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萌發與實踐·經濟篇——從「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到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擘畫實施了“八八戰略”。歷屆浙江省委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不斷進行實踐探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八八戰略”提出和發展的過程,充分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實踐基礎、群眾基礎。在“八八戰略”實施15週年之際,浙江省委組織開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萌發與實踐》重大課題研究。即日起,本報將連續刊登這十大課題的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以此助推全省上下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更好地推動“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讓“八八戰略”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萌發與實踐·經濟篇——從“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到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最新成果。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在全面把握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浙江實際,就浙江經濟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在實施“八八戰略”的過程中,針對浙江發展環境、發展階段和發展條件的深刻變化,著眼於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創造性提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理念。這一理念成為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的“金鑰匙”,成為新世紀浙江經濟發展的“指南針”,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想素材和實踐依據。

一、“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提出及其深刻內涵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率先推進市場化取向改革,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浙江特點的發展路子。但總體看,浙江的工業化從低門檻的家庭工業、輕小工業起步,以民營企業為主,低小散的特徵十分明顯。進入新世紀以後,隨著發展環境、發展階段和發展條件的變化,經濟增長面臨資源要素缺乏、生態環境壓力和內外市場約束等瓶頸制約,進一步加快經濟轉型,實現從粗放型外延式發展模式向集約型內涵式發展模式的轉變,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是當時的迫切任務。習近平同志調任浙江工作後,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於2003年7月提出了引領浙江發展、推進各項工作的總綱領——“八八戰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就是在實施“八八戰略”的過程中提出來的。

早在2005年4月29日的省委專題學習會上,習近平同志就指出,要在資源節約的前提下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意味著一些企業甚至產業的萎縮,進而影響到一個地方經濟的增長;也可能意味著這些企業和產業退出市場會給我們的產業高度化騰出發展空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騰籠換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被動的,任由資源約束下的‘鳥去籠空’;一個是主動的,努力培育‘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 ‘俊鳥’。後一個選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過程”。2005年11月,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辯證法》一文中,進一步闡述道,“我們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在制定有關政策、確定有關舉措時把握好度,掌握好平衡點,既要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更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真正在‘騰籠換鳥’中實現‘鳳凰涅槃’”。

具體地說,所謂“騰籠換鳥”,就是要拿出浙江人勇闖天下的氣概,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按照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積極參與全國的區域合作和交流,為浙江的產業高度化騰出發展空間;並把“走出去”和“引進來”結合起來,引進優質的外資和內資,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彌補產業鏈的短項,對接國際市場,從而培育和引進“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俊鳥”。所謂“鳳凰涅槃”,就是要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擺脫對粗放型增長的依賴,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科技強省和品牌大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發展現代服務業,變製造為創造,變貼牌為創牌,實現產業和企業的浴火重生、脫胎換骨。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是推動浙江產業高度化發展的客觀趨勢和必然選擇。

