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書充實自己,有什麼書值得推薦?

Lam-謝


首先題主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你究竟在想在哪些方面提升和充實自己,這點很重要。沒有目標的閱讀就好比沒有方向的旅行,最終只能是既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己。

如何閱讀

如果最開始推薦一本書籍,無論如何都應該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因為既然談到讀書,我們首先要學會並理解什麼才是閱讀。這本書首次闡述了閱讀的層次,閱讀分為四種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泛讀,適合於一般的消遣性閱讀;檢視閱讀就是所謂的快速閱讀,用來掌握知識梗概和結構;分析閱讀就是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也可以稱為問題閱讀過答案閱讀;主題閱讀則是同一類書籍或同一作者相關書籍的閱讀,用來快速建立某一領域的知識體系。

渴望成長

對於渴望成長的人來講,最重要的是思維模式的轉化,人與人之間本質的區別,實際是思想上的差異。如果想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從根本上改變自己,我推薦大家閱讀《終身成長》。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提到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一種成長型思維模式。二者區別在於固定型思維方式的人害怕變化,而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變化,並相信變化會帶來改變。

如何行動

一旦我們確立了要成為一名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的目標,那麼下面只需按照《做事的常識》書中提到的六字真言“開始、堅持、重複”來做,就可以達到“事情一來,馬上就知道怎麼做”的境界,發現適合自己做事的節奏,掌握做事的常識。


有了做事的常識之後,我們需要區分什麼是浮淺工作?什麼是深度工作?進而獲得專注力,提升我們創造價值的能力。

在《深度工作》一書中,對於浮淺工作和深度工作有明確的定義:

浮淺工作:在干擾的環境下開展,不能創造價值,且容易複製、重複性的工作都是膚淺工作。

深度工作:需要保持專注性,能創造新價值,需要較長時間、需要專業技能,讓自己的認知達到極限,提升技能的就是深度工作。


我們要努力讓自己的大多數時間專注於深度工作,儘量屏蔽浮淺工作,才能創造人生的價值,獲得成功進而實現社會的價值。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下面都是我讀過的書,覺得對自己的幫助特別大。

1.古典《拆掉思維裡的那堵牆》

古典是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人,他的很多觀點都是基於一定的事實基礎而做出的判斷,古典老師尤其善於給年輕人一些職場和感情的意見,這些看法觀點新穎,一開始可能覺得不太容易接受,但是細細想來如果按這去做其實最能幫助到個人成長。

例如在面對職場未知的恐懼時,他說“恐懼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恐懼事情本身。第二個恐懼是害怕失去背後的價值。第三個層次是,也就是真正的恐懼,是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這個失去。”他舉了一個新東風老師面對公開演講前的恐懼的事情,他對這位老師說如果真講砸了,怎麼辦。這個老師說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那些專業老師把我罵的狗血噴頭也是我的一個學習機會。他說你別這麼理智,你內心真實想法是什麼。這個老師說,我他媽的其實想說FUCk you!That is me,anyway!我就這個水平,還就是本地第一名,你們愛聽不聽!結果第二天演講前,這個老師按照古典的心法,在教室外面大喊三遍"Fuck You!"結果演講非常有氣勢和精彩。

像這樣反人類傳統的思考模式在本書中還有很多,小夥伴完全可以一邊學一邊演練,絕對會在極大程度上提高自己認知。

2.彼得.孔普《如何高效閱讀》

這本書是彼得.孔普在上世紀的高效閱讀班上的訓練指導書,也是一本技能學習書。如果想提高閱讀效率而又不想花錢上天價閱讀訓練班,看此書是再好不過了。

● 要確定每天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快速閱讀。他在“成功的技能學習”這一節中談到,“學習一項技能入門通常很難。人們總是傾向於把事情往後拖,特別是初次學習時。每天都要要固定的學習時間。早上最好,因為一到晚上今天的事就可能被拖到明天。在開始學習快速閱讀之前,你應該確定每天能花多少時間來學習。如果學習快速閱讀能成為你每天的必修課,那麼你會發現自己進步得非常快。”

● 要一邊學習一邊操作實踐。他在〈大齡學員都做到了〉這節提到“不要先讀完本書,稍後再回過頭來做練習,因為一旦你知道了後面的內容再去做的話,前面的練習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

● 按照本書提供的方法練習,可能一開始會非常枯燥,但堅持下去,閱讀速度和效率是有顯著增長的。工具:計時器,一本供自測用的書。規格8.5*11的紙張。

● 計算你每分鐘的閱讀速度wpm,評估你的記憶力,閱讀時不要回讀。巧用手提高你的閱讀速度,消除回讀。

● 幾個錯誤認識:不需要從頭到尾讀完了才能理解。必須改掉逐字逐句閱讀的習慣。

●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練習,練習,練習。

● 在閱讀任何讀物前首先確定閱讀目的,這是你成為高效閱讀者必須養成的一個關鍵習慣。

● 思維導圖可幫助記憶書中有效信息。

為什麼有的人一個月可以看30本書,而你一本都翻不完,這就是秘訣所在吧,利用好本書中的建議和方法,你將會成為一個厲害的讀書者。

3.採銅《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為什麼很多人讀過很多書,見過許多厲害的人,領略過無數美麗的風景,還是原地踏步,沒有成長。盲目的努力是一種緩慢的疊加,本書作者採銅分析了其中的原理並且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

● 一個人只有結合自身條件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才會有巨大動力實施。很多人道理能說一大堆,可惜面對糟糕的環境,很難不被同流合汙,迷失自我追求,能習慣一個人那種孜孜不倦以求的孤獨感也許更是好事,除卻這些認知,一個人能恰當的審時度勢依靠的還是心智的成熟。在書中,他說“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左右。”例如“一個二三流大學的學生,能夠勇敢地以“985”高校學生中的中檔乃至高檔水準來要求自己才是更恰當的做法,他也一定會從中受益。”

