,你的閱讀效率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呼吸放鬆法

呼吸放鬆法對於閱讀效率的提高有著極其顯著的效果。在閱讀開始之前,先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呼出來,使自己的身體漸漸在一吸一呼中變得更輕鬆自如。心靈在呼吸後進入靜止狀態,頭腦也變得更加清晰。頭腦清晰了,閱讀效率自然能夠得到提高。呼吸放鬆法是自我微觀調控的一種呼吸方法,應當輕柔緩慢地實行,不宜急躁而引起呼吸過快。

二、快速掃描法

快速掃描法就是指對一篇文章進行快速瀏覽,這種方法有其獨特細節,必須要用筆或者是手指沿著閱讀的文字滑動,然後眼睛隨著筆和手指的滑動進行閱讀。這樣一行行地快速劃下來,一篇文章、一本書就會立刻被讀完。

快速掃描法相較於平常生活中的“一目十行”和“走馬觀花”更加靠譜和實用,適合短時的極快速閱讀。從“掃描”二字就可以輕易看出這種方法擁有著極高效的閱讀效率,它會促進你的手、腦、眼三方面的合作協調。

三、個人註解法

對於閱讀註解,長期閱讀的書蟲們都會使用,但是如果一個人只讀一本書,必須將閱讀記號和註解歸類統一。你讀一本書只能用你已經熟悉的符號,這樣你才會認得,才不會發生誤讀的情況。在書頁間,文章上下的空白處,都可以寫下文字或者符號來幫助理解和記憶,這些文字和符號都叫做註解。

在各種古文獻和古書籍當中都有著大量的“註疏”,古代人的閱讀學習方法值得今人的深入學習,所以註解法對於閱讀高手而言必不可缺。

四、閱讀距離法

閱讀距離法,就是要將眼睛同書籍保持一定的距離,視野達到最有效閱讀的角度。視力決定定了閱讀的書本距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書本距離,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書本距離,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

視野會影響閱讀的寬度,閱讀寬度會影響你進行一次閱讀的閱讀量和閱讀時的文字的大小。關於閱讀寬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博贊學習技巧》中測量閱讀寬度的方法。距離不僅僅產生美,更能提高閱讀效率。

五、帕累託原理分離法

帕累託原理又稱“省力法則”或“二八法則”,在各個領域都得到運用。當它運用到閱讀和記憶等方面的時候,我們的閱讀會更高效省力。帕累託原理認為就許多現象而言,80%的結果源於20%的起因。通過該法則,我們可以在閱讀行為中作出自我調整,以求將閱讀量減到最少。

抓好起主要作用的20%的閱讀內容,其他80%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將百分之二十的主要問題與百分之八十的次要問題分離,我們的閱讀會大大減負。當你在閱讀時,如果能熟練地運用帕累託原理分離法,便如同學會了如何在閱讀中“偷懶”,再晦澀的文章也能讀得快、讀得懂。

六、重複溫習法

你聽見“重複”二字,可能覺得這種方法離高效閱讀有點遠,但這裡的讀書“重複”不是讀書百遍千遍的那種閱讀,而是指再次閱讀。也就是建立和完成相關知識的反射弧,讓你記住書中知識,不再忘記。因為記憶是有時限的,只有在時限內重複,才能鞏固自己的記憶。在有限時間內的多次重複後,海馬體中的神經元會將你大腦中與閱讀有關的信息固定下來,形成記憶。

除了以上六種方法外,還有多種閱讀方法,例如凡爾納的卡片讀書法和華羅庚推想法等。

不過,你以為了解了這些方法閱讀後,閱讀就能像跑火車一樣飛速了嗎?在閱讀之前,你還要做好準備工作,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找到自己的閱讀方向。你是想看一篇來散文陶冶下情操,還是通過抒情和敘述的段落來學習如何寫議論文?閱讀有了目標,才會知道自己想要讀什麼,想要在書本里獲取怎樣的知識。

養成良好高效的閱讀習慣並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相信吧,我們每個熱愛的閱讀的人,都能在書海里做一個自由而自信的小書蟲,高效地吞噬著海量的知識。


有書快看


大多數想要提高閱讀能力的讀者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在21世紀,他們仍在使用古老的18世紀死記硬背的閱讀方法!


我有一個更好、更有效的解決方案給你,有很多戰術和技巧,你可以拿走你真正需要的。


根據我自己快速而多才多藝的閱讀經驗,你可能想試試下面這套方法:


1,首先,練習一些放鬆技巧,用緩慢但深層的膈呼吸,使你的頭腦變得清晰,身體變得放鬆。


2,決定你的目標/目的,你是想從你的閱讀中獲得一個全局的概述還是詳細的信息,以及你準備投入多少時間,因為你的最終決定將決定你的閱讀速度。


3,學習並運用流行的SQ5R閱讀策略。


通常,快速瀏覽一下目錄、前言、索引和附錄,甚至書目,以及書尾摘要(如果有的話),通常會讓你對書的內容有所瞭解。


SQ5R在這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幫助,不懂的可以在網上查一查。


4,學會識別所有的文本組織模式和它們的關鍵詞,這是作者在智力密集型閱讀材料中經常使用的。


5,用鉛筆作為控制器,控制眼球掃視運動。


6,運用帕累託原理,幫助你將“核心材料”與“精心製作的材料”分離開來。


  • "核心材料" =概念;理論;原則;定義;術語;名詞;等等。

  • "精心製作的材料" =插圖;例子、趣聞;等等。


採用索引卡策略幫助你快速學習和掌握“核心材料”總是好的;


7,利用( 3 )和( 4 )中獲得的知識,學會發現關鍵思想。


在你的閱讀導航中,一個快速取得成效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問:作者在這裡說什麼?就我預定的目標或期望的結果而言,這裡什麼是重要的和相關的?

8,不要猶豫,在文字段落的空白區域做一些與你有個人關聯的註解。


總是用A--T (行動-採取) / Q--P (問題-思考)來表達。


9,完成閱讀任務後:最好用概念圖或聚類圖或圖形組織者進行總結和概括,以便快速整合和綜合你剛剛閱讀的內容。


10,結合9 ) 思考:如何利用這些閱讀資料為我的學術追求/生活/工作/商業/客戶增加/複合/倍增價值?