1.加快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促進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根本目的。進入新世紀,浙江經濟進入了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加速階段,長期困擾浙江發展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和問題開始不斷顯現。要繼續促進浙江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保持浙江經濟活力、經濟總量、發展速度的領先地位,依靠以往那種高投入、高排放、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在許多場合,利用各種機會,向全省廣大幹部和企業家說明並解讀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深刻內涵,就是通過對現有產業優化提升,換來新的產業、新的體制和新的增長方式,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最終實現“浙江製造”到“浙江創造”的飛躍。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主體,實現民營經濟新飛躍是產業升級的關鍵。2004年2月,在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實現民營經濟新飛躍,就是要著力推進“五個轉變”,實現“五個提高”,即從主要依靠先發性的機制優勢,向主要依靠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從主要集中在傳統制造業和商貿業,向全面進入高技術高附加值先進製造業、基礎產業和新興服務業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產業層次和發展水平;從主要依靠國內資源和國內市場,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外向發展水平;從現有的塊狀經濟、小規模經營逐步向高層次的集群化、規模經營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從比較粗放的經營方式向更加註重信用、質量、生態和遵紀守法的經營方式轉變,提高民營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水平。2005年4月,在省委常委會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效益增幅下滑問題實際上是結構性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從長期來看,關鍵是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在習近平同志的親自部署和推動下,浙江加快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與淘汰落後產能的步伐,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在製造業調結構的同時,習近平同志提出,浙江省要遵循規律,抓住機遇,將服務業逐步培育壯大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動力產業”。2004年12月28日,在省政協九屆九次常委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推動服務業發展,關鍵是要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流通經營方式改造服務業,推動服務業現代化。2005年8月19 日,在全省服務業大會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強調,加快發展服務業,必須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大力扶持。根據這一部署要求,浙江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現代服務業特別是信息經濟龍頭企業迅速成長,成為浙江經濟的新名片,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基本路徑。新世紀,浙江進入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重要時期,只有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之路,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產業層次低和產品附加值低的狀況,實現“騰籠換鳥”和“浴火重生”;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因此,“八八戰略”提出,要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面提升浙江產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2005年12月8日,在省委常委會務虛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在常常感受到‘成長的煩惱’和‘制約的疼痛’的同時,也切實增強了推進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層次、實現‘鳳凰涅槃’的自覺性和緊迫感”。2006年3月,浙江召開全省自主創新大會,習近平同志在會上進一步強調,加強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破解資源環境制約、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根本之計。

此後,浙江明確把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作為解決資源要素環境制約的根本途徑,作為促進產業升級、提高企業和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作為推進科技進步、建設科技強省的核心內容,作為抓住戰略機遇期、爭取發展主動權的重大戰略。在具體發展中,還緊密結合實際,加快構築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習近平同志還親自推動成立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新型科技創新載體,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3.順應經濟發展規律,促進產業梯度轉移,跳出浙江發展浙江,不斷優化我省產業結構和經濟佈局,這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本義所在。浙江陸域面積小、自然資源相對貧乏,要有效解決我省發展中的資源要素問題,必須走開放發展道路。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後,根據當時國際國內形勢特點和浙江所處的發展階段,提出要“立足全局發展浙江、跳出浙江發展浙江”,進一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帶動更高層次的發展。2003年5月26日,在全省經濟體制改革工作彙報會上,習近平同志強調,“緊緊抓住新一輪國際資本和產業轉移的機遇,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機遇,抓住接軌上海、參與長三角經濟合作與發展的機遇,把我省的區位優勢轉化為對外開放優勢,把體制優勢轉化為國際競爭優勢,把特色經濟優勢轉化為出口優勢,在發展開放型經濟上實現新突破”。2004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省政協九屆九次常委會議上指出,民營企業要“走出去”是市場規律使然,廣大浙商在“跳出浙江發展浙江”中,不僅為國家統籌區域發展做出了貢獻,而且也延伸了浙江的產業鏈,推動了浙江產業的梯度轉移,促進了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緩解了資源環境壓力。

2005年5月27日,在皖浙兩省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強調,只有“跳出去”,才能天高地闊,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只有“走出去”,才能任爾翱翔,激發更為持續的發展動力。“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就是鼓勵企業走出去,主動接軌上海,主動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改造,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在更大的空間內實現更大的發展。“騰籠”才能“換鳥”,壯大可以反哺,有利於我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服務業,提高本土經濟整體素質和區域競爭力。因此,要堅持“跳出浙江發展浙江”,鼓勵企業在省外投資創業,鼓勵企業走出國門,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帶動產品走出去、資源引進來,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同時,進一步增強在外投資企業與浙江經濟的聯繫,積極吸引在外浙商回鄉投資創業,努力實現“低端產業出去、高端產業進來”的良性循環。

“跳出浙江發展浙江”,不僅是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局意識和政治責任的體現。2003年3月,在省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針對省內一些同志對於參與長三角的合作交流存在著“無需接軌”的狹隘觀念、“無法接軌”的消極態度與“無從接軌”的畏難情緒,明確指出,要充分認識到主動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積極投身到主動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這項工作當中去,通過加強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互促共進,不斷提高浙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要適應上海建設國際大都市的要求,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全面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為建設以上海為中心的世界級都市圈做出應有貢獻。習近平同志親自率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江蘇學習考察,率先提出建立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定期會晤機制,推動長三角合作進入實質化階段。

