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三個階段,是了解世界的三個階段

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因為古人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只有這兩種方法。而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現代人瞭解世界的手段變得更為多樣,但對於這個世界瞭解的越多,就越會發現自己的無知。雖然獲取知識的方法有多種,但一直缺少一個最為高效的方法。但什麼是高效的方法並不是今天的重點,我們還回到讀書的問題上。

雖然獲取知識的途徑不止讀書一種,但依然有很多人保持著閱讀的習慣,雖然目的各不相同,但哪怕只是讀些網絡言情小說或武俠小說當做消遣,我也對能夠保持閱讀習慣的人表示敬意,因為我一直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或者說一直沒有把閱讀當做自己的愛好。

讀書的三個階段,是瞭解世界的三個階段

記得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有很長一段時間被《斯坦福大學最XXX》、《哈弗商學院XXX》、《職場必備的XXX》、《創新的XXX》等書籍繞來繞去,每天像打雞血一樣的工作和學習。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總感覺自己哪裡不對,雖然每天可以用從書裡攝取的“營養”來激勵自己努力工作,口若懸河的講出大段雞湯和案例。每讀完一本書就好像被一位智者附體,當有一群智者幫我指路時,我就能走向成功。但還是不對,經過長時間的沉澱之後,我好像開始有點明白,我之所以感覺不對,是因為我只知道很多“成功人士”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卻不知道世界本身是什麼樣的。

讀書的三個階段,是瞭解世界的三個階段

這裡應該說一下我對於書籍和知識的理解。知識就是世界的樣子,越瞭解這個世界,就表示越有知識。知識的形態大概分為這三類:1、告訴你正確的世界是什麼樣子;2、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3、世界上發生過這些事情,你覺得世界是什麼樣子?

第一種就是我最初喜歡讀的各種成功學和雞湯,它們就像燈塔一樣在我剛步入職場時給我指明瞭方向。但走著走著,我發現人生的海洋不止一個終點,或者不應該計較終點,再或者本身就沒有終點。於是我開始慢慢覺得這些燈塔的光芒因為太過耀眼而阻礙了我眺望別的遠方,我開始學著不去趕路,而走馬觀花的欣賞遠方的風景,呼吸來自不同方向的新鮮空氣。

讀書的三個階段,是瞭解世界的三個階段

這時候,我開始喜歡第二類知識。我開始喜歡看《易中天品三國》、《明朝那些事兒》等書籍,它們會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給我介紹這個世界,但不會告訴我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但獲取這類知識好像並不是非要從書中獲取,而且看書也顯得有些低效,於是我開始喜歡通過看各《曉說》、《你說的都對》等節目來吸收各種各樣的二手知識,有一段時間,也是看得不亦樂乎,偶爾也會在各類像知乎等知識網站上來通過討論來獲取知識。但漸漸地...就像我最開始說的,知道的越多,便發現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於是,我又開始喜歡第三類知識。第三類知識便基本上不帶有什麼主觀色彩,完全客觀的來陳述這個世界的樣子,像《世界簡史》、《平行宇宙》等,甚至《相對論》和《時間簡史》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書籍。因為我看過太多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世界,便越來越喜歡通過自己找的角度來觀察客觀世界。

讀書的三個階段,是瞭解世界的三個階段

看得越多,就越覺得這個世界對錯越少,因為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之前的彆扭就是因為自己想要活成別人的樣子,因為別人是對的。而現在,我想要活成自己的樣子,因為我有自信不管活成什麼樣都是對的。我們無需讓別人告訴我們世界是什麼樣的,因為世界沒有固定的樣子。但與人聊天時,我很樂意跟人分享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希望能夠從不同人的眼裡看到不同的世界,所以我越來越喜歡通過讀書以外的途徑來獲得二手知識,也是我認為比較高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