● 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勇於打破傳統思維認知,及時覆盤。“三思而後行並不一定正確,很多時候甚至可以是行動先於思考的,因為'人們的機智行動是高度技巧及複雜推理而形成的,而其中絕大多數又都是隱性的’,因此在行動之後反思,可能會反過來發展我們的認識。

● 意外和隨機性應該是可控的,並且與有效的工作結合,才能發揮最大作用。在這裡作者模仿文學大師納博科夫的讀書方式,一方面先確定讀書目的,圍繞這個目的選書,即主題閱讀;另一方面隨機看,但是也許會有更有意義的發現,這就是泛主題閱讀。這兩種方法結合,會激發我們很多靈感。

● 沒有突出的長板最危險,木桶理論其實是錯誤的。只有專注在一個領域才能走到最後,笑傲江湖。我們在才能上的學習積累通常呈現出S形曲線的特徵。如下圖



從圖中可看出,如果你不專注,你可能一直在緩慢起步期徘徊,到不了高原期。所以普通人要想快速突破自己,不是急著去補短板,而是最大限度的發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利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工作,通過與人合作來平衡自己的劣勢。迴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專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並保持留意新的機會。——喬治.莫舍”

4.斯科特.楊《如何高效學習: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的整體性學習法》

作者是個因快速學習而成名的超級學霸,本書分享了他自創的學習方法,相信通過學習本書中的理論你也可以成為高效學習者。

這是筆者所做的思維導圖,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本書。



通過這些書籍的系統學習和實踐,我相信你一定在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上有所精進。


呼嘯的春天


話劇《戀愛的犀牛》裡的男主角能從一個人散發的氣味判斷他的身份、職業,和他剛剛乾了些什麼。視覺,有時候並不可信,它會被表象所迷惑,然而我們需要發現的,是人的本質。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花樣的年華。豆瓣上看到一句話:“人們內在的靈魂如同輕輕彌散的香氣,而發現它的本質,需要我們動用敏銳的感覺和一顆真心。”

腹有詩書氣自華。今天圖書君整理了一些書籍,推薦給大家。

1

《海錯圖筆記》貳

張辰亮 | 著

繼《海錯圖筆記》之後,科普紅人張辰亮對《海錯圖》又一次深入解讀。用生動的圖片和文字描繪了300多種生物,涵蓋大部分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主要類群,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以及他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各種奇聞異事和風土人情。

2

《誰在世界中心》

溫駿軒 | 著

天涯論壇國際觀察代表人物溫駿軒歷時8年,以地理環境為切入點,以地圖為工具,從地緣視角探討了中國崛起路線。在地域上,他形象生動地解析了歐洲、東亞、東南亞、南亞等區域與中國的地緣政治關係;從時間上,他回顧了世界的歷史,探討了文明興衰、民族興亡的規律,為我們瞭解當今世界大國格局和未來國際趨勢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更廣闊的視野。

3

《詩經選:張大千插圖珍藏》

[ 佚名 ] | 著 張大千 | 繪 周夢燁 | 注

《詩經》 | 誠摯自然 細膩悠揚,張大千 | 潑彩神韻 清麗雅逸,中國首部詩歌總集 +“ 五百年來第一人”收錄83幅張大千畫作,精心編選78篇膾炙人口的《詩經》選文。

4

《伴星共生》

藤井旭 | 著Easy night | 譯

本書主要介紹星、星座和與之相應的文明、歷史,及其與人類生活的之間關係,並輔以作者半個世紀觀星生涯中拍攝的大量精美星空照片,讓讀者一邊欣賞美麗的星空照片,一邊瞭解星和星座的緣來。《詩經》 | 誠摯自然 細膩悠揚,張大千 | 潑彩神韻 清麗雅逸,中國首部詩歌總集 +“ 五百年來第一人”收錄83幅張大千畫作,精心編選78篇膾炙人口的《詩經》選文。

5

地道風物005:帕米爾之心

姚瑤 | 主編

地道風物”系列MOOK的第五本。這一次,地道風物團隊的腳步踏上了世界屋脊,卻驚喜地發現了一個藏地之外精縮版的青藏高原——位於歐亞大陸腹心、中國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

這是一個比青藏更浪漫的高原,在這裡,時間彷彿停滯。交通樞紐的作用呈現出世界上最奇特的悖論:它曾是互不熟悉的歐亞兩個世界互相幻想的交錯地帶;它既是亞洲的腹地,又是文明中心的遙遠邊緣;它處在最開放的道路樞紐處,卻保有最緩慢的進化過程;曾經在這裡經過的財富不計其數,卻沒留下任何痕跡。

6

《瘦:吃亦有道》

蔡必貴、郭亦城、王天華 | 著

這是一本由三位通過科學飲食+運動獲得理想身型的時尚暖男帶來的私家分享,關於減重健身你需要知道的知識、值得借鑑的要避開的誤區……給所有想健康瘦下來的都市人群一份易操作、超高效的減脂、強健指南。

7

《如何街拍》

吉爾達斯•勒佩蒂特-卡斯特 | 著

楊振宇 | 譯

不同於千篇一律常規攝影技法,這本街頭攝影書語言簡單精煉、編輯由淺入深,13個章節囊括了街拍歷史流派、實戰操作技法、圖片編輯思路、攝影項目選擇、名師深度訪談等,其中實戰拍攝指導類內容佔了80%,對於廣大街拍愛好者而言,無疑是一本拓寬眼界、提高技術、培養風格的指導書。