4.加強陸域和海域經濟的聯動發展,通過雙向互動,合作共贏,推進山海協作,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重要載體。長期以來,浙江經濟發展主要侷限於陸域經濟,發展空間狹小,新增長點缺乏。隨著發展理念轉變,生產力水平提高,尤其是科技實力的增強,使得資源開發能力得到加強,山海資源的優勢也逐漸得到認識。在2003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要“念好‘山海經’,把欠發達地區和海洋經濟的發展作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並將此作為“八八戰略”的主要內容,即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這是浙江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事實上,早在2003年1月,習近平同志第一次到舟山調研時就強調,做好海洋經濟這篇大文章,是長遠的戰略任務,要加強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一如既往地抓下去。2003年8月18日在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上,他就推動海洋經濟與陸域經濟聯動發展,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作了系統的闡述,海洋經濟是陸海一體化經濟,海洋的大規模開發,需要強大的陸域經濟支持;陸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必須依託藍色國土,發揮海洋優勢。發展海洋經濟不能就海洋論海洋,加強陸域和海域經濟的聯動發展,實現陸海之間資源互補、產業互動、佈局互聯,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浙江加強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要深入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大力推進海洋科技創新和進步,促進海洋開發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不斷提高海洋經濟發展水平。此後不久,我省就出臺了《關於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若干意見》,浙江經略海洋宏圖由此掀開嶄新一頁。

山海協作是推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2004年至2006年,習近平同志連續出席全省山海協作工程會議,並就深化山海協作戰略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要部署。他強調,山海協作要把重點放在優化產業結構和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上,通過各種途徑把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與欠發達地區的資源、勞動力、生態優勢結合起來,通過雙向互動,合作共贏,不斷增強推進山海協作的動力。根據這一要求,山海協作突破了長期以來以輸血幫扶為主的傳統扶貧模式,探索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以對口造血幫扶為主的新模式,成為把欠發達地區培育成新增長點的有效抓手。海陸聯動、山海協作,不僅緩解了發達地區發展面臨的要素瓶頸制約,而且為海島、欠發達地區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因而成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重要載體。

5.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關係,推動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是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有效保障。加快構建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的有效機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內在要求。“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就是要通過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經濟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進入新世紀,率先發展的浙江面臨缺地、缺電、缺水的窘境,要素瓶頸制約著進一步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在2004年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運用價格槓桿合理確定土地、能源、水資源等各類要素的比價關係,形成有利於集約使用資源要素的機制。2005年11月6日,在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第二次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進一步推進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形成有利於節約要素資源的差別化價格調節機制和財稅調節機制,為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在習近平同志的支持推動下,2002年10月嘉興市秀洲區在全國率先啟動廢水排汙權有償使用,2005年1月東陽和義烏的水權交易開創全國水權交易制度改革之先河,2006年,“畝均論英雄”改革在紹興等地開始試行;此後浙江又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層面的生態補償辦法,啟動工業用地“招拍掛”改革試點,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在浙江加快推進。

然而,單靠市場機制這隻“無形的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是難以收到預期效果的。2004年12月28日,在省政協九屆九次常委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宏觀調控的根本性意義在於促進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宏觀調控的“倒逼機制”,包括要素制約的“倒逼機制”,就可以在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上發揮重大的革命性的作用。習近平同志稱之為“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2005年4月29日,在省委專題學習會上,習近平同志強調,宏觀調控和要素制約形成的“倒逼機制”,可以在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上發揮重大的革命性的作用。這種“倒逼機制”要求我們著眼長遠、立足當前,標本兼治、著力治本,變“倒逼”為“順導”,變被動為主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宏觀調控的目標落實到體制、機制、法制的建設上,為國民經濟保持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活力比較強的發展態勢,提供堅實的長效的制度保障。