最後建議:只閱讀你需要的東西,以滿足你最終的應用和時間緊迫。你其實不必把整本書都寫完!


我還要指出的是,對你個人或專業閱讀的考驗實際上是來自你最終對你所讀內容產生的想法和見解所做的工作。


回到你問題的關鍵方面,讓我向你指出,你不是用你頭腦中儲存的東西來衡量的;這是你對你所知道的事情所做的。


也就是說,你的生產力在一個有成效的結果或一個具體的可交付成果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白詩詩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毛爺爺也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記筆記是我們公認的很好的讀書方法,但由於方法不得當,總是虎頭蛇尾,完全無法堅持下來,或者就算勉強堅持下來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該記不住還是記不住,完全體會不到記筆記的好處。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提出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可以很好的解決讀什麼、怎麼讀、怎麼用的問題,幫助大家極大的提高讀書效率。

一元筆記讀書法,顧名思義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到一個本子裡,化繁為簡,幫你找到值得讀的書,記下有價值的內容,真正把書讀成自己的。


讀什麼——用購書清單幫你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書籍。

不知道要讀什麼,關鍵在於如何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書。一般來說,我們需要讀的書包含但不限於:

1. 感興趣的領域

2. 喜歡的作者

3. 其他人的推薦

4. 當下正在流行的熱門書

這樣的書可能有很多,怎樣確定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並且有價值的呢?你需要一張購書清單幫你梳理思路,做好讀書規劃:

購書清單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方便我們“指名購買”,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一種主動帶著目的讀書的意識。它可以進一步幫助你認識到: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這本書中我要讀什麼。主動的閱讀,可以促進你在讀書時積極思考,獲取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內容,並且對此印象深刻。

有的童鞋會說:可是我連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都無法確定。這個時候,你更需要這份購書清單,在奧野宣之看來,購書清單是“為了促進主觀購書的矯正裝置”,可以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

有了一個初步的清單,究竟要從哪一本開始呢?此時,你需要做的是拿著自己的購書清單,找一個書店,翻開這些書,實際的試讀一下,找到讓自己怦然心動的那本,這個過程同樣有助於你加深對這本書的印象。


怎麼讀——用一元筆記讀書法,將重要的內容和想法記錄下來,形成自己專屬的資料庫。

1. 通讀-重讀-標記,找到讓自己心動的內容。


2. 用最簡單的方法堅持做筆記;

從一句話開始,把讀書相關的所有信息記入同一本筆記本。

這個方法的關鍵不在於記錄的數量,而在於要刻意培養記錄的習慣

,哪怕只是簡單如“p35頁的這幾句對我很有啟發”也是可以的。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用最簡單的方法開始行動,能夠堅持下去,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3. 摘抄+感想——“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主動思考,及時記錄當下的想法。

具體步驟如下:

寫下日期、書名和作者名——這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回憶當時讀這本書的相關場景。

記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個人認為這個摘抄過程,除了手寫,還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呈現,例如拍照、複製電子版等。

記錄下自己對這部分摘抄內容的感受——為什麼值得摘抄,哪裡打動了你,引發了你的哪些思考。

這種摘抄-評論交替進行的形式,就類似於“蔥鮪火鍋”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係,故此命名。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也是一種很好的思維訓練方式,把靈感記錄在紙面,將抽象的、碎片化的思考過程,統統變成具體的書面文字,不僅有助於我們加深理解,還可以同時形成一本自己專屬的創意素材庫。


怎麼用——重讀筆記,信息重組,提高自我

溫故而知新的道理我們都懂,怎樣才能做到呢?奧野宣之的建議是:在固定場景,固定的時間重讀筆記,比如每天睡覺前的15分鐘,或者每週三次。堅持一段時間,自然而然會養成定時重讀的好習慣。


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意的生成》一書中如此說:“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一元化筆記融合了隨筆、摘抄、評論等多層次的內容,每一次的重溫,都能激發我們的新思考。


總結起來,你需要做的就是——準備一本筆記本,將自己想讀的書、有感觸的內容、思考和想法,按照日期記錄下來,定期溫習。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幫你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培養你主動思考的能力,信息整理的習慣,還能幫助你組建一個專屬的知識寶庫,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和想法,希望能幫到你,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關於讀書習慣的心得~


方方小舟


我自己從小愛看書,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六神磊磊說的,大意是,如果有哪天和別人吵架,放出來最狠的一句話是老子看的書能把你火化三個來回!嗯,這也是我的目標。


以前我看書是個拼屬性不拼技能的選手,後來看得多了,尤其是閱讀類書籍看了好幾本以後,慢慢也總結出了一些可以適合大家用的方法。


有效率的看書這個問題其實問得很好,在我遇到的問關於看書問題的人裡,有很多人更關心的是如何看得快一點。其實看書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看過多少書,而是看過以後你吸收了多少,這個就是效率。


當然,有效率的前提還是要有速度。就好比你在公司上班,你寫個普通的活動方案寫了一個月,哪怕寫得再精彩,估計領導也會不滿意的,因為活動週期已經過去了……


如何提升看書速度?


首先,我們需要先看序、前言、目錄、後記,對於一個優秀的作者來說,這三個地方會明確告訴我們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和結構,我們就可以初步判斷是否需要通讀,還是節選其中我們感興趣的地方讀就可以了。比如吳軍的《大學之路》,在前言裡他就說了,該書前6章介紹大學的發展、英美名校教育的理念和特色,他個人的求學經歷以及美國名校篩選學生的方法,而後10章則是詳細介紹英美名校的具體特點。這樣對我們這些讀者,直接就可以對書裡的內容進行取捨了,比如我,我只對前6章教育理念和他個人長達18年的大學生涯感興趣,而後10章的英美名校具體特點我就不是很感興趣,那麼在我時間精力有點的情況下,我就可以只讀前6章,而後10章我可以有時間再看,也可以快速略讀。


第二,從具體的操作方法來講,如何提升閱讀速度?