8

《再發現四川:100個最美觀景拍攝地》

李栓科 | 主編

中國國家地理“發現*美觀景拍攝地”系列又一力作,關於四川旅遊攝影的更全參考樣本,獨具匠心地用15條線路的方式,將中國國家地理原創團隊探秘四川所得的更新更美的奇觀串聯起來。

9

《葡萄酒有什麼好喝的》

【法】範妮•達利耶塞克 | 著

【法】梅洛迪•當蒂爾克 | 繪

司文 | 譯

法國葡萄酒培訓師執筆,法國知名插畫師精心繪製的300餘張時尚手繪圖,從葡萄的種植、葡萄酒的釀造過程到葡萄酒的挑選、品鑑,多方位解讀葡萄酒的知識,透底葡萄酒品鑑秘籍,讓你輕鬆成為葡萄酒品鑑達人,一次精彩紛呈的世界葡萄酒文化之旅。

10

《掌中花園》

張辰亮 著

一本完全來自“博物君”親身經驗的觀賞植物培育指南,數十種好玩、好看、好養的觀賞植物和盆景培育秘方,超詳盡的種植和養護步驟,一針見血的點評,讓你輕鬆從“植物殺手”進階園藝達人!

11

《有鹿來》

蘇枕書 著

客居京都七年,深入街巷 靜心體味生活真意。旅日作家蘇枕書首次全面書寫京都日常,

以日常之眼和日常之心,用文字呈現古都的別樣風景。

空間·五感·歲時

樸實而充滿情趣的私家路線,呈現獨一無二的城市空間感。

一個人的旅行,要帶本好書。方便攜帶,文字讀起來不累,隨時打開隨時合上,隨時無障礙接著看,那這類書最合適了。旅行中見到的美景總是很難用言語表達,也許在這三本書中,無意讀到的某字某句,正好能表達出你旅行中當下的心情。看,有人懂你。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想充實自己不如讀讀這本書?《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苟日新

《大學》第三章曾記: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見中國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認識到終身成長的重要性。終身成長,做新民是一代明君商湯的座右銘,倡導人要有不斷髮展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強調終身成長,強調培育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只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才能鑄就此生的發展格局與成長軌跡。



為什麼要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如何才能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為什麼成長性思維面試路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驚喜與挫折?幫助我們更好的拓寬自己的發展領域?實現我們自身的 “不設限” 成長?終身成長,野蠻生長,關鍵就在轉變你的思維模式,樹立成長型思維模式。如何更好的轉變思維模式,學會培養、引導、增強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力量,來使自己獲取成功?答案就在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一書中。



卡羅爾·德韋克有著多年豐富的心理學研究經驗,曾組織研究了上百萬次心理學案例。當她發現人的發展模式主要隱藏在大腦深處的思維模式作祟時,她開始了數十年如一次的蒐集研究資料、總結案例數據、瞭解諮詢者狀況,反思總結案例,終寫成我們現在所看的《終身成長》一書。



在《終身成長》一書中,卡羅爾·德韋克為我們講解了何為思維模式,其中兩種思維模式有何不同,以及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為我們揭開了思維模式影響下的能力和成就的真相,並以鮮活的體育界、藝術界、商界和人際關係的事例,解釋說明兩種思維模式的巨大差異。更從父母,家長,教練三個角度深入剖析選擇兩種思維模式對我們生活造成的種種影響。最終提出了思維轉變思路和方法,樹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帶你瞭解自身思維誤區,走出思維困局,探索思維藍海,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指明方向。







日日新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失敗。如何將失敗轉化為財富的思維模式,決定著我們在面對失敗時,是否能汲取再次站起來的力量。其轉化的秘訣,就藏在卡羅爾·德韋克所著的《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這本書中。



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中強調:人的能力,如智力技能,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可以變得越來越聰明。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眼中,智力和型格是可以發展的。



閱讀《終身成長》這本書,你會發現思維模式對你的影響之深,之遠,之大。如何面對失敗,失敗究竟對於你意味著什麼?是由你的思維模式決定的。你如何面對失敗,就如你如何面對成功。失敗,並不能代表你一個人的全部,只能說明你這件事、這段時期做錯了,並不意味著你會一直犯錯。不要用一次失敗來定義自己的終生。就像那個面對困難挑戰,大喊著“我愛這個挑戰”的小男孩一樣,要一直面對困難,毫不退縮;面對挑戰,一往直前;面對挫折,越戰越勇,滿懷欣喜。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你,人生之路會越走越寬,因為你不害怕出錯,甚至敢於出錯,不害怕去面對挑戰,挑戰越難,你越興奮。而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告訴你:千萬不能出錯,不要嚮往外界的美好瑰麗,老老實實的呆在自己的“安全區”就好了。



如何逃離“安全區”,鑄就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這要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成長。在《終身成長》一書中,專家大多同意“思維模式是基於環境和機會的雙重影響”這一論斷。如精神學家吉爾伯特·戈特利布所言:“在我們的發展的過程中,基因和環境不僅僅是相互協作的關係,基因更需要環境的幫助來更好地運作。”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即環境是土,基因是樹,樹紮根在土中,基因紮根的環境裡。環境影響基因的表達,如《傷仲永》中所記,仲永幼時天資聰穎,出口成章,其父帶仲永“環謁與眾人”,因為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最終使仲永“泯然眾人矣”。天才如仲永,也因缺乏努力和個人經歷不斷學習,最終喪失自己的天賦。何況是我們普通人?



