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民族团结花盛开

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民族团结花盛开

趁着和煦的阳光,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镇雄县境中部的芒部镇松林村上下街彝家小镇。进入村口,在笔直整洁的柏油马路旁,绘有彝族元素的红色灯柱整齐排列,红瓦黄墙的民房前都种上了花草,一块刻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红色字样的石刻映入眼帘。

芒部镇松林村,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镇雄县城20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6.39%。该村彝族历史悠久,彝族文化氛围浓厚,传统文化保存相对完好。

自2016年松林村被纳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以来,松林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提高群众素质,充分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以民族风情体验游为主的旅游产业,增强民族区域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拓宽民族区域群众脱贫致富的渠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好党建“组合拳”

民族团结花绽放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保障。为充分发挥芒部镇各级党组织的作用,芒部镇党委、政府以“强化组织保障、强化宣传发动、强化民族意识、强化合作联动”为抓手,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方式,加强了芒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成员单位、松林村村“三委”对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理论学习。

“为抓好松林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我们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联芒部,省政府办公厅帮扶松林村的条件,紧抓我县建设松林村脱贫攻坚省级示范点的契机,组建了松林村党员扶贫先锋队,扎实开展民族政策宣传、项目联系、帮建活动,使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芒部镇党委副书记涂云万介绍道。

据悉,为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的良好氛围,松林村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涂云万介绍,松林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读物、邀请民俗文化专家到村开展民族文化培训等形式,使党的民族政策和示范点创建的条件和要求入脑入心。此外,松林村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以弘扬彝族、苗族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和文艺演出,通过生动的形式和活泼的内容加深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友谊。

“松林村彝族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保护得较好,但以前因条件限制,这个村的发展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走在松林村上下街整洁的街道上,镇雄县民宗局副局长王文荣对记者说道,近几年在松林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良好机遇下,镇雄县结合松林村上下街村民组民族聚居、生态良好、交通便利等优势,围绕“彝家小镇”的建设目标,以彝族文化为灵魂、以改善基础为抓手、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对村组的山、水、林、田、路、房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完善街道、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全面开展绿化、美化、亮化等提升行动,把松林上下街打造成引领脱贫攻坚的示范、改善人居环境的标杆、促进民族团结的典范。

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民族团结花盛开

电商服务站进村庄

生活步入快车道

在松林上下街村宽敞的后龙民族文化广场,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墙体彩绘格外引人注目。涂云万介绍,后龙广场有8000多平方米,整体风格是按彝族特色来打造的,为了突出松林彝族的特点,当地专门请了四川凉山州的团队来对广场墙体进行个性化绘制。“像这块‘七情孟获’的画面,他的服饰综合了松林彝族的服饰特点,另外我们将‘擒’特意改成了‘情’,表明诸葛亮以情动人,彰显民族团结。”

穿过广场,即来到主街道,一块绿色为底,印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松林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字样的招聘在红瓦白墙的民房映衬下极为亮眼。走进店铺,一名身着蓝色外套,胸前佩戴着党徽,精神矍铄的大娘在利索地收拾着店里商品。经攀谈记者了解到,大娘名叫王自芬,今年77岁,开网店至今有一年多了,每月有近5000元的收入。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工作要求,加快推进镇雄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鼓励农村青年通过电商创业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镇雄县经科局与镇雄县邮政分公司充分发挥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利用遍布城乡的渠道网点和投递网络,通过建设县级、乡级、村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便民服务点,以“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政府公共服务”为切入点,为农村提供“五不出村”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便民服务,即销售不出村、购物不出村、生活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解决“走出农村最初一公里”和“走进农村最后一公里”。

“店是娃娃创业开的,平日我没事就来帮忙,具体经营是年轻人拿主意,我们只是在大方向上给他们把把关。”王自芬说,自家店除了在网上帮村民销售农产品,还免费帮村民在网上购物,代收寄快递、代购车票机票,缴纳话费电费等。“网店开到村里,大家生活方便了不少,村民们买家用电器、衣服鞋子这些都会到店里请我们帮在网上购买。作为一名老党员,为群众服务是我该做的,现在自家店给村民生活带来不少方便,我更应该帮着把店看好。”

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民族团结花盛开

依托民族资源

打出“特色乡村旅游牌”

“今天趁着太阳好,我和老伴在门口坐着晒太阳。”老人松燚,彝族,今年64岁。谈及家乡的变化,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道:“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出门都穿大水鞋,现在柏油路修到家门口了,穿皮鞋在路上走也不怕脏,回家还是干干净净的,这种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据悉,松林村是芒部镇所辖的省级贫困村之一,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基础产业较为薄弱,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整个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为加快松林村脱贫攻坚步伐和民族进步示范点创建进程,当地政府围绕松林村“农、绿、民”特色,整合乡土文化资源,引进品牌文化创意,紧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主题,通过建筑居所、饮食习俗、服饰着装、歌舞文化等全方位展示彝族特色,着力打造民族文化休闲旅游乐园。

同时,当地政府开设了陈列紫砂石壶、尖山刺绣等具有镇雄民族文化特色产品的形象展厅,并邀请云南省技师学院对上下街村组村民进行彝族歌舞培训,组建了一支16人的彝族歌舞表演队,为松林村开发精品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村里是大变样,政府帮我们把房子修得漂漂亮亮的,村里建得和城市一样,路上干干净净的,天黑回家有路灯照着,我赶上好时候了。”松燚说道,以前路不好,在村里很难见到外地人,现在路修好了,来村里的外地人比以前多了,村里也比以前热闹多了。

“松林村民族特色浓郁,植被丰富,走乡村旅游的路子是当地脱贫的可靠法子。为优化松林民族进步示范村发展环境,提升民族特色风情,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我们以旅游小镇的格局来开发松林,现已有了初步成效。”涂云万说,下一步将对松林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做好松林民族特色游和生态休闲游的配套服务,并加大宣传力度,使乡村旅游成为强村富民的新的增长点,让松林村彝家小镇的旅游品牌叫好叫亮。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