具體的閱讀方法,在《博贊學習技巧》以及《溝通聖經》這兩本書中有很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找出來多看看,我在這裡大概介紹下。


想提升閱讀速度的人,要做到不斷擴展自己的閱讀寬度,也就是一眼能夠看到的橫排文字和豎行文字有多少,再有就是不要默讀、不要追求字字看清、不要回視,我們都不是小學生了,閱讀也不是在學習朗誦。


《博贊學習技巧》中有詳細測量自己一目能看到的閱讀寬度的方法,大概就是找個朋友,拿把尺子放在距離你10cm的地方,分別橫看和豎看,測出你的閱讀寬度,以後每次閱讀的時候保持這個寬度。


用《溝通聖經》中的不要回看結合上述閱讀寬度,就能有效提升你的閱讀速度。所謂不要會看,就是如果一句話20個字,其實不是每個單獨的字都有意義,整體這20個字才能表達一個意思,你如果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很容易看到後面忘記前面,就容易回看。然後又因為這個句子其實挺簡單的,你的大腦會覺得浪費時間,它自己就開小差了。



記不住書裡的內容怎麼辦


有效率不僅要快,還要質量好,看過就忘的話,也不能叫有效率。那麼怎麼才能記住書裡的內容呢?古人有句話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是千古真理。看書要記筆記,記筆記有很多方法。


首先,網絡筆記,這是最方便快捷的,把書裡的原文加上自己的感悟寫到豆瓣讀書筆記裡,是最簡便的一種。


另外就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的“蔥鮪火鍋筆記法”,專用一個筆記本,把書中原文摘抄下來,並寫下自己的感悟。


具體的記錄內容呢,《如何閱讀一本書》裡也介紹了三種,分別是:結構筆記、概念筆記和辯證筆記。


結構筆記:這個筆記的著重點在於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結構筆記的目的是幫助讀者在詳讀時分清主次,通過對書籍目錄的分析,整理出全書的整體架構,釐清作者是用何種思路來陳述他對於他所要表達的主題的陳述的。


概念筆記:概念筆記是對作者的想法(尤其是一些掌握不到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觀點,形成讀者對作者所要表達主題的獨特概念。它會幫助讀者在做分析閱讀的時候,得出這些自己提出的觀點是否正確的答案,可以更好地掌握所閱讀書籍的準確性和意義。


辯證筆記:這是“針對一場討論情景的筆記”,主要用於主題閱讀。即對主題閱讀的書籍,進行高度概括總結出一個或數個關鍵主張,並將這些主張與其他書籍的主張建立聯繫,最終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主張。


篇幅有限,關於閱讀寬度可能大家還會有些疑問,另外筆記記錄方法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討論。


株株兒


現在自媒體非常發達,這使得新型讀書變得大有必要,“為寫而讀”“為產出而投入”,正是時代環境的要求。於是,舊有的只專注於投入高效化的讀書方式不再適用,如何做到為了產出而快速閱讀並獲取高質量信息成為了關鍵所在。

奧野宣之創造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導我們如何用一本筆記將書中的精華用最高效的方式整理記錄下來,如何為自己打造一座精神上的圖書館。



一、確定讀書目的

1、讀書契機

很多人擁有“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的強迫思維,這樣的結果是既無法體驗讀書的樂趣,也無法實現產出,。因此,閱讀前我們應先認清正確的讀書體質,法國當代作家達尼爾.佩達克提出,作為讀者我們擁有“不讀”、“跳讀”“不讀完”的權利。擺脫閱讀束縛,是真正享受閱讀樂趣,實現有效閱讀的開始。當內在動機的引擎發動時時,讀書便作為能量不斷髮動引擎,讀書才正式成為一件主動的事情。

2、選書

如何有目的的選書,挖掘自己的興趣點?這需要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細心發現並取材,當我們在瀏覽國際新聞,閱讀採訪報道,甚至漫步於大街時,都能時時刻刻為我們提供素材。比如我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對“印度黑公交輪姦案”的探討,看完讓我對印度的女性地位及種姓制度產生好奇,有深入瞭解的慾望。這時,我便可把這個想法記錄於自己的“隨想筆記”裡,不讓想法飄走。



3、購書

有了明確的閱讀想法,這時,我們便可有目的的搜尋相關書籍,我在網上找尋了有關印度介紹的書籍,然後把符合自己閱讀意願的書列如“購書清單”。奧野宣之介紹的這張“購書清單”類似於一張excel表格,將書名、作者、出版社依次填入,買書時帶上購書清單便可快速找到目標書籍,不至於在書店徘徊過久。當然,除了紙質清單,我們也可以線上清單,這更符合當下網購的流行生活,將心儀的書籍加入亞馬遜心願清單,再一鍵購買,也是相當方便。



二、產生印象——讀書

1、閱讀與思考相結合 掃讀:即目錄讀書,先閱讀目錄,根據需要選定章節,再進行意識代入,以作者身份思考這一標題你會寫什麼內容。

2、閱讀與碎片時間相結合

通讀:通讀章節內容,覺得有價值的內容摺頁

重讀:將折角的幾頁重讀,仍然覺得很好就把另一個角折起來。

標記:重新讀一下折起兩角的幾頁,如果還是覺得很好,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可用普通直線表示客觀重要,波浪線表示主觀重要,圓圈表示強調關鍵詞。



不同的閱讀過程可用於不同的碎片化時間,比如在搭地鐵時可先進行通讀,上廁所時再進行重讀,晚上睡前閱讀今天的重要內容,並進行標記,因此,我們需要用上通讀書籤、重讀書籤、標記書籤用於區分不同的閱讀時間。



三、擁有印象——記錄

1、蔥鮰火鍋式:摘抄+評論

摘抄:註明筆記日期、書名、出版社,摘抄的內容應是讓我們心動或者震撼的,無法產生共鳴的內容請捨棄。內容多時我們可只摘錄小標題和關鍵詞,這是凝聚作者精華的存在。如果標記內容過多時,我們可將書放置一段時間再來做筆記,當再次翻閱時我們便覺得有很多地方沒有摘錄的必要了,因為只有經過時間沉澱的內容才是有價值的,值得摘錄的。