堅持通過不懈努力和個人經歷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無論在任何一個階段,自己的才能智力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通過後期的學習,慢慢增長,達到自己希望的水平。無論是面對向學習時期的考試,還是生活中的問題,亦或是工作中的困境,樹立成長型思維模式是打開我們自身成長大門的一枚至關重要的鑰匙。



無論是在體育運動界,還是文藝創作界,樹立成長型思維模式最終引領自己成功的人數不勝數。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在他小的時候,因為雞蛋畫不好,曾被老師說成智商有問題的孩子。著名高爾夫球運動員本·霍根在童年時,肢體完全不協調,誰能想象到他日後在高爾夫球場上的風采?世界知名攝影師攝影師辛迪·謝爾曼幾乎登上20世紀最重要藝術家全部榜單,可誰又能想到她在第一次考試攝影課考試時,卻未能順利通過?最著名演員之一傑拉爾丁·佩奇早年初期因缺乏表演天賦,而被人建議放棄演員的夢想。正是相信自己可以通過不懈努力和個人經歷不斷成長,所以他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成為別人眼中的“大人物”。



那些“大人物”在沒有成功前,也是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但是即使他們遇到事情發展不順利,也能擁有急迫提升自己並堅持不懈的激情,在困境、挫折和打擊中,仍然相信自己可以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就如詩人食指所寫那樣: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餘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相信自己在遭遇重大挑戰與挫折時,依然可以茁壯成長。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並不是為了攀登頂峰而做事。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就是為了登頂而去做,但是一心登頂的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卻在半途而廢。只有那為了激情去創作的成長型思維的人,卻意外的取得了成功的碩果,品嚐到成功果實的甜美。只有你擺脫了“必須成功的陰影”,只有你更加專心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時,你才能成功。不帶名利的去做一件事,往往比目的型較強的去爭取某些事情要輕而易舉的多。



成長型思維是改變的起點,但是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事情都可能改變,就如《終身成長》中那個不喜歡歌劇,卻強迫自己多年聽取歌曲的出租車司機一樣,他的初衷就是錯的。他只是為了取悅父親,而去強迫自己喜歡。他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卻沒有任何回報,因為他努力的方向是錯的。他應該去尋找自己感興趣,而不是把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變得強迫自己感興趣,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



在《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中,卡羅爾·德韋克一直強調:不要讓短期或者是早期的表現,來定義你的一生。你是不斷進步的,不要讓一次失敗成為你終身的標籤。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會因為一次的失敗而給自己貼上去的標籤,對自己喪失信心,即使他們對於這次失敗感覺到沮喪,他們也能重新振作,準備好承擔這個風險,直面挑戰,為此繼續奮鬥。而有著努力消極態度的固定思維者就會認為一次失敗了就代表著他永遠都是一個失敗者。只有一直成功,才能維護自己的成功光輝形象。所以他們拒絕試錯,拒絕嘗試,拒絕邁出自己的“小圈子”。



只要堅持用成長型思維看待自己,就一定能打破“聖嬰詛咒”,改變自己的秉性。能力讓你攀上巔峰,秉性讓你保持在巔峰狀態,沒有誰是單純因為幸運、技巧而永遠享受榮譽的潮湧。只有持續不斷的努力,正確的方向,才能讓你的秉性慢慢的保證你持久的成功。成功來源於儘自己最大努力做事,來源於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要想持久成功,就要掌控自己。走向成功以及維持成功的過程的關鍵所在就是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的根源是自我發展,自我激勵和責任感。其成長型思維的表現在決心和冠軍思維。吸取自我發展、激勵,責任感的力量,不斷扶持、培養、強化自我的成長型思維,在一次又一次努力中,展現自己的秉性決心,堅定自己的冠軍思維。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運動員,不但能從勝利中體會到快樂,在學習和提高中也可以體會快樂。並不是取得成功才能感覺到快樂,而是學習和提高中自然而然的就成功了。



這就是為什麼擁有成長型思維的運動員或者是普通人能在一次又一次或是成功,或是失敗的經歷之中,積蓄力量,不斷成長。而那些死守固定型思維的“天才運動員”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挫折中,最終一蹶不振,籍籍無名,庸碌一生。



思維模式導致的巨大差異不僅體現在運動競技上,同樣也在商場戰爭中。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領導人眼中,公司不再是展現自我能力的工具,而是大家一起成長的發動機。帶動自己、員工、整個公司一起從優秀走向卓越。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領導人聽不得任何批評的建議,他們自身是至高無上、無可戰勝的,他們的決策是不可替代、精妙絕倫的。無論是斯基林,還是艾柯卡,他們絕對信賴於自己的天賦,當他們的控制慾脅迫了整個公司時,勇氣和創新只有徹底在公司絕跡。整個公司都瀰漫著固定思維的氣息,沒有人去創新,沒有人敢於發言,所有人都在讚美老闆,讚美上司。固定型思維模式禁錮著他們,他們禁錮著整個公司,最終將整個福特公司、安然公司拖向衰敗的深淵。



成長型思維模式領導者把“我”換成“我們”,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把“我們”換成“我”。成長型思維模式領導者通過輔助員工,促使員工將工作內化為自身慾望,通過幫助他人來共同實現目標。而固定思維模式的領導者,則更喜歡通過用皮鞭恐嚇、威脅員工來創造效益,來明確地位,確定統制,不允許員工有任何異議,不允許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整個公司都是他的天下,他的地盤,只有他說了算。



同樣的危機和困境,固定型思維領導者只看到了同事拖自己後腿,行業不景氣,所有的原因都不是自己身上的問題;而成長型思維領導者就會覺得真的是“太有意思了”,我一定能和大家一起度過這個難關。如力挽狂瀾的郭士納解放IBM整個企業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在公司艱難的重建過程中,一直堅持成長型思維模式,給予上層和下層更多的溝通,傾聽下層的意見和建議,專注於企業自身的發展,而不是自我成就顯赫,終帶領IBM重回行業龍頭位置。



