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北门铁路,这个桂林城里的老片区,似乎从来都不曾有人进来,也不曾有人离开。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北门铁路,经常出现在桂林人聊天的话语里,

却很少有人特意走进。

北门铁路,仿佛是一个微缩版的桂林,

近半个世纪生活在自给自足的乌托邦。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

多少孩子火车的轰鸣声中渐渐长大,

童年的故事长长短短总与铁轨相连。

如今,泛黄的回忆,逐渐变成历史,也成为了绝版。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从五十年代起至九十年代,

在铁路上班便意味着衣食无忧,

工作稳定、单位分配房子、有劳保和安全奖金……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铁道穿桂林城而过,

去子弟学校上学,住铁路家属区,进铁路工作,

“一生姓铁”。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生活在铁路,看不到市中心红灯酒绿的繁华,

只有最平淡的柴米油盐吃住行。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铁路”把彼此拉的很近,遍地都是熟人,遍地都是亲人。

见面会打招呼,偶尔还会串串门,去对方家里吃饭。

比起许多搬进高楼居住的人们大伙相见不相识的冷漠,

在这里更多了一份老桂林的亲切感……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与现代化高楼大厦相比,

家属区的红砖房

或许才是铁路人心中最原始的家的模样。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其实,铁路的红房子就像桂林人的象鼻山,

看过,没去过。

北门铁路就像桂林人的印象刘三姐,

都知道,没怎么去过。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胜利小学-

胜利小学创建于1940年,

当时为桂林铁路职工子女小学,

经多次更名,直至2004年更名为桂林市胜利小学。

学校不大,却装满了无数孩子的童年回忆。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每到春夏之际,校园里的紫藤花架下阵阵清香,

微风拂过洒落一地紫色花瓣,那是读书时最美的记忆。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如今,再次路过学校门外,

儿时你追我赶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

但小学早已变成了崭新的模样,迎接着新的学子。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第十九中学-

创办于1965年的桂林第十九中学,

那时为柳州铁路局桂林中学校桂北分校,

周围的人都称它为“铁二中”。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从幼稚可爱的小学生,

成为天真烂漫的初中生,

再变成朝气蓬勃高中生,

周围的同学几乎都是铁路子弟,

大家相伴成长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2004年学校更名为桂林市第十九中学。

周围的同学也不再仅限于铁路,

如今,时光已褪去学校老旧的痕迹,

一切都以新的模样更好的前行。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桂北铁路综合市场-

每到早晨,铁路菜市里便是一幅人头攒动的景象,

在这摆摊的不少是住在附近的人,早起出摊深夜归家。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人们每天早起来这买上新鲜的食材,

一些经常帮衬的摊贩有时候还会少收你的钱,

偶尔买菜遇到熟人,还能聊上一阵子天。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鸭湖公园-

阳光洒满街道的午后,人们在鸭湖公园的树荫下乘凉。

不要看它现在这么破旧的样子,建于90年代初期的它,

以前可是方圆几公里内唯一的休憩场所,要买票才进得去。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记得小时候,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鸭湖,

阳光穿透树叶斑驳的洒在石板路上,杂而不乱,

那个在如今看来已经布满苔藓的大象滑滑梯,

亦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铁路俱乐部-

铁路俱乐部是周围人健身的好去处,

退休的老人围着一圈悠闲的下着棋,

时间就在指尖上偷偷地溜走了。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傍晚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

年轻人相约来体育馆打羽毛球,家长带着孩子去游泳,

年纪稍大一些的便在这里跳跳广场舞,

如同夜幕降临后的狂欢,热闹欢快。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铁路红房子-

红房子是铁路的过去,是铁路片区的“图腾”,

也是奶奶家的方向,回忆里很美,看上去很棒,

但仅仅是在回忆里,是看上去。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如今,走进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红房子,