評論:閱讀的目的在於權衡和思考,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可見其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對書中內容的評論能夠發揮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與發散性思維,讓我們避免了模仿別人的想法。因此,評論是我們思考的源泉和激發思想的火花。而且,評論內容是書評的由來。



2、剪報式讀書法

如果說蔥鮰火鍋式是筆記的核心,那麼剪報式就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了,具體怎麼實行呢?我們可以把書腰,信息卡片,書籤這些東西粘貼於筆記本上 並使用無印良品的一些文具如彩鉛,便利貼,膠帶加以佈置,這樣一本精美的筆記本讓我們時刻都有翻閱的渴望,就像一件精美的物品一樣,它帶來的滿足感和欣喜感是無法言喻的。並且通過粘貼與書有關的物件能夠喚醒我們在閱讀這本書時的相關回憶,從而加深對這本書的印象和理解。



四、活用

閱讀一本書的作用是什麼?是要能夠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這才是一本書發揮的最大價值。那麼一本書怎麼才能運用到自己的生活?這個問題又可以轉化為一本書怎樣才能達到有效輸出?前面介紹的筆記讀書法在閱讀過程中起到加深印象,擁有印象的作用,而活用這個步驟就是讀書的終極目的,即實踐,特徵識別,創造。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在書中學習的觀點在現實中遇到了,這是特徵識別,而你運用了書中的方法就是實踐,實踐過後對呈現的結果進行反思,再磨合調整,這就是創造。如果能做到這個地步,那麼這本書就對你發揮出了最大的價值。另一種方法,那就是寫書評,書評是書中內容與你的過往經歷,知識體系發生關聯,讓你進行思考,對往後生活起到的指導作用。因此,書評也是一種輸出讀書價值的有效途徑。


泰迪自己縫自己


股神巴菲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的工作其實是閱讀。”查理.芒格--巴菲特最好的搭檔說:巴菲特就是一部“學習機器”。巴菲特自稱10歲時就把奧馬哈市圖書館所有關於投資的書讀完了。“我不斷閱讀,一天可能讀五到六個小時。年輕的時候讀得沒現在這麼快。可我要讀五份日報,還有很多雜誌、10-K文件(注:上市公司遞交美國證監會的年報)、(企業自行發佈的)年度報告,另外也有其他很多東西。我一直享受閱讀。”


查理·芒格公開說過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其實,巴菲特的投資成功秘訣是大量閱讀加調查研究。大量閱讀是掌握大量相關信息,調查研究是實事求是,而

大量閱讀是基礎和前提


那麼什麼是高效閱讀呢?如何達到高效呢?要怎樣閱讀呢?《高效能閱讀》這本書會給出最詳盡的答案,從整體上提升閱讀質量,並且在看完本書後你也能變成高效能閱讀的達人!~


作者

原尻淳一,現任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他畢業後進入廣告公司工作,負責過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曾擔任過企業培訓講師。身為效率專家,原尻淳一提出,讀書的目的並非單純地投入時間與精力,而是要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實現創造性產出!《高效能閱讀》這本書是原尻淳一在經過閱讀百餘本以上閱讀方法論相關和非專業書籍後,融入多年自身的工作經驗而完成。書中有非常形象的示例圖和很輕鬆的案例講解,讓“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閱讀本書從小白變成讀書愛好者。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適合的人群:

- 所有職場人士,無論你是剛畢業的小白,還是已經摸爬滾打多年的資深老鳥

- 天生有閱讀障礙的人

- 希望更加精進閱讀並達到提升的人




初級篇--從培養讀書興趣開始


一、找到你喜歡的書店,或喜歡的咖啡店


其實許多人對讀書提不起興趣,有可能是由於本身知識乏味、無趣引起的,或者是由於講解的老師講解不夠生動(or單純的不喜歡這位老師),反而對其失去興趣。單純的讀書一定是枯燥的,我們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可以從你喜歡的事情入手。


比如,你喜歡汽車或籃球,肯定會看一些雜誌或網頁推文,那就是閱讀的開始。你一定會看汽車的性能、款式、品牌、是否有改裝啊、幾驅,還有實用價值或是否有夠fashion……那接下來你就可以去讀讀相關的文章,這就是個契機,引領你進入閱讀的世界。


再比如,很多上班族、小資女都喜歡咖啡,或時下流行的奶茶(奶蓋),那麼,先找一家環境美美的小店,找個安靜且陽光好的位置坐下,聽聽舒緩的音樂,同時拿起手邊一本還算有興趣的書(最好先從薄的書看起),細細品味,這也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不但提升了生活的品位,還同時收穫了書籍內容帶給你的力量,慢慢愛上讀書



二、聽現場讀書會(TED)的分享,由2D學習轉化為3D,進而二者融和


什麼是2D?就是平時我們上課的過程,只是一味的課本化的傳導及輸送,這樣的輸送就是2D的,只有單一的教授和吸收。這個階段只適合於學生或不會自己學習的人。但是進入社會,再用2D學習法就不那麼適用了。


3D電影大家都看過,就不用解釋了,屬於全方位的環繞式學習;通俗的說就是你置身其中,在真實的現場環境中,有興趣地自己學習。


如果你已經克服了上面一所說的厭倦讀書的階段,若想再進階,但卻仍舊讀不進太多高深的文章,那麼可以試著參加一些線下讀書會的活動,聽聽別的閱讀者都是怎麼讀書、思考的,他們的角度是否是你從未接觸過的、有趣的或更簡單的讀書方法,體會一下現場實況所特有的興奮感,是否能給你打開另一扇大門、讓你讀書的熱情愈發高漲;同時結交一些同樣愛好讀書的朋友們,大家一起互相監督、學習,在他們引領你閱讀的基礎上,你再回過頭來去看看書,你會發現這本原來辣~麼難讀的書,怎麼一下子變簡單了!