不僅是IBM,還有通用電氣。正是傑克·韋爾奇在鍛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模式時,致力於自身成長髮展,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職業藍圖,成功當選通用電氣CEO,又幫助其他人實現夢想,使通用電氣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這就是成長型思維的魔力。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魔力不僅體現在商業領域,更在我們人際交往方面。在處理家庭,親子,學校教育的問題時,成長型思維模式有著更多,更加有效的指導意義。如果在發生衝突時,其中一方主動採取成長型思維模式去看待糾紛問題,一定能斬獲新的思路,打破交流僵局,迎來新的“交流蜜月期”。可見了解學習《終身成長》,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對於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是多麼重要。



又日新


宋代《二程語錄》曾雲:“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堅持成長型思維模式,要不斷地追求新事物、新知識。只有不斷追求新事物、新知識的人,才能每日進步。不追求新知識的人,一定會退步。從來沒有不進步又不退步的人。這再次強調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對我們工作,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學術研究的重要型。



因此,我們要積極運用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的建議,採取行動樹立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首先,給自己的固定思維模式人格命名,並制服他。然後設定自己的成長型目標,每天時刻檢驗自己。是否按著成長型的思維思考問題、制定方案、立即開始、付諸行動。在自己行動的同時,帶領身邊的人一同去尋找方法,獲取成功。不再拒絕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每日都有新發現,每日都有新的進步。



終身存在,重新定義自己的成功的思維模式,選擇更豐富的生活、更開放成長思維,讓我們一同成為一個個積極、勇敢、開放的個體,讓我們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信心滿滿的去打敗更多的困難,遇見不斷成長的自己。


長風萬里秦時月


讀書是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提升自己的方式。推薦一本《天才假象》給你,讀完這本書你會更加相信後天努力的意義。

1991年心理學家安德斯·埃裡克森和他的同事做了一個調查,主題是“是什麼造就了卓越表現”。研究對象是德國柏林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手,這些學生被分成三組:第一組是最拔尖的學生——以後有望成為國際小提琴獨奏家;第二組學生也相當優秀——雖然做不了明星獨奏者,但是有望在世界頂級管絃樂隊佔有一席之地;第三組學生水平最低——以後的目標就是為了當個音樂老師。經過一番調查與詢問,埃裡克森發現這三組學生的個人求學經歷非常相似:8歲開始練習,接受正規教育;將近15歲的時候,希望成為音樂家;他們平均跟隨過4.1個音樂老師。但是有一項差異十分明顯:認真練習的時長。最優秀的學生在20歲前練習的平均時長已經達到1萬小時,相比第二組的學生多練習了2000個小時,比希望成為音樂老師的學生多練習了6000個小時。調查的結果讓人深思:成就卓越的不是天分,而是勤奮。

可能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因為他們相信天才就是從孃胎裡出來的,相信那是命運的安排。如果你告訴他們天才是後天練習的結果,他們可能會覺得你不清醒,才會說出這麼可笑的話。不過沒關係,被認為是“天才”的英國乒乓球冠軍馬修·薩伊德要啪啪打臉這些笑話人的傢伙們了。馬修·薩伊德專門寫了一本書《天才假象:從刻意練習、心理策略到認知陷阱》,在書中他極力反對天賦論的說法,他認為天才都是後天刻意練習的結果。他告訴人們“天才”不是天生的,但可以養成。他講到如何掌握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如何在關鍵時刻出色發揮以及如何應對成功後的目標空虛。

說到馬修·薩伊德,你已經知道他是英國乒乓球運動冠軍了,但估計你不知道:他不僅運動出色,學習成績還很好。他憑藉自學考入牛津大學,並且以優異成績畢業。薩伊德的經歷很豐富,他不僅是個出色的乒乓球運動員,他還是《泰晤士報》的知名專欄作家、英國廣播公司時事節目《新聞之夜》的撰稿人和賽事解說員。除了現在這本《天才假象》,薩伊德還寫過另一本暢銷書《黑匣子思維》。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說回《天才假象》這本書,薩伊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量的真實案例做背書,強調天才並非天生,而是後天勤奮努力的結果。接下來我們去看看“天才”的養成計劃:如何掌握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如何在關鍵時刻出色發揮以及如何應對成功後的目標空虛。

一、如何掌握高水平的專業技能?

薩伊德被人稱為“天才”,生來就會打乒乓球。但薩伊德自己卻說,他不是天才,他的專業技能都是刻意練習得來的。他還說,無一例外,所有的成功都是長期刻意練習的結果。

那什麼是刻意練習呢?刻意練習,是心理學家安德斯·埃裡克森和他的同伴提出來的,也就是我們文章開始做研究的心理學家們。刻意練習有這幾個特徵,每一個都值得我們用心體會:

1、它通常是明確和有計劃的,是為了提高績效,並常常需要老師幫助的

2、它能反覆多次,並且極其耗費心神,而且枯燥乏味

3、它是為了提高績效而被設計出來

4、它需要對結果持續得到反饋

這裡我想著重說說第3點和第4點。

第3點,刻意練習是為了提高績效而被設計出來,這裡關注點在“被設計”,它要求人們要清晰確定需要改善的元素,然後再集中練習去提升它們。比方說偉大的女高音歌唱家簡·蘇莎蘭花了很長的時間專注練習自己的顫音。

再看第4點,刻意練習需要對結果持續得到反饋。如果只沉迷於努力,而不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那也是無效努力。就像高盛公司前首席培訓師史蒂夫·科爾說過,沒有反饋的練習,就像把保齡球扔向一塊沒有球的幕板。你可以繼續練習所有的技巧,但如果看不到效果,就只會發生兩件事情:你將不再進步或者你不在乎了。

所以,獲得高水平專業技能的秘密就在刻意練習裡。想要追求卓越,就需要不斷的進行刻意練習。

二、如何在關鍵時刻出色發揮?