已感觉不到当年住在这里的人们自豪和舒适。

墙面开始脱落,房体不再坚实,

红房子也从浓密的翩翩少年,

变成了秃瓢的可爱大叔。

岁月呀,你这个混蛋。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时间的尘埃仿佛试图慢慢掩盖这段历史,

红房子也已出色的完成了它历史使命。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住过红房子,自然吃过专属铁路的美味。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食物总是最有温度的记忆,念念不忘,从味蕾一直延伸到心底。在铁路几乎看不到什么连锁的餐厅或者装修富丽精致的饭店,有的只是陪伴了街坊十数年的老店老铺。

-安徽馄饨-

馄饨店开在鸭湖公园不远处,

每到饭点,店内就坐满了人,人多时需要等,

可就为了这一口美味大家都愿意耐性子慢慢等。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一大早夫妻俩便在厨房前后忙碌,

饺子5毛1个,馄饨5块20个,

报上个数,老板娘现包,老板现煮。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新鲜的小馄饨放上紫菜、葱花、胡椒、香油……

味道鲜香无比,

明明是最普通的食物,却让多少人念念不忘。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桂鲁杨老号-

说到铁路菜市里的杨记,没几个铁路人不知道,

小店85年开业,时光匆匆,一晃眼已是32个年头,

每天下午6点基本就销售一空。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无论是香辣豆腐丝、叉烧

还是烧鸭、盐焗鸡味道都非常棒,

浓浓的卤味,唇齿留香。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家庭聚餐时餐桌上定少不了他家的几样美味,

闲来嘴馋买5块钱豆腐丝也能吃得尤为过瘾。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恒源米粉店-

桂林人的生活里当然少不了米粉,

在铁路有两家米粉最受人喜爱,一家汤粉一家卤粉。

汤粉便是这家恒源米粉店。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如今搬进了东三里的小菜市内。

新鲜的蔬菜、熬制许久的肉汤,再配上各种酸菜,

这碗粉就是一个字“爽”!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阿彪祖传担子米粉-

说到卤粉那就是阿彪祖传桂林担子米粉了,

从我记事起便有了这家店,因开在十九中的对面,

每到早上米粉店几乎被学生给占满,

如今店面搬到了十九中旁,依旧人气火爆。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一碗卤粉不加汤,放上各种配菜,

浓厚的卤水香在唇齿间四溢,

再吃上一片粉里的卤牛肉,真是回味无穷。

一碗粉吃完,剩下不少酸菜,

这时再舀上一瓢汤作为这餐米粉的终结,真是完美~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肥仔烧烤-

夜幕降临,

群众路肥仔烧烤的卷闸门拉开了夜晚的序幕,

烧烤店吃过许多家,

但只有他家的肥羊每次都能让人吃上瘾。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肥羊被烤的香脆可口,肥而不腻,

再刷上一层特质的辣椒酱,

三两人围着一张小桌,慢慢聊着生活的趣事,

偶尔有凉风吹过,每个人吃的有滋有味,心满意足。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这是只有在老城区才会有的风景,

只有居住在此的人才会懂。

其实像铁路这样的地方桂林有很多,

有最好吃的小店,最有趣的风景和最可爱的居民。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随着生活变好,人们搬进了新的楼房,几十年的老邻居,说散就散,熟悉的红砖房,院前种的花草……

那个在铁路名叫“家”的小小地方,也许曾经让你埋怨半辈子,如今搬离后,你是否又会想念半辈子?

桂林城北的这个片区,你也许听过,却可能从未去过……

老房子可以被拆,岁月可以流逝,但那些艰涩又美好的岁月,会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不管城市怎么变化,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每个人有属于自己来处。

我是铁路人,那么你呢?

在铁路有回忆的小伙伴快来点个zan!另外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从小长大的地方,我们期待用镜头和文字为你记录关于桂林大街小巷的故事。

▍选题策划:艾惟

▍法律顾问:阳继宁律师 | 广西嘉合律师事务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