原尻淳一認為,正如所聽音樂最好聽完現場演唱再買CD一樣,聽完現場演講再去看書,就能迅速且輕鬆地把握內容了。這個方法尤其適合入門級讀書者。



中級篇--每個人都有不讀完一本書的權利

一、尋找關鍵字、黑體字

特別喜歡原尻淳一開篇引用法國當代作家達尼埃爾· 佩納克介紹的“讀者權利十條”:


讀者權利十條

第一條 不讀的權利

第二條 跳讀的權利

第三條

不讀完的權利

第四條 重讀的權利

第五條 讀不擇書的權利

第六條 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

第七條 讀不擇地的權利

第八條 隨意選讀的權利

第九條 朗讀的權利

第十條 默讀的權利


以上其中二、三、八條說明了一個讀書的重要法則,就是要獲得書的中心思想,可以採用跳讀的方式。其他內容,在有空閒時間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再去細細品味的讀。


什麼才是最有效的跳讀呢?我們不妨先從目錄頁

看起。一般書的目錄是涵蓋整本書的所有結構、內容框架的,會讀書的人都是先檢閱目錄頁的內容,劃出最想看或認為最有意義的部分,選定自己要看的章節


在看的過程中,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highlight(標出)出重點部分【--此步驟即為劃重點】,或找到有些書中的黑體字,便於過後再仔細閱讀標出內容前後的部分。最後,帶著問題意識找到線索後,再快速、多次閱讀,以確認相關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


保羅·R·謝勒(Paul R. Scheele)先生曾提出過“影像閱讀”法。他認為,讀書的流程應該是:帶著目的讀書 -- 通過預覽分析書的整體結構 -- 查找Keywords(關鍵詞) -- 進行三次快速的“影像閱讀”。這個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能非常快的找到書的精髓,如能長期按此操作,將會形成讀書的良好習慣。


二、70:20:10法則

個人學習成長的“70:20:10法則”,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模型,一直被很多知名企業如戴爾、谷歌、沃爾沃等及業界專業人士奉為領導力建設的圭臬。來看看我們以往HR圈裡講的此法則。

我從業十多年來,無論在之前供職的企業,還是給諮詢客戶做領導力發展方案設計,符合“70:20:10”模型一直是設計個人發展計劃的基本準則。那我們來看看70:20:10法則如何應用在閱讀中。


假如,每月讀書經費是500元,則有350元用於專業書籍,100元用於專業書籍的周邊上下游領域,50元採購完全無關的未知領域。如按每本50元單價計算,你一年將看完100本書!一年讀完這麼多本書,你還不能掌握具有專業知識嗎?所以,讀書才是直接關係到職業生涯提升的正確打開方式



高級篇-- 3D * 2D = 知識立體化

一、做專才還是通才

首先,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成為我們所在部門的專才,即縱深方向發展。當你有了一定的專業技能,變成部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時候,再通過水平閱讀,拓寬平行方面的內容,瞭解並拓展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最終達到“知識立體化”的過程。


所以,這個公式即為:垂直型閱讀 X 水平型閱讀 = 知識立體化 ==> 綜合能力最大化


(如同本書有主軸、也有縱向深度的內容)


鎖定一個主題,就能形成一個思考的主軸。有了這個軸,所有的相關信息都會隨之而來。


二、 觀察業務能力強的前輩的書架,並建立自己的“書脈”


作者原尻淳一在沒有社交媒體的早年做法就是去拜訪公司的業績好的前輩,然後仔細觀察他們的書架,看到有興趣的書時還可藉此機會和前輩聊聊,從而獲得更多信息和知識儲備。另外,看多了前輩的藏書,也可以推及其人的性格脾氣等特徵。


那麼什麼是書脈呢?通俗的講就是由一個你最喜歡的領域出發,中間都是這部分類型的書,然後慢慢積累,再發散出去其他相關領域,慢慢越擴展越多,逐漸變成你自己的書脈。


書看得越多、內容越廣,自然慢慢會成為你的知識碎片,逐漸附加在你的體內,這是知識儲備和累積的最好的過程。而這些實讀就是以讀書為糧食,以產出為目的的讀書


三、利用軟件、便籤等輔助工作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還介紹了很多小技巧,如利用便籤、文件夾等製作、整理檔案;同時用不同的工作軟件,可以更加便利地將精華儲備上傳至雲端。有興趣的文藝範兒小夥伴們可以去了解一下。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大網站、公號都在搶流量分發和輸出各種讀書內容,然而人們在這些大量的廣而告之後可能更加焦慮----喜歡讀書者的焦慮是如何能更加提升閱讀效率和質量,小白們則焦慮如何讀好書。《高效能閱讀》正好可以給出“所有人”答案。但更重要的是,在學會優質地讀書後,能有效輸出仍是閱讀的關鍵。不求變成專業文字工作者,只要能獲得書中精髓、併為己用,成為腹中的優質養分,也算是一份不錯的收穫啦!


Ref:2017年3月,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舉行的演講活動Iconic Voices(之巴菲特演講)、人力資源網站“70:20:10”模型


開朗的孤獨患者TT


要養成有效的閱讀習慣,首先得讓自己知道為什麼要閱讀,帶著目的地去閱讀,才能更有效。

學以致用才是閱讀的最高境界,特別是閱讀商務類書籍而言,學以致用最為有效。我建議你看看由日本作家大巖俊之寫的,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陳怡萍翻譯的《適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

這本書將從如何有效率地讀書、如何邊讀邊做讀書筆記、如何牢記讀到的內容,以及如何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這四個方面教會你如何才書中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

書中用了32張圖/表,作為例子進行說明;同時還提到了“二八定律”“SMART原則”“艾賓斯遺忘曲線”等作為本書的理論支撐。

對於患有閱讀困難證的讀者來說,《適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無疑是一本比較實用的實操手冊。

一、有效率地讀書

在這個部分,作者大巖俊之指出明確自己閱讀一本書的目的,並從序言、目錄、後記等尋找出可能達到目的的內容和章節進行重點閱讀,然後以輸出(向他人講述和寫下來)到逼輸入的方式,從書中為自己的目的尋找“答案”。

同時,作者還提倡有時間意識和多讀。多讀跟我們所說的主題閱讀類似,通過同時閱讀多本同一類型的書,更容易獲取不同的信息。

二、邊讀邊做筆記

讀書筆記'是項必不可缺的工作。

在眾多記錄讀書筆記的方法中,作者最推薦的是“思維導圖”法,而且大巖俊之對“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著墨很多。