我們可以通過刻意練習獲得技能,但是這也不能為成功打包票。薩伊德說這是因為你還會“掉鏈子”,會“死機”,這些都會阻礙你臨場發揮。雖然薩伊德被稱為“天才”,其實他也“死機”過。薩伊德說“死機”現象常常出現在重大壓力之下,特別是在具有決定性的時刻。那為什麼會“死機”呢?

“死機”其實是一種個體處在壓力環境下神經系統失靈的現象。在本應由內隱系統控制的情境下,大腦轉換到了外顯系統,這時死機就會發生。而且一旦外顯系統開始發揮作用,想要轉換回內隱系統簡直難於登天。

瞭解到“死機”產生的原因,那怎樣才能避免死機,在關鍵時刻出色發揮呢?薩伊德說,這需要利用“雙重思想”操縱信念,最終讓自己迴歸到平常心的狀態。

運動心理學家是這樣看待“雙重思想”的:

心態調節需要一個週期,不同階段要藉助不同的信念。第一階段,運動員要“積極看待失敗”,以此捍衛自信心;在之後的訓練中,應當把從先前表現欠佳的賽事中吸收的信息轉化為經驗教訓,以克服自己的弱點;然後,當下場賽事臨近時,關注點需要再次轉回到建立自信心上,這樣一來,上場前就不會有自我懷疑了。

可能你還是覺得有些疑惑, 舉個例子看看。我們把視線看回2002年冬奧會鹽湖城500米速滑首場的比賽現場,去看看當時21歲的英國速滑選手莎拉·琳賽。這場比賽是她奧運會的處女秀,她為這場比賽整整努力了4年,訓練了無數個日夜。她為什麼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因為此時大家都在參加賽前的準備活動,但是這位把速滑視為生命的女孩卻呆坐在那裡,自言自語:只是速滑而已!該死的,只是速滑而已。直到工作人員示意她進場,琳賽又說了一次:只是速滑而已。雖然琳賽的反應讓人不解,不過她最終不負眾望在比賽中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排名,並在4年後的都靈冬奧會躋身世界前8,她的表現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其實,琳賽成功的秘訣就在那句:只是速滑而已。琳賽通過“只是速滑而已”在賽前幾分鐘的時間裡操控了自己的信念,將關注點轉回到建立自信心上,所以她不會有自我懷疑,從而戰勝了死機的厄運。

“雙重思想”在實際運用中遠比概念來的複雜,所以需要多次運用幫助自己平復心態,達到出色發揮。

三、如何應對成功後的目標空虛?

你肯定會很奇怪:成功了怎麼會空虛?不是應該欣喜,接受這令人期待的時刻嘛。你錯了,大多數人成功後都會悵然若失。薩伊德說他自己,沒有什麼比贏得夢寐以求的比賽更恐怖的事情了。

失敗會引發多種情感,令人欣喜:復仇心切,堅韌克己,義憤填膺,忍辱負重,悶悶不樂;但是沒人能幫你防備隨著取得垂涎許久的勝利而來的難解空虛。

他們稱這種情緒叫“反高潮”。“反高潮”其實就像病痛一樣,警告我們身體出問題了。但是,如果能夠更深層次的認識反高潮,將會幫助你快速回歸現實,從而樹立下一個目標。

反高潮對抱得勝利歸的運動員而言是一種情緒間歇期,為下次的奪金目標打下了心理基礎;對獲獎作家而言,正是這種失落感給下一段文學歷險提供了創作動力;對彩票中獎者而言,正是這種空虛感使他想要重返工作崗位。

所以,想要應對成功後的目標空虛?去適應反高潮吧,擁抱它,發掘內心深處的無限動力。

天賦和一些外因只能決定你的起點,只有自己可控的勤勉努力才能決定你的終點。天才不是天生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後天努力獲得成功。


龍貓貓貓


一般人說想充實自己,基本上是希望自己的內核有根本性的提升,所以休閒閱讀的小說散文就不推薦了,推薦幾本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思維的書吧。

《少有人走的路》



如果一個人剛剛從校園步入社會,只推薦給他兩本書的話,我會推薦這本《少有人走的路》和《溝通的藝術》。覺得這兩本書是從象牙塔邁出的最佳階梯。

《少有人走的路》對當時的我簡直是顛覆性的改變。讀書時,瓊瑤劇告訴我們愛是傷春悲秋,武俠小說告訴我們愛是衝冠一怒是生死相許,可是現實哪裡有那麼多戲劇性,這時候需要有人告訴你“愛是自我完善”,是修正自己的行為,鍛造自己的思維,錘鍊自己的意志,走上那條或許少有人走,但是通向優異的路。

《自控力》



如果說《少有人走的路》告訴我們要改變,《自控力》則告訴你如何改變,“變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對自己的大腦,自己的惰性知己知彼,《自控力》不是雞湯,是深入淺出的理論書籍,一個個有數據和科研支撐的觀點,幫我們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零秒思考》



這本書功能就比較專一了,當你想變得更好,先要學會有效思維,而理性有效的思維,是可以鍛鍊的。一張A4紙,你就可以覆盤自己的思維,從而有效改進,通往理性的路是幸福的,你會愛上那個思維縝密反應迅捷的自己。

《溝通的藝術》



如果說前幾本書都是在內化自己的話,這本《溝通的藝術》在教你如何優美的把自己和社會連接。

把自己的思維有效交付,是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的溝通聖經呀,從“我想說”到“我怎麼說”,就像從詩人到演說家,有足夠溝通能力的你,可以體會職場的遊刃有餘了。

《成功心理學》



在無數次半途而廢后,我覺得自己對成功有心理障礙,於是買了這本《成功心理學》,同樣的,這不是雞湯,而是一本厚厚的成功之路,認識你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把你的心理狀態和成功對接,這樣的書,再厚也值得讀是嗎?