二、浙江推進“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實踐成效

歷屆浙江省委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一張藍圖繪到底,大力推進“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並在發展中不斷深化細化相關政策舉措。2007年11月,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在“八八戰略”指引下,作出了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決策部署。2012年6月,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紮實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省”,提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浙江的發展目標。2014年5月,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圍繞深入貫徹實施“八八戰略”,作出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策部署。2017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奮力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15年來,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持續推進創新驅動,全面深化改革,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發展活力不斷釋放,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發展動能不斷增強,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居全國前列。

1.圍繞轉型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層次明顯提升。通過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促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融合發展,浙江三次產業比例由2002年的8.6∶51.1∶40.3,調整為2017年的3.9∶43.4∶52.7,經濟結構總體上已進入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速度加快,2017年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42.3%、39.1%和26.5%,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提升至35.4%。2017年,全省整治“髒亂差”作坊4.7萬家,淘汰落後產能企業2690家,處置“殭屍企業”404家,水泥、有色加工、鋼鐵等8大高耗能產業比重顯著下降。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投資、消費、出口共同拉動轉變,呈現出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產業結構加快升級的良好態勢,發展方式得到持續優化。

2.進一步激發體制機制活力,加快推進民營企業新飛躍,推動市場主體不斷升級。持續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改革,充分激發廣大群眾的創業創新激情,到2017年,全省在冊市場主體達到593.4萬戶,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507家。深入實施以“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為重點的企業升級工程,鼓勵支持小微企業成長壯大,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做大做強。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上榜數為120家,連續19年蟬聯全國第一。

3.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補齊科技創新這一短板,推動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不斷加大創新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例由2002年的0.72%提高到2017年的2.45%;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總量穩居全國第3位;2017年發明專利授權量28742件,佔全國專利授權量8.8%。全省共建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8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31家,孵化催生了一大批科技型企業。2017年科技部公佈的164家獨角獸企業中,浙江有18家,僅次於北京、上海。另據《中國區域創新指數報告(2017)》,浙江區域創新能力列廣東、江蘇、北京和上海之後,居全國第5位,其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居全國第3位,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和專利綜合實力均居全國第4位。

4.聚焦產業創新主戰場,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戰略支撐,推動新動能培育成長逐步加快。2017年,全省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三新”經濟增加值達到1.25萬億元,佔生產總值的24.1%,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7.1%;信息經濟核心產業總產出已連續四年超萬億元,2017年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4853億元,佔生產總值的9.4%。目前,全省擁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世界級互聯網企業,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模式不斷髮展,線上線下融合、跨境電商、社交電商、智慧家庭、智能交通等新業態不斷湧現。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浙江省互聯網發展綜合指數居全國第3位,擁有全球最大的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網絡零售平臺,有各類活躍網店74.1萬家、天貓活躍網店2.5萬家,網絡零售額達13337億元。

5.“跳出浙江發展浙江”,不斷提升開放範圍和層次,推動對外開放朝著結構優化、深度拓展、效益提高的方向轉變。堅決貫徹國家開放戰略和主場外交戰略部署,舉全省之力做好G20杭州峰會服務保障工作,成功承辦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謀劃打造“一帶一路”樞紐,大大提升了浙江在世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2017年,全省出口總額佔全國比重達12.7%;實際利用外資達179億美元,佔全國比重達8.4%,一批全球500強企業和著名跨國公司紛紛落戶浙江;鼓勵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開拓市場,吉利、萬向等一批本土跨國企業開始成長,全省境外投資達到96億美元,存量超過700億美元。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中國(杭州、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寧波舟山港成為全球首個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躍居全球第4。

6.發展質量效益持續向好,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一個重要指標是全社會勞動生產率。2017年,全省全社會勞動生產率達到13.7萬元/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達到21.6萬元/人。發展質量的提高還體現在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2002年至2007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16元增加到20574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由4940元增加到8265元,年均實際增長9.8%和7.8%。到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46元,居省區第1位;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7年居全國第3位、省區第1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年首次超過北京,居全國第2位,已連續33年居省區第1位;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079元,居省區第1位。

