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北門鐵路,這個桂林城裡的老片區,似乎從來都不曾有人進來,也不曾有人離開。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北門鐵路,經常出現在桂林人聊天的話語裡,

卻很少有人特意走進。

北門鐵路,彷彿是一個微縮版的桂林,

近半個世紀生活在自給自足的烏托邦。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

多少孩子火車的轟鳴聲中漸漸長大,

童年的故事長長短短總與鐵軌相連。

如今,泛黃的回憶,逐漸變成歷史,也成為了絕版。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從五十年代起至九十年代,

在鐵路上班便意味著衣食無憂,

工作穩定、單位分配房子、有勞保和安全獎金……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鐵道穿桂林城而過,

去子弟學校上學,住鐵路家屬區,進鐵路工作,

“一生姓鐵”。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生活在鐵路,看不到市中心紅燈酒綠的繁華,

只有最平淡的柴米油鹽吃住行。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鐵路”把彼此拉的很近,遍地都是熟人,遍地都是親人。

見面會打招呼,偶爾還會串串門,去對方家裡吃飯。

比起許多搬進高樓居住的人們大夥相見不相識的冷漠,

在這裡更多了一份老桂林的親切感……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與現代化高樓大廈相比,

家屬區的紅磚房

或許才是鐵路人心中最原始的家的模樣。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其實,鐵路的紅房子就像桂林人的象鼻山,

看過,沒去過。

北門鐵路就像桂林人的印象劉三姐,

都知道,沒怎麼去過。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勝利小學-

勝利小學創建於1940年,

當時為桂林鐵路職工子女小學,

經多次更名,直至2004年更名為桂林市勝利小學。

學校不大,卻裝滿了無數孩子的童年回憶。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每到春夏之際,校園裡的紫藤花架下陣陣清香,

微風拂過灑落一地紫色花瓣,那是讀書時最美的記憶。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如今,再次路過學校門外,

兒時你追我趕的歡聲笑語彷彿還在耳邊,

但小學早已變成了嶄新的模樣,迎接著新的學子。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第十九中學-

創辦於1965年的桂林第十九中學,

那時為柳州鐵路局桂林中學校桂北分校,

周圍的人都稱它為“鐵二中”。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從幼稚可愛的小學生,

成為天真爛漫的初中生,

再變成朝氣蓬勃高中生,

周圍的同學幾乎都是鐵路子弟,

大家相伴成長共同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2004年學校更名為桂林市第十九中學。

周圍的同學也不再僅限於鐵路,

如今,時光已褪去學校老舊的痕跡,

一切都以新的模樣更好的前行。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桂北鐵路綜合市場-

每到早晨,鐵路菜市裡便是一幅人頭攢動的景象,

在這擺攤的不少是住在附近的人,早起出攤深夜歸家。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人們每天早起來這買上新鮮的食材,

一些經常幫襯的攤販有時候還會少收你的錢,

偶爾買菜遇到熟人,還能聊上一陣子天。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鴨湖公園-

陽光灑滿街道的午後,人們在鴨湖公園的樹蔭下乘涼。

不要看它現在這麼破舊的樣子,建於90年代初期的它,

以前可是方圓幾公里內唯一的休憩場所,要買票才進得去。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記得小時候,幾乎每週都要去一次鴨湖,

陽光穿透樹葉斑駁的灑在石板路上,雜而不亂,

那個在如今看來已經佈滿苔蘚的大象滑滑梯,

亦是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鐵路俱樂部-

鐵路俱樂部是周圍人健身的好去處,

退休的老人圍著一圈悠閒的下著棋,

時間就在指尖上偷偷地溜走了。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傍晚是這裡最熱鬧的時候,

年輕人相約來體育館打羽毛球,家長帶著孩子去游泳,

年紀稍大一些的便在這裡跳跳廣場舞,

如同夜幕降臨後的狂歡,熱鬧歡快。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鐵路紅房子-

紅房子是鐵路的過去,是鐵路片區的“圖騰”,

也是奶奶家的方向,回憶裡很美,看上去很棒,

但僅僅是在回憶裡,是看上去。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如今,走進這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紅房子,