妹妹剛參加工作時候打電話給我,要推薦書給她,因為飯局上會“接不上話”。想要展開有點格調的話題,就要有一點歷史地理基礎了。


《史記》或其他史書



選史記是因為作為歷史書籍,它太有代表性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嘛,兼具文學性和歷史性,並且還不算太難讀,讀完史記,做研究不好說,聊天和以此為基礎再讀別的歷史書籍是夠了。

《地理學與生活》



這是一本很專業的書,也可以作為愛好者的地理基礎讀物。

說他基礎,不是因為簡單,而是因為足夠好,格局大,知識框架好,理論紮實,表述又深入淺出,可以說,讀了它,再讀別的書籍,都是對它的補充了。

《海洋與文明》



這本書很有意思,說是地理吧,其中又結合大量史料。明明是社科理論書,讀起來卻又趣味十足,法老的美女船,迦太基的戰象,遠渡重洋的陶瓷等等,就像一張嚴謹的大網上掛滿琳琅滿目的貝殼,讀起來很美,也得到了系統的知識滋養。

以上就是關於充實自己方面,根據我的經驗的推薦,希望這些書對你也有所助益。


我是繪本大魔王,專注讀書,和陪孩子讀書


繪本大魔王


我覺得不同類型的書都能“武裝”自己的不同方面,所以其實只要你能拿起書來讀,就是在充實自己。


但如果你還是摸不著“門路”,我推薦你以下5類書籍:


1、閱讀類書籍


剛開始不知道讀什麼書,那讀閱讀類的書肯定不會錯了。可能你會說:我都上了二十幾年的學,還要別人教我怎麼讀書嗎?是的沒錯,你現在會的讀書技巧,並不一定是“對的”,而閱讀類書籍的作者,他們都是通過不斷鑽研,不斷總結,不斷看書,不斷觀察別人才結集出書的,而且我們學好閱讀技巧,對於學習、職場、個人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試問日常生活哪裡不需要閱讀呢?


推薦書單:

《高效能閱讀》原尻淳一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齋藤孝

《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奧野宣之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大巖俊之


2、溝通類書籍

我們的一張嘴,除了吃飯就是聊天,而大部分時間就是在聊天,那怎樣才可以好好聊天不把天聊死?當然,聊天只是溝通的一部分,溝通還包括文字和肢體交流等,擁有好的溝通技巧不僅可以讓職場路上舒坦很多,還能避免許多麻煩和障礙。


推薦書單:

《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

《溝通的藝術》羅納德·B·阿德勒

《道歉的力量》艾倫·拉扎爾

《好好說話》蔡康永

《關鍵對話》科裡·帕特森


3、時間管理書籍

時間管理、高效、todolist這類詞在近年非常流行,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在生活上能用較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任務,但話說回來,到底是時間管理你,還是你管理時間呢?有的人每天做完一堆事還能畫畫、看書,有的人只做一件事就已經用了半天時間,累得要死,怎樣改變這種狀態?


推薦書單:

《番茄工作法圖解》Staffan Nöteberg

《小強辭職記》鄒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柯維

《4點起床》中島孝志

《把時間當作朋友》李笑來


4、自我成長類書籍

這是我這段時間最喜歡讀的一類書,我認為成長和學習都是一輩子的事,超越了年齡、地點和時間的限制。不想變成無趣的人,不想活成一個被後輩說“這你不懂”的人,不想成為沒用的人,就要不斷成長。成長之路是孤獨的,幸好我們有書本的陪伴,讓我們慢慢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推薦書單:

《自控力》凱利·麥格尼格爾

《終身成長》卡羅爾·德韋克

《不抱怨的世界》威爾·鮑溫

《如何戒掉壞習慣》古川武士

《捨得的藝術》星雲大師


5、名人傳記類書籍

著名廣告人李欣頻曾經說過讀書真的很划算,特別是名人傳記類的書,我們只需要用兩三個小時,就能讀完別人整整一生。如果你細心點,還會發現,其實我們遇到或沒有遇到過的事,都被他們經歷了,有時候發生什麼想不通的事,看看別人的故事,也能尋找解決問題的動力。


推薦書單:

《雲雀高飛》金研兒

《懷著天才一樣的夢想,像傻瓜一樣學習(潘基文傳記)》沈雄振

《人生不設限》力克·胡哲

《回憶·夢·思考——榮格自傳》榮格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春樹


以上就是我喜歡的5類書籍介紹,感興趣的可以從中挑選一本來讀,但更推薦主題閱讀,能加深記憶,又能多角度掌握技巧。


三毛女士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你自己以為看過的書都成過眼煙雲,其實它們早潛在你的氣質、談吐、胸襟裡。讀書不僅是充實自己,更是昇華自己。


八月安娜


充實自己的方式有很多:讀書、歷事、見人、行路都可以。讀書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一種方式。推薦幾本能夠提升我們職場競爭能力和幸福生活能力的書:

《規劃力》——規劃力

規劃力是掌控生活的能力,也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一件事情成不成,規劃力能夠影響八成。

同時規劃力也是能夠影響我們幸福生活的一種能力,它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好處,還能夠給周圍的人帶來良好的體驗,幫助他人順利釋放自己的能量,最終讓我們體會到生活的幸福之處。