三、“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關於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內在契合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是習近平同志根據當時浙江經濟發展實際提出的,推動區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促進經濟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的重要戰略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極其複雜的經濟形勢,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從“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到高質量發展,兩者價值取向一致、理論內涵互容、實現路徑相通,深刻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精髓要義。

1.從兩者的基本要求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高質量發展都是為了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的戰略舉措。2006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參加浙江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紹興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浙江經濟形態發展的客觀趨勢和內在要求,是解決浙江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把經濟發展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所在。一定要主動抓、抓主動,採取有效的措施,推進“騰籠換鳥”,實現“鳳凰涅槃”,在切實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的基礎上,使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增長方式得到根本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發展階段做出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要發揮我國經濟巨大潛能和強大優勢,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從過去主要看增長速度有多快轉變為主要看質量和效益有多好。他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顯然,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增長)方式轉變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高質量發展的共同目的。

2.從兩者的實現路徑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高質量發展都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新引擎、提供新支撐。無論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還是高質量發展,都是從創新驅動、制度創造、結構調整等供給側著手,通過優化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實際上面對的是一個結構性問題,關鍵是要調整經濟結構,正確處理速度和質量、效益的關係,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積極爭取有質量、有效益的快速發展,努力做到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有效破解新舊動能轉換、產能過剩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等難題。無論是調整產業結構,還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其著力點都在供給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會上強調,必須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從生產端入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可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均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3.從兩者的工作著力點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高質量發展都注重創新驅動、擴大開放,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強調,只有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之路,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保持經濟穩定較快增長;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產業層次低和產品附加值低的狀況,實現“騰籠換鳥”和“浴火重生”。他還多次指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既要“引進來”又要“走出去”,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更加註重內源發展與對外開放、外向拓展相結合,堅持以我為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高本土經濟的競爭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加註重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並把兩者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面對經濟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求改革開放加大力度,還要更加註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使開放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毫無疑問,創新驅動、擴大開放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高質量發展的共同著力點。

4.從兩者的制度保障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都要求正確處理好“兩隻手”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是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體制保證。習近平同志指出,經濟社會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從深層次探究,都能在體制機制上找到根源,要有針對性地消除導致產業結構層次低度和增長方式粗放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形成有利於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的體制機制,使企業、政府、市場、社會互補互動,形成推進發展的合力。深化市場取向改革,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要切實增強推進產業高度化的自覺性,採取主動有效的措施,實現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要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形成機會均等、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的市場環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可以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科學的經濟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制度保障,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因此,正確處理好“兩隻手”關係,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各自的作用,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

5.從兩者的價值取向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高質量發展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來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目的是促進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2004年12月,習近平同志強調,發展不能脫離“人”這個根本,我們仍然需要GDP,但經濟增長不等於發展,必須明確經濟發展不是最終目的,以人為中心的社會發展才是終極目標。2006年6月,他進一步指出,要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進一步激發人民理解、支持、參與改革和發展的積極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經濟工作必須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更需要堅持和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更加平衡、更為充分的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在新時代的新需求。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因此,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由此看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取向,都是為了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

6.從兩者的根本保障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與高質量發展都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不斷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多次強調黨委要統攬經濟工作大局,掌握經濟工作主動權,積極推動“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他還指出,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好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動立法和營造良好環境六方面的職責,既不能缺位失職,也不能越俎代庖。2003年,浙江省委成立了財經領導小組,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提供了組織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指出,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要增強“四個意識”,堅決反對經濟工作中的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山頭主義、地方保護主義,防止不切實際地定目標,更不能搞選擇性執行。各級領導幹部要加強學習和實踐,培養專業能力,弘揚專業精神,既要當好領導,又要成為專家,不斷提高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能力,不斷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本領。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不僅為高質量發展思想提供了有力的實踐依據,也是高質量發展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場合提及“騰籠換鳥、鳳凰涅槃”。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騰籠不是空籠,要先立後破,還要研究“新鳥”進籠“老鳥”去哪?要著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鳳凰涅槃”。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組合並沒有根本改變,現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補課。這個問題不解決,老工業基地難以“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等等。可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雖然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提出的,但仍是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理念。