我們常見的利用便利貼和各種“標記”“劃線”“書頁折角”等記錄方法,書中也有提到。但是有一點我很讚賞,那就是在便籤上寫上一些關鍵詞,這樣看到關鍵詞你就能知道此頁講了什麼

記錄完以後關於如何製作讀書筆記,作者在《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這本書中指出有的人會只關注書本的某一部分知識,而有的人想要全面掌握整本書。因此作者針這兩種對不同的閱讀目的,列舉了兩種不同的製作讀書筆記的方法。

但是無論是哪種閱讀目的,製作筆記的第一步都是一樣的,需要在筆記本上寫上基本信息:

•本書書名;

•作者;

•筆記製作日期;

•讀書開始日;

•讀書終止日。

第一種,只關注部分內容的,製作讀書筆記時可以:

1、直接摘錄一部分內容

2、做摘要,分項羅列

3、寫下自己的感想

第二種,想要全面掌握書的內容的

首先就要掌握整本書的層次構造。找出寫著自己想要信息的頁碼,直接閱讀。

接下來按章整理書中信息。

同樣的,不同的閱讀目的也可以做出不同的思維導圖。

三、牢記讀到的內容

讀書筆記製作完成以後,我們就需要牢記書中的內容了。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通過反覆閱讀讀書筆記來達到牢記書中內容的目的。大巖俊之從為什麼記不住讀過的書到牢記書中的內容都做出了相詳細的解釋。

為什麼記不住書中的內容?作者用“艾賓斯遺忘曲線”來解釋了記不住的原因。同時指出通過反覆閱讀可以改變遺忘曲線。

為了對抗遺忘,唯一的方法就是反覆閱讀。

但是很少人會重複閱讀一本書兩三遍,因此作者通過二八定律指出找出書中20%的重點內容進行反覆閱讀以達到牢記的目的。

對於牢記的方法,作者提供的方法有:帶著感情去閱讀、以向他人複述為前提來閱讀、整理成故事來記憶、使用首字來記錄文字、創建形象,聯繫記憶和便利貼記憶法。

四、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

這一部分作者用了大約1/4(40頁)的篇幅來闡述如何將書中的內容付諸行動,可以說是本書重點中的重點。

那麼如何付諸行動呢?

1、從書本上設定行動目標(即讀完書後具體想要做些什麼)。利用SMART法則,將要做的事情進行量化並設定有效期。

2、想象自己達成目標時的樣子。通過人的“五感”去給自己達成目標後的樣子進行畫像。

3、明確現在的位置(要知道“行動目標”與“現狀”之間有多大的差距)。

4、思考與行動目標之間的差距(xx%的時候,是怎樣一種狀態?)。

5、為了填補差距的具體行動(為了達成10%/20%以後所在位置的目標,我能做些什麼呢?怎麼做?和誰做?在哪裡做?何時做完?)。

6、從所寫項目中選出一項(最想做的)。

7、將行動細分成從明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

8、確定需要實施的事情。

9、將行動告知他人。

10、付諸行動。

就像我閱讀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想要知道提高閱讀效率一樣,這本書值得你認真閱讀並活用裡面介紹的方法。

特別對於以“獲取知識”為目的的閱讀者來說,這本書裡介紹的方法非常有用。








Cindy豬豬貓張


如果你讀書很慢,卻一直找不出讀得慢的原因,而你又想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率,我推薦你讀英國作家尼基·斯坦頓寫的《溝通聖經》,這本書在英國暢銷30多年,已經修訂到第5版,尼基·斯坦頓是一位傑出的諮詢顧問,在校園講溝通課程。

《溝通聖經》中的第12、13章,尼基·斯坦頓專門寫了如何增進閱讀速度和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讀書有3個目的:消遣、獲得信息、判斷。小說是用來消遣的,不用改變閱讀速度,為了獲得信息和判斷時,你需要增進閱讀的速度。
讀書時,你的眼睛會經常停頓下來,看清楚一個字後,再看下一個字,這叫“注視”,而這是最花時間的。注視時,你能夠看到的字數就叫“
辨識廣度”。
因此,注視次數越少,辨識廣度越大,你的閱讀速度就越快,反之,注視次數多,辨識廣度小,閱讀速度就會慢了。
注視次數多,通常是有以下兩個不好的習慣:
第一,回視。習慣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往往很難理解整體的意思,結果要經常回頭看,這叫做“回視”。這樣的閱讀過程比大腦思考還要慢,大腦就會開始開小差了。
第二,默讀。你可能會讀出聲音,或者在心裡默讀,這樣你的閱讀速度會低於每分鐘200字。你可以把食指放在嘴唇上檢查一下,如果感覺到你的嘴唇在動,那你就要儘快改正過來了。

這需要你刻意想辦法不在心裡默讀。

不僅要讀得快,還要理解所讀的內容,提高閱讀的效率。這需要兩個技巧:
第一,瀏覽。快速閱讀,同時將內容進行分類:
必要的:要仔細閱讀的內容。
有用的:讀完必要的內容後,有空再讀。
不重要的:可以不讀的內容。
第二,略讀。段落會有一個句子表達主旨,叫做“主題句”。一般情況是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最後一句。把各主題句連接起來,就是文章的摘要了。
找出一些標記,能夠指引你讀起來更有效率,包括:
視覺標記
:大小標題、粗體、斜體、下劃線、編號。
語言標記:代表轉折的文字,你要減速讀,包括:然而、但是、儘管如此、雖然、而是、另一方面。
代表可以繼續加速讀的文字,包括:而且、以及、也、此外、同樣地。
代表總結或結論的文字,你要注意這是重點,包括:因此、最後、所以、然後。
SQ3R閱讀法
《溝通聖經》推薦了一種良好閱讀習慣的讀書法,叫做“SQ3R閱讀法”,包括5個步驟:
第一,縱覽。讀目錄、前言、摘要部分。
第二,問題
。提問題,讓你專心的對閱讀內容思考,你可以問以下2個問題,自己回答:
1、內容的主題是什麼
2、作者用什麼證據證明他的論點
第三,閱讀。首次閱讀時不做筆記,第二次閱讀時,可以對主旨句和重要內容劃線,還是不做筆記。
第四,回憶。你在這一步可以做筆記了,請回憶一下剛讀過的內容有什麼論點、主旨是什麼等等,如果你想不起來,再讀一次,這次你知道自己要回憶什麼內容,你會更加專心。
第五,檢查。將以上4步再檢查一遍。