《哈佛的六堂獨立思考課》——獨立思考的能力

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接受了十幾、二十幾年的應試教育,在學校學的是一套套的解題思路,卻很少能學到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稍微觀察一下就能發現,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更能處理好職場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獨立思考就是批判性思考,是紮實並獨立的思考方式。想一想當別人提出建議時,你是人云亦云還是認真思考自己的意見,就知道自己是不是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狩野未希根據哈佛大學提倡的自我意見建立法則和批判性思考,提出了建立自己意見的6個步驟,一步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深度工作》——專注力

在倡導“匠人精神”的今天,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膚淺的忙碌其實是沒有生產力的“瞎忙”,他們本身卻陶醉於這種忙碌。

卡爾·紐波特在書中提出了“深度工作”的概念,強調只有深度工作才能創造價值,幫助我們取得成功。他系統的講述了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深度工作的方法,教會我們提高專注力、提升大腦的深度思維能力、遠離社交網絡。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的能力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目的、充滿主動性的去讀書。要達到我們讀書的目的,就要提升自己選書、購書、讀書和活用這幾個方面的能力。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奧野宣之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做筆記的方法來提升這四方面的能力,特別是讀書和活用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奧野宣之還推薦了一個非常有用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實際上就是一種“摘抄”+“評價”的讀書筆記方式),對提升我們讀書的效率和能力非常有幫助。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充實自己,希望這些書能幫助到你。


好餓的Yo好運


充實自己是個很大的話題,我覺得可以把最基本的兩個問題搞清楚:

1、人來到這個世界到底是為了什麼?也就是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2、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第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本書中找到答案:

一是,《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這本書教會你臣服,告訴“你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讓你走上探索自己人生意義的道路。

二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這本書在美國,被稱為銷量僅次於聖經的書籍。這本書回答了三個問題: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如何成為那樣的人?作者把答案濃縮在7個習慣中,讓你跟著流程操作就可以達到豐盛的人生。

三是,《追尋生命的意義》,作者維克多弗蘭克,一位從集中營倖存者。在集中營那樣的環境中,維克多正是靠著生命的意義才堅持到最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生命價值。這本書幫助你認識並且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


第二個問題: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目標和不同方法,但是底層思維、元認知,也就是我們的底層操作系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加強的。這可以從兩方面加強,一方面是加強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強閱讀能力。


增強學習能力,有三本書推薦:

一是,成甲的《好好學習》,讓你建立自己的底層思維;

二是,古典的《躍遷》,教你如何從普通人成為高手;

三是,孫圈圈的《停止無效的努力》,教會你基本的套路和模型,就是查理芒格說的那種人生大大多數問題其實八九十個模型就可以解決的模型。


增強閱讀能力,有三本書推薦:

一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莫提默·J·艾徳勒和查爾斯·範多倫。這本書可以說是增強閱讀能力的葵花寶典了,幾乎所有有關閱讀力的書單中都會有它的一席之地。它教會你讀書應該根據閱讀的不同目的、書的不同類型而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來進行閱讀。

二是,《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大巖俊之。這本書可以說很好的解決“讀完書沒什麼用”這樣的問題,全書教會你只用三個步驟就可以牢記一本書的內容,然後把學到的知識實踐出去,內化成自身的能力。

三是,《高效能閱讀》,作者原尻淳一。全書89個技巧,從如何變得喜歡讀書、如何快速讀書、如何能真正理解書的內容、讀完之後如何輸出,四個板塊闡述怎麼樣才能高效能閱讀。


錢多多8448


《超級閱讀術》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齋孝騰

本書寫的是關於讀書的一切,如何比別人讀得更多,比別人讀得更精,如何把讀到的知識,用於生活工作?

這本書用大篇福講述了讀書的好處:

讀書首先可以鍛鍊人的思考能力。

只有集中精力讀書,才能提高思考能力,才能將從書本里獲得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可以培養自己,快速攝取知識、理解內容、抓住要點的能力,並將這些能力通過你的談吐表現出來。如此培養起來的思考能力,一定能成為你工作上的強大武器。

讀書可以增大人的抗壓能力。通過讀書,體驗先人們體驗過的事物,能提升自己的理性經驗值,這樣我們對未知的事有了一定了解,這樣壓力也能減輕一點。

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培養自己成為積極進取的人。

本書的開始講述了讀書的大量好處,接下來詳細講述讀書的各種技巧和要領。全文內容如下:

第一章:介紹培養讀書習慣的秘訣

第二章:介紹以大量讀書為目的的速讀全技能

第三章:介紹以提高讀書質量為目的的精讀全技能

第四章:介紹將讀書效率最大化的選書全技能

第五章:介紹將讀書收穫的知識用以工作的全技能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五章。讀書有兩種目的。 一種是為了享受的讀書。這種讀書以讀書本身為樂趣,以獲取信息和知識為樂趣的讀書也包含其中。另一種以獲取利益收取信息為目的,即以輸出為目標的讀書。

我們首先明白了自己閱讀一本書的目的,這樣對於我們閱讀書本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我們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愉悅自己,那麼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放慢速度,慢慢欣賞書本,在這個過程中只求自己開心,快樂就好,不管讀過之後是忘記了還是能記起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過程我們心情是愉悅的。但如果我們是為了能夠,學習一種某種知識技能的話,那麼我們通過讀完一本書之後就,得學會這種技能,這樣我們閱讀就得有重點,有技巧,反覆的閱讀。

在我覺來,《超級閱讀術》這本書通過介紹如何掌握閱讀書本的基本和閱讀的各種技巧,這樣對於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些什麼,想讀什麼書,為什麼要閱讀這些書,對於充實自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是我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歡迎有不同看法的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