已感覺不到當年住在這裡的人們自豪和舒適。

牆面開始脫落,房體不再堅實,

紅房子也從濃密的翩翩少年,

變成了禿瓢的可愛大叔。

歲月呀,你這個混蛋。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時間的塵埃彷彿試圖慢慢掩蓋這段歷史,

紅房子也已出色的完成了它歷史使命。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住過紅房子,自然吃過專屬鐵路的美味。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食物總是最有溫度的記憶,念念不忘,從味蕾一直延伸到心底。在鐵路幾乎看不到什麼連鎖的餐廳或者裝修富麗精緻的飯店,有的只是陪伴了街坊十數年的老店老鋪。

-安徽餛飩-

餛飩店開在鴨湖公園不遠處,

每到飯點,店內就坐滿了人,人多時需要等,

可就為了這一口美味大家都願意耐性子慢慢等。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一大早夫妻倆便在廚房前後忙碌,

餃子5毛1個,餛飩5塊20個,

報上個數,老闆娘現包,老闆現煮。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新鮮的小餛飩放上紫菜、蔥花、胡椒、香油……

味道鮮香無比,

明明是最普通的食物,卻讓多少人念念不忘。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桂魯楊老號-

說到鐵路菜市裡的楊記,沒幾個鐵路人不知道,

小店85年開業,時光匆匆,一晃眼已是32個年頭,

每天下午6點基本就銷售一空。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無論是香辣豆腐絲、叉燒

還是燒鴨、鹽焗雞味道都非常棒,

濃濃的滷味,唇齒留香。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家庭聚餐時餐桌上定少不了他家的幾樣美味,

閒來嘴饞買5塊錢豆腐絲也能吃得尤為過癮。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恆源米粉店-

桂林人的生活裡當然少不了米粉,

在鐵路有兩家米粉最受人喜愛,一家湯粉一家滷粉。

湯粉便是這家恆源米粉店。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如今搬進了東三里的小菜市內。

新鮮的蔬菜、熬製許久的肉湯,再配上各種酸菜,

這碗粉就是一個字“爽”!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阿彪祖傳擔子米粉-

說到滷粉那就是阿彪祖傳桂林擔子米粉了,

從我記事起便有了這家店,因開在十九中的對面,

每到早上米粉店幾乎被學生給佔滿,

如今店面搬到了十九中旁,依舊人氣火爆。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一碗滷粉不加湯,放上各種配菜,

濃厚的滷水香在唇齒間四溢,

再吃上一片粉裡的滷牛肉,真是回味無窮。

一碗粉吃完,剩下不少酸菜,

這時再舀上一瓢湯作為這餐米粉的終結,真是完美~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肥仔燒烤-

夜幕降臨,

群眾路肥仔燒烤的卷閘門拉開了夜晚的序幕,

燒烤店吃過許多家,

但只有他家的肥羊每次都能讓人吃上癮。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肥羊被烤的香脆可口,肥而不膩,

再刷上一層特質的辣椒醬,

三兩人圍著一張小桌,慢慢聊著生活的趣事,

偶爾有涼風吹過,每個人吃的有滋有味,心滿意足。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這是隻有在老城區才會有的風景,

只有居住在此的人才會懂。

其實像鐵路這樣的地方桂林有很多,

有最好吃的小店,最有趣的風景和最可愛的居民。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隨著生活變好,人們搬進了新的樓房,幾十年的老鄰居,說散就散,熟悉的紅磚房,院前種的花草……

那個在鐵路名叫“家”的小小地方,也許曾經讓你埋怨半輩子,如今搬離後,你是否又會想念半輩子?

桂林城北的這個片區,你也許聽過,卻可能從未去過……

老房子可以被拆,歲月可以流逝,但那些艱澀又美好的歲月,會一直留在我們的記憶裡。不管城市怎麼變化,不管我們走到哪裡,每個人有屬於自己來處。

我是鐵路人,那麼你呢?

在鐵路有回憶的小夥伴快來點個zan!另外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從小長大的地方,我們期待用鏡頭和文字為你記錄關於桂林大街小巷的故事。

▍選題策劃:艾惟

▍法律顧問:陽繼寧律師 | 廣西嘉合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