一開始你可能覺得這樣讀書不習慣,不過,就像學騎單車一樣,等你技巧熟練了,你就會覺得讀書的效率有大大的提高了。


默刀鋒


養成有效率的讀書習慣,首先要知道的是,我們現在的讀書習慣不好在哪裡。然後對症下藥,學會科學的閱讀方法,才能養成新的讀書習慣。

養成有效率的閱讀習慣,按照重要性,需要深入瞭解這幾方面的內容:

  1. 現有閱讀習慣的問題是什麼,怎樣利用腦科學研究成果,幫助大腦閱讀

  2. 提高閱讀效率最重要的事兒,是先選對書!

  3. 學會以語義為中心的閱讀方法,以略讀為戰術武器的快速閱讀技巧

  4. 學會理解書中內容,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

  5. 讀書技巧是需要刻意練習的,各個閱讀習慣需要逐個養成


我選了5本閱讀相關的書,分別對應這5個問題,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1. 《超級快速閱讀法》 - 斯蒂安·格呂寧(德)

這本書的名字非常有誤導性,完全蓋住了內容上的光輝。它確實講了很不錯的快速閱讀方法,但是這本書主要是講腦科學的。它用腦科學的研究成果,逐個分析了我們讀書效果不佳的諸多原因,並且都給出了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法。《超級快速閱讀法》的原書名叫《確保成功的學習方法》,它提出的以語義為中心的快速閱讀方法,以視覺卡片為中心的理解和記憶方法,以記憶文件夾複習法為中心的長期記憶系統,都是特別接地氣,能夠實用起來,並且馬上能見到效果的好方法。

推薦指數:☆☆☆☆☆

2. 《如何閱讀一本書》 - 莫提默·艾德勒(美)

這本書大家都應該聽說過吧,閱讀類書籍最重磅的一本,1940年首發,1970年再版,但是直到今天,這本書依然是最經典的閱讀教材。作者艾德勒曾經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所以這本書略顯書院風,有點沉悶,但是內容是真的硬,值得反覆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主要講述了這幾個層面的問題:如何選出能夠提升你心智的1000本書;如何閱讀不同種類的書;如何跟書這個不在場的老師學習;如何建立自己的心靈茶館。

推薦指數:☆☆☆☆

3. 《如何有效閱讀》- 彼得·孔普(美)

這本書和第一本書的名字,真是完全搞反了,應該換過來才對。這是一本把快速閱讀的方方面面挖到底兒掉的書,共有284頁,英文名叫Break-Through Rapid Reading,直譯一下叫突破速讀,但是中文譯名裡反倒不提快速閱讀。

光是讀完這本書,就比較有壓力了,更不用說這本書裡面,還佈置了大量的練習作業。但是,如果真的能把這本書吃透,真的能通過刻意練習掌握到適合自己的快速閱讀方法,那一定是受益終生的事兒,會幫你節省非常多的時間,或者同樣時間看完很多倍的書。

推薦指數:☆☆☆☆

4.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 奧野宣之(日)

是不是這種書名都快看吐了?哎,我親愛的翻譯標題黨們。

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就是旗幟鮮明地把關注重點放在了長期記憶上。也就是通過紙質的“一元筆記本”,來記錄所有讀書相關的學習內容,用筆記的方式把閱讀時的短期記憶轉變成長期記憶。這本書教你一些實用的方法,讓你養成隨時翻看一元筆記本的習慣,這樣你不但可以把讀過的書都印在腦子裡,還可以隨時迸發靈感,昇華感想。

其實關注長期記憶的還有第一本書《超級快速閱讀》,它提出另外一個長期記憶體系:視覺卡片+記憶文件夾,個人感覺和一元筆記本的長期記憶效果不相上下。

推薦指數:☆☆☆☆

5. 《如何閱讀一本書》 - 輕閱讀編寫組(中)

是不是捂臉了?怎麼又來啦,不但跟其他幾本書分不清楚,簡直就是直接抄襲第二本書的書名好吧?

不要激動,讀完咱們中國人自己編撰的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會發現,他們實在也很為難啊,很難找到其它更貼切的書名了,因為這本書真的很全面,可以說是集讀書方法之大成,而且引入了中國古代的很多讀書方法,還有作者自己對讀書的很多感悟。

這本書作為一本閱讀起步書,還是非常合適的,它內容全面,邏輯清楚,而且讀起來非常輕鬆。

推薦指數:☆☆☆☆

總結一下:這幾本書雖然書名字看著都差不多,但其實每一本都有自己特別鮮明的個性,重點關注高效讀書的一個方面。它們分別關注的是瞭解大腦工作規律、選擇能夠提升你心智的書、快速閱讀和快速理解、把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等四個方面。最後一本書則是做了一個系統化的綜述。

要完整、系統、科學地理解讀書這會兒事,看前兩本基本就夠了;想快速入門,讀最後一本;想重點練習快速閱讀和長期記憶,看中間兩本。好,這就是這一期的書單分享,下次再見。


獵旗-翟越


昨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數據:2017年的圖書零售市場總體品種數同比增長8.19%,新書品種數20.4萬。注意,不是20.4,是20.4萬。再看那些讀書達人一年100本的閱讀量,以前一個月只能讀一本書的我瞬間覺得自己被秒成渣。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報紙、電腦、手機帶來的信息不停衝擊我們的生活,每年出版的新書數不勝數,所以,如果我們還按照以前的讀書模式讀書,我們肯定會被時代大潮狠狠地拍在沙灘上。所以無論你是朝九晚五隻讀職場書的上班族、還是喜愛讀育兒知識的全職媽媽,或者是像我一樣讀書是為了自我成長的斜槓青年,掌握閱讀技術”高效讀書“”為了產出而讀書“就顯得尤為重要。