四、進一步深化“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推動浙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省經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浙江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八八戰略”,深化“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加快形成質量高、效率優、創新強、體制活、協調性好的具有鮮明浙江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1.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兩個高水平”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質量和效益,關鍵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的根本途徑。必須把實體經濟作為著力點,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繼續推進“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一是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持“三去一降一補”,堅決打破拖累轉型升級的“罈罈罐罐”,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實施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行動計劃,統籌推進標準強省、質量強省、品牌強省建設,聯動推進“互聯網+”“智能化+”“標準化+”“文化+”,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促進傳統動能修復,再創浙江製造新優勢。二是深化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融合發展。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浙江行動計劃”,培育一批千億級企業,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信息、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製造、文化等八大萬億產業做強做大。提升現代服務業新引擎,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提升,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提升。三是全面推進市場主體轉型升級。引導民營企業推進制度、技術和管理創新,進一步打造“浙商”品牌。深化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深入實施企業上市和併購重組“鳳凰行動”計劃等,推進小微企業園建設,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集聚發展、規範發展、提升發展、綠色發展。

2.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戰略支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聚焦產業創新主戰場,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戰略支撐。一是加大新經濟新動能培育力度。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爭創國家數字經濟示範省,推動經濟、社會、政府的數字化轉型。瞄準科技創新前沿,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在人工智能、柔性電子、量子通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培育一批引領未來的重量級產業。二是完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快建成一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製造業創新中心,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加快打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三是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大力引進國內外著名高校在浙江辦學。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3.加快推動大平臺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

打造高能級平臺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一是加快推進產業平臺整合提升。規劃建設一批集聚高新技術、高端要素的載體,打造一批富有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的特色小鎮,整合提升產業集聚區、高新區、各類開發區發展水平。二是積極推動科技創新重大平臺建設。加快引進和建設一批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大院名所和重大科學裝置,全力推動之江實驗室和若干重大創新載體建設,加快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滬嘉杭金科創走廊等大平臺建設,建成“互聯網+”世界科技創新高地。三是全力建設高能級開放平臺。著力把杭州大江東、寧波杭州灣新區打造成為標誌性、戰略性大平臺,在嘉興、湖州率先建設高質量外資集聚先行區,在紹興、台州等地先行建設境外併購迴歸產業園,積極爭取中國(義烏)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合力建設全球電子商務核心功能區。

4.以“一帶一路”為統領,通過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帶一路”和“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強化開放強省工作導向。一是全力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樞紐。進一步發揮特色優勢,全面增強樞紐功能,到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物流樞紐、國際科創合作高地、新型貿易中心、新興金融中心、國際人文交流基地,在此基礎上全面建成“一帶一路”重要樞紐。推進舟山江海聯運中心和義甬舟大通道建設,推動實現“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雙向貫通、聯動發展。二是抓緊謀劃自貿試驗區2.0版。創造條件,加快推進建設有影響力的國際油品交易中心和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加快推動自貿區實現“一區多片”佈局,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貿試驗區國際競爭力。積極推進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發展和義烏“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戰略門戶建設。三是深入實施優進優出戰略。進一步發展服務貿易,加快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進一步優化外資結構、提高外資質量,加大對有競爭優勢企業的引進力度,高標準建設“千人計劃”產業園和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大力培育發展本土跨國公司,鼓勵企業到境外收購專利技術、設立研發機構,開展跨國併購重組,建設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和產業園。

5.建立健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評價體系,不斷完善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體制機制。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建設高質量政府。浙江繼續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一方面,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創新要素資源配置機制,健全資本、技術、土地、能耗、環境容量等主要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規則,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另一方面,全面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抓緊制定實施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質量、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依法依規實施用地、用電、用水、用氣、排汙等資源要素差別化政策;推廣“標準地”改革,推行“區域能評+區塊能耗標準”“區域環評+環境標準”;加大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激發企業家精神,加快提升勞動力素質;研究制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政策、標準、統計、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等體系,全面提升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和創新效率。

(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課題負責人:盛世豪 王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