什麼才是好的閱讀技術呢?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我們要拋棄學習時代的讀書問題和方法,將行動和讀書聯繫起來,讀書→發現教訓→實驗→找出能用的教訓並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人生越來越美好。這是我們讀書的最大意義所在。

這本書的作者原尻淳一來頭不小,他不光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也是企業培訓講師。他還和其他作者一起合著了職業和整理方面的書籍。

一聽到閱讀技術,你是不是覺得很難?第一反應肯定是:技術類的東西我一聽就頭疼。其實啊,這個非常簡單。作者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裡,把89個閱讀技術分成了三個階段:高效讀書的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

一,高效讀書的初級階段:讓對書不感興趣的人變成讀書愛好者。

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同學說:“我不喜歡讀書,我一看到書就犯困。”那這樣的話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原尻淳一在《高效能讀書》這本書裡教會了我們幾個實用的方法,能讓看到書就犯困的同學愛上讀書。

首先,我們需要找到讀書的動力,即找到自己的內在動機,也就是說把讀書和我們生活中的行動聯繫在一起。想想我們是不是經常聽到家長訓斥孩子:“書本上的知識記不住,打遊戲看動畫片比誰記得都快。”那是因為孩子的興趣在打遊戲看動畫上,而不是在學習上。所以,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去讀,比如喜歡做菜,那就去找美食方面的書讀,比如剛剛懷孕,那就找孕期方面的書讀。這樣,你的書和你的生活有很深的聯繫,你自己就有動力讀書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行動,有了行動才會學習。

其次,我們要從易到難,降低讀書的門檻。當你想讀某個方面的書的時候,找最薄的那本,這樣你很輕鬆就能讀完,比較容易產生成就感。再比如營造一個適合讀書的環境,在床頭擺上一本書,睡前你自然就會翻幾頁。再或者,多逛逛書店,書店的滿眼都是書的知識的氛圍,一定會帶動你想要讀書。這些都是比較容易的開始讀書的方法,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有一個好的開頭,你也就能成功一半了。

最後,我們需要制定目標,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習慣。比如月初的時候給自己定個目標一個月讀幾本書,時時督促自己完成。比如我下班後很累,我就可以先健身,等頭腦清醒了再讀書。一定要記得是適合自己的,別人的經驗再好,你不實踐也不用,那就依然是別人的,不是你的。

二,高效讀書的中級階段:讓愛好讀書的人有效率地讀書,掌握書中知識。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裡告訴我們,想要高效讀書,首先你得找對方法。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做所有的事情之前,你要先學會做事的方法。讀書也是如此。速讀術的兩個關鍵訣竅是關鍵詞發掘和假設驗證型讀書。什麼叫關鍵詞發掘?就是找出書中的關鍵詞,但是又不僅僅是如此。比如拿到一本書,我們正常人肯定是從第一頁開始看,然後一頁一頁讀下去,其實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仔細看前言和目錄。前言告訴你這本書的目的,目錄是對整本書的內容有個大概瞭解。然後尋找關鍵字作為你的座標。快速、多次閱讀關鍵字附近的內容。這隻要花上你一兩分鐘的時間,但是等你真正閱讀正本書時就會發現容易多了。

那什麼又叫假設驗證型讀書呢?就是根據關鍵字,在讀之前,假設作者會寫哪些內容,然後再與正文對照,找出差異,最後根據差異寫下自己的原創信息。

關鍵詞發掘讓我們提高了閱讀速度和深度,而假設驗證型讀書呢,又教會我們邊讀邊思考,最終產生我們自己的原創信息。

三,高效讀書的高級階段: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最終實現優質產出。

什麼叫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最終實現優質產出?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公式:“70:20:10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把70%的讀書精力用在你的專業領域上,20%的精力用在專業領域周邊,其餘的10%就給完全未知的書籍。我們上學的時候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是等到我們走上社會以後,會發現公司要求的更多的是你的專業技能,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專長。那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讀書。比如你想學習寫廣告文案,你需要把70%的精力來學習有關廣告文案的書,比如《文案創作完全手冊》啊,《一個廣告人的自白》啊,以及《故事思維》等。只有專業的書籍才能給你專業的答案。閱讀完這些主題書單,起碼你對廣告文案的寫法和技巧有一些理解和掌握。剩下的精力拿出20%閱讀廣告文案周邊書籍,比如電影如何植入廣告,或者是如何通過小說來引出廣告等。最後的10%精力就給未知的書籍,比如建築學,地理學,養生學等,未知的領域有時候會給你帶來意外驚喜。這樣進行垂直化的讀書,大量吸收並積蓄系統的信息,你就能建立自己的主場。

通過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我們就到了最後一步了——實現優質產出。實現優質產出是不是很難呢?原尻淳一告訴我們答案其實也非常簡單:適合自己。比如你一開始關注產出,就會考慮以怎樣的結構、格式來安排文章,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學習你喜歡的作者的風格,利用榜樣的力量促使自己輸出。除了學習喜歡的作者外,還要學會用於超級產出的技巧。比如:開始讀書前就做個目標:我讀完後如何講給別人聽?等到你讀完一本書,就用書中概括的知識去講給別人聽或者去問答網站上回答問題。當別人誇獎你講書講的好,或者網上的回答得到了很多人的點贊,你一定會很有成就感。這些都是我們優質輸出的動力。


我覺得讀書過程特別像做菜,有用的資料信息就像你去菜場買回來的菜,因為有營養口味好,你願意花金錢和精力購買;而解剖和分類就像你在洗菜擇菜,根據自己的需要,切成絲或者段,為烹飪做準備;最後燒菜就像優質產出,開始你可能只能燒個西紅柿炒雞蛋,可是當你不斷總結經驗和練習,慢慢你就會有自己的燒菜方法,最後也就會順利燒出四菜一湯了。你不用羨慕別人能燒出滿漢全席,就像我也不用羨慕別人一年讀100本書,學習正確的閱讀技術並加以聯繫。我們也都會成為自己曾經羨慕的那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